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树种分布区

某一乔木或灌木树种(或其他分类学单位如变种、属、科)在地理上的分布范围。又称树种地理分布区。例如杉木分布于中国秦岭—桐柏山—大别山一线以南,南至广东中部,东至浙江、福建沿海山地及台湾山地,西至云南东部。这个地理范围就是杉木的分布区。树种分布区又可分为自然分布区和人为分布区。树种自然分布区是在自然因素综合作用下树种长期适应、繁衍和迁移的结果。

某一乔木或灌木树种(或其他分类学单位如变种、属、科)在地理上的分布范围。又称树种地理分布区。例如杉木分布于中国秦岭—桐柏山—大别山一线以南,南至广东中部,东至浙江、福建沿海山地及台湾山地,西至云南东部。这个地理范围就是杉木的分布区。树种分布区又可分为自然分布区和人为分布区。树种自然分布区是在自然因素综合作用下树种长期适应、繁衍和迁移的结果。例如马尾松分布于中国亚热带地区,其生长范围北至秦岭,西至贵州中部,东至东南沿海,南至广东,海拔600~800米以下。树种人为分布区是人类有意识地或偶然地引入树种的结果。如刺槐的自然分布区在美国,近百年来广泛引种到欧洲及亚洲,形成人为分布区。树种在分布区内并不完全布满地面,它的出现取决于该树种的适应性和一定生境类型的出现频度以及人为影响。因而,在确定分布区时,往往先标出该树种分布的最边缘的地点、然后用线把这些点连结起来,就获得具有不同轮廓的密闭区域。树种分布区的边界往往是该树种现有分布的极限.传播的障碍。它取决于下列因素:生态条件,特殊的气候条件;不能超越的自然障碍如海洋、高山、荒漠等;其他如种间竞争、人为影响和历史原因等。

各树种的分布区面积差异很大,基本上可分为两类:①连续分布区:树种具有一个完整的定居区域,在适合它的生境内经常出现连续分布。②间断分布区(或称不连续分布区):某树种生长地域的各个部分彼此隔离,而在间隔地域中无适宜该树种的生境,各部分的种群之间又无任何联系。这种间断往往是由于自然条件或历史原因造成的。高山树种常有这种分布区,如黄山松仅分布于中国华东、华中亚热带地区海拔800米以上的山地,呈岛状的不连续分布。就“属”分布区来说,如鹅掌楸属,分布在北美洲的美国鹅掌楸和分布在中国的鹅掌楸,呈不连续的两块。又如小亚细亚的苏合香、中国的枫香和北美洲的北美枫香,均属于枫香属的间断分布。分布区间断的原因可能是多种多样的,如因气候和地质的变迁或因冰川期植物迁移而造成的分布区收缩,以及人为影响等。分布区的收缩往往会造成间断分布。如果自然分布区收缩到极小的面积,那么,这个分布区就成为残遗分布区,该树种称为残遗种。如中国的水杉、银杉、银杏等。

树种分布区起源的原始地区,称为该树种的分布中心。在分布中心,该树种在气候上具有最适条件,树种适应各种生境的能力较强。与此相反,离中心越远,最适条件越少,适应各种生境的能力越差。在分布区边缘不适宜条件下,一树种很自然地会逐渐被另一树种替代。如欧洲赤松,其分布区由北欧一直向东延伸到苏联的远东部分,但在进入中国大兴安岭北部后则为樟子松分布区,到华北地区则为油松分布区,长江以南亚热带地区则为马尾松的分布区,云贵高原为云南松的分布区。这种属于近缘种而互相排斥的分布区称为替代种分布区。

树种在地理上的分布和对环境条件的依存不是绝对的。从外地成功地引入树种并使之归化,说明该树种自然分布区之外仍有适宜它生长的条件,如刺槐在匈牙利、辐射松在澳大利亚、展松在南非、柠檬桉在南美均比原产地生长为好。树种分布区是该树种的发展历史和环境条件变迁以及其他历史原因的综合结果。研究树种分布区,可为进行造林树种选择、种源划分、引种规划,了解树种或其他分类单位的发生、发展、迁移的历史,研究树种的生态型、表现型、亚种的形成和分布等,提供必要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