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棕榈科

浆果、核果或坚果,1~2室,外果皮常纤维质或覆以鳞片。种子与内果皮分离或粘合,有胚乳。约218属,2500种,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热带美洲和热带亚洲是棕榈科分布中心。此科植物白垩纪与第三纪的始新世都有化石被发现。中国连引入栽培在内共约23属,70多种

学名:Palmae。单子叶植物。乔木或灌木,有时藤本。茎通常不分枝。叶常聚生茎顶或在攀援种类中散生茎上,大型,掌状或羽状分裂,稀近全缘,裂片或小叶在芽时内折(向叶面折叠)或背折(向叶背折叠);叶柄基部常扩大成具纤维的鞘。花两性或单性;稀杂性,组成分枝或不分枝的佛焰花序,佛焰苞1,花被6,2列,离生或合生;雄蕊3~6或多数;子房上位,1~3室,稀4~7室或心皮3,分离或基部合生,胚珠每室或每心皮1。浆果、核果或坚果,1~2室,外果皮常纤维质或覆以鳞片。种子与内果皮分离或粘合,有胚乳。约218属,2500种,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热带美洲和热带亚洲是棕榈科分布中心。此科植物白垩纪与第三纪的始新世都有化石被发现。中国连引入栽培在内共约23属,70多种,产西南、东南部。多为重要纤维、油料、淀粉及观赏树种。主要有下列几个代表种:

棕榈

棕榈〔Trachycarpus fortunei(Hook.f.)H.Wendl.〕名见《嘉祐补注本草》。又称山棕。棕榈属(该属约8种,分布于东亚。中国5种)。常绿乔木,高达15米,树干圆柱形,不分枝。叶簇生于树干顶端,掌状分裂,裂片条形,宽1.5~3厘米,长0.5~1米;叶鞘纤维质,网状,棕黑色,宿存包围茎干。佛焰花序短,由叶丛中抽出,分枝密集,佛焰苞多数,革质,被绒毛;花小,单性异株,黄白色;萼和花冠3裂;雄蕊6;子房3深裂,柱头反曲。核果肾状球形,径约8毫米,熟时黑褐色,略被白粉。(见图)花期4~5月,果熟期10~11月。产于中国秦岭、长江以南各地,常生于海拔1500米以下(个别可达2700米)温暖湿润地区。需光,稍耐荫,适生于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石灰性、中性或微酸性土壤上。浅根性,易风倒,生长较慢,3年生主干未出土,10年生树木高不及2米。天然更新良好,常形成异龄复层群落。用种子繁殖,宜冬播,春播可将种子用湿沙贮藏或在播种前进行催芽处理,苗床宜搭荫棚。在南方丘陵、谷地、平原土层深厚及避风地方均可造林。棕榈主要品种有线棕、布棕、圆棕、毛棕和山棕等,其中以线棕质量最好,棕丝最长。山棕质量最差。棕皮纤维坚韧,耐水湿,可制绳索、垫褥、地毯、床榻、毛刷、簑衣和扫帚等。树干可作亭柱、水槽及扇骨、木梳等工艺品。叶片纤维可制绳索,经漂白后可制草帽、书包等。花序可食。叶柄可制活性炭。中医用叶柄基部的棕毛入药,可收敛止血,主治吐血、崩带、便血、下痢等症。种子可榨油,油饼可肥牛。

