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黑翅土白蚁

能在20天内引起全巢死亡;在白蚁为害严重的苗圃,用80%敌敌畏500倍液淋灌苗根,或用茶枯1公斤加水200~300公斤浸泡一天,于下午淋灌苗床,每隔一周淋1次。

学名:Odontotermes formosanus(Shiraki)。又称台湾黑翅螱。等翅目,白蚁科。兵蚁头暗黄色,卵形,头长(连上颚)2.4~2.6毫米,头宽1.4~1.6毫米;上颚镰刀形,左上颚前方有一明显的齿。有翅成虫黑褐色,体长12~14毫米,翅长(不连翅鳞)24~25毫米。(见图)分布中国长江以南各省以及河南、西藏东南部;日本,缅甸,泰国,越南。为害杉、樟、檫、黑荆、漆树、刺槐、板栗等100多个树种,同时能穿透江河堤坝和山塘水库,造成漏水塌方以至决堤,是农、林、水利主要害虫。属土栖白蚁,巢居地下。每年3月开始筑泥道上树活动取食(5月和9月出现两次活动取食高峰期),啃食树木皮层并随伤口侵入木质部造成树干空心早衰,至11月停止为害,隐蔽地下。当年羽化,当年分飞,分飞期多在4~6月,愈南愈早。分飞始期,由工蚁开始修筑分飞孔,分飞孔下方有分层排列的候飞室,成虫分飞完后,工蚁随即封闭洞口。分飞常发生在闷热天的19~20时之间。一个大型的巢群,飞出有翅成虫总数可达数千至一万以上。分飞后的有翅成虫脱翅后,雌雄追逐配对,寻找适当之地,钻入地下共建新巢。定居后6~8天开始产卵,每天产卵4~6粒,第一批卵约30~40粒,孵化期26~40天。随着群体的不断发展,蚁巢不断地发生结构上和位置上的变动,使得蚁巢构造由简单逐渐复杂,并迁向深处。群体成熟期,开始有繁殖蚁及若蚁,出现菌圃和“王室”。菌圃分层并有泥质骨架,大小菌圃腔较多。群体发展到8~10年,巢体深度一般在2~3米。有“王室”菌圃的地方即为主巢,主巢深1~10米,有星罗棋布的副巢和空腔。通向主巢的蚁道一般3~5条,越近主巢蚁道越大。防治方法:利用泥被线、分飞孔、鸡菌等外露迹象追挖蚁巢;有翅成虫分飞季节用灯光诱杀;在蚁道上、副巢或主巢中直接喷洒灭蚁灵毒杀,或用烟剂薰杀;在白蚁经常活动的地方设置诱饵堆,诱来白蚁后撒以灭蚁灵粉,一般能在20天内引起全巢死亡;在白蚁为害严重的苗圃,用80%敌敌畏500倍液淋灌苗根,或用茶枯1公斤加水200~300公斤浸泡一天,于下午淋灌苗床,每隔一周淋1次。

黑翅土白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