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鹅掌楸

学名:Liriodendron chinense(Hemsl.)Sarg.。因叶形象鹅掌,树形似楸树,故名鹅掌楸。又称马褂木。木兰科,鹅掌楸属〔该属为古老的孑遗植物,现仅残存鹅掌楸和北美鹅掌楸(L.tulipifera L.),前者产中国〕。形态和用途落叶乔木,高达40米,胸径1米以上。小枝灰色或灰褐色,具环状托叶痕。单叶互生

学名:Liriodendron chinense(Hemsl.)Sarg.。因叶形象鹅掌,树形似楸树,故名鹅掌楸。又称马褂木。木兰科,鹅掌楸属〔该属为古老的孑遗植物,现仅残存鹅掌楸和北美鹅掌楸(L.tulipifera L.),前者产中国〕。

形态和用途

落叶乔木,高达40米,胸径1米以上。小枝灰色或灰褐色,具环状托叶痕。单叶互生,长6~12(18)厘米,叶背苍白色,近基部通常各具1裂片;叶柄长4~8(16)厘米;托叶和叶柄分离。花两性,杯状,单生枝顶,花被片9,3片一轮,近等长,3~4厘米,外轮绿色,内两轮外面绿色,具黄色纵条纹,无香气,药室外向开裂;雌蕊群伸至花被片之上,心皮黄绿色。聚合果长7~9厘米,翅状小坚果长约6毫米,不开裂,熟时全部自中轴脱落,中轴宿存。花期5~6月,果熟期9~10月。

鹅掌楸

叶形奇特,秋叶变黄,是世界珍贵的观赏树种。木材纹理直,不变形,可作家具、胶合板和细木工用材。叶和树皮可药用,祛风除湿。为中国二级重点保护植物。

(李建文)

地理分布和生物学特性

鹅掌楸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各省,以浙江临安龙塘山,龙泉凤阳山,江西武夷山、庐山,安徽黄山,湖北巴东、兴山,湖南武陵山,四川西部,贵州梵净山及云南嵩明县等山区较多。常与落叶阔叶树和常绿阔叶树混生。地理范围在北纬21°~32°、东经103°~120°之间。垂直分布在海拔700~1900米之间。

适应性广,能耐-20℃的低温,在长期高温干旱的夏季,幼叶先端有转黄现象,但嫩梢不受影响。在年平均温度12~18℃,最低温度-12.4℃,7月份平均最高温度27~28℃,年降水量2000毫米左右,生长季大气相对湿度80%以上的地区生长最好。鹅掌楸为中性偏阴树种,适生于沟谷两旁、坡麓、路旁或山区丛林中,喜温暖潮湿避风的环境。在土层深厚、肥沃、湿润、排水良好、酸性或微酸性土壤上生长良好。树高生长20年生前为速生期,尤以10年生前为最迅速。胸径生长在10年生以前缓慢,10年生后加快,20年生后更快,直到百年仍不减弱。材积生长前期缓慢,20年后加快,30年后更快。鹅掌楸能抗二氧化硫污染,在轻度大气污染地区,可作为绿化树种。

造林技术

①采种:在10月下旬聚合果呈褐色时采收,在室内摊放7~8天,再摊晒2~3天,用木棒轻敲,筛取带翅小坚果。秋播或混沙埋藏后春播,也可干藏。干藏越冬的小坚果应在温水中浸两昼夜,捞出沥干后播种。每公斤种子9000~12000粒。种子发芽率很低,孤立木上的种子只有0.1~5.6%;林木上的种子20~34.8%。②育苗:条播,行距25厘米,每公顷播种150~225公斤。3月上旬播种,开播种沟,深0.5厘米左右,带翅播下,覆土宜薄,以不见种子为度,略镇压后盖草。播后约一个月发芽出土。间苗时每米播种沟留苗8~10株。1年生苗高可达150厘米以上,根径粗2厘米以上,每公顷产苗90000株左右。鹅掌楸也可扦插育苗,通常在落叶后至翌年发芽前,选择健壮母树或苗木,剪取1~2年新枝条,截成15~20厘米长的插穗,每穗应有2~3个饱满芽,插入土中3/4,株行距20×30厘米,成苗率可达80%。1年生苗高60~80厘米,即可出圃造林。鹅掌楸根系肉质,含水分较多,起苗后要防止过度失水,需在根部蘸泥浆或用湿稻草、苔藓等遮盖包扎。③造林:宜选土层深厚肥沃、湿润、排水良好、温暖避风的沟谷地或平缓的山坡中、下部。造林地在秋末冬初劈山炼山后挖穴,穴径50~60厘米,深40~50厘米,株行距3×3或2.5×2.5米,每公顷1110~1600株。鹅掌楸可以和青冈、苦槠、檫木、黄山松等混交造林。“四旁”绿化,株行距4×5米,通常采用2~3年生大苗造林。④抚育管理:造林后应连续抚育3~4年。从造林后的第三年冬开始要适当整枝,促进树干生长。树冠郁闭后分期疏伐。

主要病虫害有日灼病、卷叶蛾、大袋蛾、樗蚕、凤蝶等。

(宋朝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