椰子(Cocos nucifera L.)又称椰树。椰子属(该属仅此一种)。常绿乔木,茎挺直,高达30米,不分枝,由维管束组成,无形成层。树干具环状叶痕。叶聚生于茎顶,羽状全裂,长3~6米;裂片条状披针形,长50~100厘米或更长,宽3~4厘米,基部向外折叠。花单性同株。坚果近球形,直径15~25厘米;中果皮厚而纤维质;内果皮骨质,近基部有3萌发孔;种子1,种皮薄,紧贴着白色坚实的胚乳,胚乳内有1富含液汁的空腔,胚基生。从开花至果实成熟,约需12个月。主产区为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印度及斯里兰卡等地。中国广东海南岛、台湾、云南南部和广西南部均有栽培,在海南岛栽培历史已达两千多年。现广布于热带地区海岸,尤以亚洲东南部最多。喜高温多雨,适宜生长在年平均温度22℃以上,绝对最低温度不低于10℃,年降水量1500毫米以上的地区。在土层深厚的海岸冲积平原上生长最佳。最喜光。深根性,能抗台风。果实能适应海水传播。用种子繁殖,播种时需将果皮割破,以利吸水。椰子品种很多,一般依树形高矮分为高椰子与矮椰子两大类,后者开花结果较早,产量较高,但寿命较短。从果皮形状分为红椰、青椰、红蒂圈、糯椰子、摘蒂子等。椰肉(胚乳)富含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营养价值很高,可以鲜食,并可作蜜饯糖果、点心、果酱等;可榨油,含油率60~65%,供食用及制人造牛油、化妆品、机械润滑油、合成橡胶等用。幼果内的水液,富含维生素及糖分,是优质的饮料,也可制酒精醋、甘露醇及胶乳凝固剂原料。树干坚硬致密,耐水湿,可作梁柱、伞柄、手杖及建筑材料。内果皮坚硬,供制工艺品、乐器及烧活性炭;中果皮纤维供制毛刷、绳索等。叶可编草帽、盖屋。根可提染料。花序可制糖液,供饮料或制砂糖。为华南重要的纤维及油料树种,海岸防护林树种,也是优美的观赏树。

油棕(Elaeis guineensis Jacq.)油棕属(该属1种,5变种)。常绿乔木,高达10米,直径达50厘米。茎上有宿存的叶柄。叶大,顶生,羽状全裂,长3~4.5米;裂片条状披针形,长70~80厘米,宽2~4厘米,芽时外向折叠;叶柄边缘有刺。花雌雄同株,佛焰花序短而厚,由叶腋内抽出。坚果卵形或倒卵形,长4~5厘米,宽3厘米,橙红色;外果皮海绵质,含油分;中果皮纤维质;内果皮骨质,顶端有3萌发孔;种子近球形或卵形,含油分。原产非洲热带地区,现广栽于热带各地。1920年引入中国,现广东(尤以海南岛)、广西西南部、福建南部、台湾、云南南部有栽培。喜暖热气候及肥厚湿润、排水良好的酸性沙壤土或壤土。在年平均温度22℃以上、年降水量1200~1800毫米以上,海拔100米以下的地方最好。不耐霜雪。在干燥瘠薄的坡地生长不良。强风能吹坏树叶,影响生长及果实产量。种子不易发芽,通常播种9个月后仅有50%的种子发芽。播种前需用热水浸种进行催芽处理。在花期宜进行人工辅助授粉,可提高果实产量。3年生开始结果,4~5年生才收获,10年生后进入盛产期,通常每公顷年产油1500~2250公斤,在非洲、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却超过4500公斤,30年后渐衰。寿命可达100年。油棕为热带地区高产油料树种,果肉含油率50~60%,种仁含油率50~55%,其油供食用及制人造奶油或乳酪、肥皂、蜡烛、润滑油、内燃机燃料、化妆品等用。油粕作饲料。由幼嫩花序割取的汁液可酿酒。内果皮可烧制活性炭。棕叶可编绳索、提包等。

蒲葵〔Livistona chinensis(Jacq.)R.Br.〕又称葵树、扇叶葵。蒲葵属(该属约30种,分布热带亚洲和澳大利亚。中国4种)。常绿乔木,高达20米,茎挺直。叶宽肾状扇形,直径达1米以上,掌状深裂至中部;裂片条状披针形,顶端深2裂,裂片下垂;叶柄长达2米,下部有2列倒刺。佛焰花序长达1米,腋生。核果椭圆形,状如橄榄,长1.8~2厘米,径约1厘米,黑色。花期3~4月,果熟期9~10月。产中国南部。越南也有。喜高温多湿气候,耐荫蔽。适应性强,能耐短期水浸,在坡地、平原、水边、路旁等均能生长。一般在土层深厚、水分充分的地方,栽植后3~4年开始割叶,可连续收获数十年甚至达百年。用种子繁殖。叶供制扇、簑衣、笠帽、船蓬、床垫、提篮等。叶鞘纤维可制棕绳。葵骨(叶脉)供制扫帚、刷子、牙签等。果实药用,治癌肿、白血病。根治哮喘。叶治功能性子宫出血等。树形美观,是优良的观赏树种。

