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

中国植被区划系统,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东部湿润常绿阔叶林亚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北部亚地带),浙闽山丘、甜槠木荷林区。由于地形、地貌等自然因素的影响,植物垂直带谱明显:海拔1100米以下为常绿阔叶林;1100~1700米是;1700~1900米是(常有山地灌丛镶嵌分布);1900~2185米是亚热带山地草甸。

位于中国福建省建阳、崇安、光泽三县交界处,北纬27°35′~27°55′、东经117°24′~117°53′,是一个以亚热带山地混合森林生态系统及珍稀动植物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79年建立。南北长52公里,东西宽约22公里,总面积56527公顷(其中核心保护区约35347公顷,实验区约21180公顷)。本区包含了多种生态系统,对中国中亚热带山地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同时,区内物种资源丰富,是大量脊椎动物和昆虫新种的模式标本产地。

自然环境

保护区坐落在武夷山脉偏北的最高地段,平均海拔1200米左右,属中山地貌类型。区内群峰林立,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峰有112座,其中主峰黄岗山2158米,是中国大陆东南地区最高峰。这些山峰大多尖削,山势陡峭,坡度在30°~50°之间,基岩以花岗岩、火山岩为主。土壤属于亚热带微酸性的山地森林土壤类型,垂直地带性分布特征明显。海拔700米以下为山地红壤;700~1050米为山地黄红壤;1050~1900米为山地黄壤;1900~2185米为山地草甸土。本区属亚热带季风区,气候温暖湿润。据崇安等气象台站综合1956~1979年的气象资料,区内年平均气温12~18℃,极端低温-15℃;年降水量1486~2158毫米,年蒸发量约1000毫米,相对湿度78~84%;早霜始于10月份,晩霜终于3月份,无霜期253~272天;气候垂直变化明显。

植物资源

按中国植被区划系统,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东部湿润常绿阔叶林亚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北部亚地带),浙闽山丘、甜槠木荷林区。由于地形、地貌等自然因素的影响,植物垂直带谱明显:海拔1100米以下为常绿阔叶林;1100~1700米是;1700~1900米是(常有山地灌丛镶嵌分布);1900~2185米是亚热带山地草甸。这些植被类型中,常有人工和半人工的杉木林、马尾松林、竹林镶嵌分布,有一部分是人工种植的经济林,还有一些则是常绿阔叶林被砍伐后形成的次生类型。常绿阔叶林是本区生长发育最稳定的植被类型,又是中亚热带水平地带性植被的典型代表,成层现象较为明显。乔木层通常有二层,树种多。其中绝大多数是壳斗科植物,其次是樟科、山茶科和木兰科植物。灌木层发达,由细齿柃木、鼠刺、短柱柃、马银花、鹿角杜鹃、木、乌药、红花油茶等主要种及其他伴生成分组成。草木植物较少,主要为蕨类植物芒萁和狗脊。整个林冠平整,外貌郁郁葱葱,显示出极强的生命力。

保护区有天然林53543公顷,人工林988.7公顷,森林覆盖率为95%。区内植物种类繁多,包含了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区系成分。截至1981年,共发现有维管束植物191科798属1804种及48变种,其中蕨类植物39科85属268种及7变种,裸子植物7科15属18种,被子植物145科698属1518种;藻类21科45属83种(不包括硅藻门),其中蓝藻门7科17属25种,红藻门3科3属4种,绿藻门11科25属54种。在这些繁杂的植物资源中,有竹类13属61种(四方竹、肿节竹和矮竹等为本区所特有);有香果树、银杏、水松、鹅掌楸、小花木兰、南方铁杉、半枫荷、银鹊树、黄杉、紫茎等50多种珍贵稀有树种;有香榧、猕猴桃、野葡萄等著名野生果树;有武夷岩茶、正山小种茶等名贵茶叶品种;有福建细辛、福建蓼、短萼黄连、福建李、福建悬钩子、福建旋蒴苣苔、福建槭、福建梭罗树、武夷四照花、福建四照花、福建排草、福建假龙胆、福建苔草等13种武夷山区域性特有种。此外,在黄岗山附近还有成片的古老名贵的黄杨木和铁杉矮林。

动物资源

按中国动物地理区划,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属于东洋界中印亚界的华中区(东部丘陵平原亚区)。区内动物种类繁多,计有兽类8目22科48属71种;鸟类18目47科234种,其中35种为本区所发现的新种和新亚种;两栖类2目8科12属32种;爬行类72种,其中蛇类58种、蜥蜴类11种、龟鳖类3种;昆虫31目240多科2万余种,其中金斑凤蝶、宽尾凤蝶等580余种为本区所发现的新种;鱼类35种。在这众多的动物资源中,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有华南虎、白颈长尾雉、金猫、大灵猫、小灵猫、穿山甲、猕猴、云豹、毛冠鹿、鬣羚、短尾猴、黄腹角雉、崇安髭蟾等。此外,还有蝾螈、三港雨蛙、崇安湍蛙、武夷湍蛙、大头平胸龟、脆蛇蜥、丽棘蜥、福建斜鳞蛇、崇安斜鳞蛇、武夷厚唇鱼、白蝙蝠等特有、罕见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