槟榔(Areca cathecu L.)又称滨椰子、花摈榔。槟榔属(该属约54种,分布于亚洲热带和澳大利亚北部。中国引种栽培1种)。常绿乔木,高达20米,胸径达17厘米。茎单生,通直,有多数环纹,基部略膨大。叶簇生茎顶,长1.3~2米,稀达4米,羽状全裂;裂片狭长披针形,长30~80厘米,宽2.5~4厘米,顶端齿裂,下面浅绿色,两面光滑。肉穗花序生于叶鞘束下,多分枝,长25~30厘米;花单性,雌雄同序,上部着生雄花,下部着生雌花;雄花小,长约6毫米,有雄蕊6和退化雌蕊3;雌花大,长达15毫米,有6枚退化雄蕊。核果长圆形或卵形,长3.5~4厘米,橙红色或粉红色;基部有宿存花被;中果皮厚,纤维质;果核有褐红色斑纹;种子1,卵形。花期3~8月,果熟期12月~翌年5月。原产马来西亚、印度、东南亚各地。中国广东、广西南部、云南南部、台湾有栽培。常栽于公园、路旁、河旁、湖旁、屋旁。喜温暖湿润的热带气候,不耐寒,一般气温16℃就有落叶现象,5℃就受冻害,最适宜温度24~26℃,发芽温度35℃。适宜土层深厚、肥沃湿润的沙壤土。用种子育苗繁殖,播前需催芽处理。槟榔是常用中药,其成熟的种子入药,称槟榔子,含有多种生物碱,有效成分为槟榔碱,含量0.1~0.5%,可药用,治食滞、脘腹胀痛、痢疾、疟疾等;又为有力的驱虫药,能驱杀绦虫、蛔虫、姜片虫等。提制的氢溴酸粉,有降低眼压作用,可作缩瞳药,用治青光眼。未熟果实称束儿槟榔,热带地区人民多用为咀嚼料,有固齿、防痢、助消化等作用。果皮入药称大腹皮,可治腹胀、驱风、清水肿等功用。树干坚韧,可供梁柱、板料、家具、乐器等用。未熟果实可染衣料、鱼网。果皮纤维还可织地毯等。树形美观,可作热带风光的观赏树种。

黄藤〔Daemonorops margaritae(Hance)Becc.〕黄藤属(该属约100种,分布于印度、马来西亚。中国仅此一种)。藤本,茎初时直立,后攀援状,长达70米,径3~4厘米。叶羽状全裂,长达3米,叶轴顶端延伸成具爪状刺的行鞭;裂片近对生,50~75对,条状披针形,长25~50厘米,宽1~2厘米,顶端渐尖;叶轴有大小不等下弯或劲直的刺;叶鞘无纤鞭但有扁平的刺。肉穗花序短而稠密,佛焰苞2至数枚,舟状,长达30厘米,顶端尾状渐尖,外皮1枚密被褐色、扁平的直刺,里面刺少至无刺,初时包着花序,后脱落。果球形,径2厘米,密被覆瓦状排列黄色而光亮的鳞片。产中国云南、广西西南部、广东、台湾,生于中海拔山谷密林中。茎坚韧,是编织各种藤器的重要原料。

白藤(Calamus tetradactylus Hance)省藤属(该属约375种,广布于东半球热带地区。中国约20余种)。簇生,有刺藤本,茎长达3米,径约5毫米。叶羽状全裂;对轴被长或短的疏刺,顶端不延伸成纤鞭;裂片每侧7~11片,上部4~6片,聚生,两侧的单生或2~3片成束,长10~30厘米,宽1.7~4厘米,顶端和边缘具刚毛状刺;叶鞘无刺或偶有稀疏小刺,具纤鞭。肉穗花序鞭状,4~7分枝;花单性,异株;雄花萼杯状,顶端浅3裂,花瓣长圆形,雄蕊6。果球形,直径7~10毫米,有21~23纵列鳞片,每纵列有鳞片10~12片,褐色。产中国广东、广西、福建(海拔400~1700米)。常生于季雨林中或林缘。喜湿润土壤。藤白色,可编织藤椅、藤篮、藤席等各式藤器。全株药用,有解毒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