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昆虫纲

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3对足,通常有翅2对的节肢动物,种数约100万种,是动物界中数量最多的一纲。水域、陆地、高山、两极均有分布。构造复杂,生活习性变化很大,与人类的关系甚为密切。常见的如蝗虫、蚊、蝇、蛾、蝶、蜂、蚕等。特征身体明显分为头、胸、腹三部,每部由若干体节组成(见图),头部6节,胸部3节,腹部一般11~12节。 棉蝗外形 头部体节完全愈合,有复眼、单眼和1对触角。

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3对足,通常有翅2对的节肢动物,种数约100万种,是动物界中数量最多的一纲。水域、陆地、高山、两极均有分布。构造复杂,生活习性变化很大,与人类的关系甚为密切。常见的如蝗虫、蚊、蝇、蛾、蝶、蜂、蚕等。

特征

身体明显分为头、胸、腹三部,每部由若干体节组成(见图),头部6节,胸部3节,腹部一般11~12节。

棉蝗外形

头部体节完全愈合,有复眼、单眼和1对触角。触角的形状差异很大,往往随种类和雌雄性别而不同。口器是昆虫的摄食器官,基本上由上唇、下唇、大颚、小颚和舌5部分构成。由于动物的食性和摄食方式不同而有种种变化:如咀嚼式口器(蝗虫、蜚蠊)、刺吸式口器(蚊、蝉)、嚼吸式口器(蜜蜂)、舐吸式口器(蝇)、虹吸式口器(蛾、蝶)等。

胸部分为前胸、中胸和后胸三体节,每一胸节有足1对,由于各种昆虫的生活方式不同,足的形态产生了许多适应性变化,如蝗虫的跳跃足,蜚蠊的步行足、螳螂的捕捉足、龙虱的游泳足、蝼蛄的开掘足、蜜蜂的携粉足、头虱的攀缘足等。大多数成虫有翅2对,分别位于中胸和后胸的背侧。昆虫的翅也因种类的不同而有变化,如膜翅(蜜蜂)、鞘翅(金龟子)、半鞘翅(椿象)、复翅(蝗虫)、鳞翅(蛾、蝶)等,家蝇的后翅非常退化而变为平衡棒。

腹部体节数最多不超过12节,一般为11节,但也有3~4节(青蜂)或5~6节(蝇)的。成虫除尾须和雌、雄外生殖器外,附肢均已消失。

体壁的外表为外骨骼,其最外为蜡质层,有不透水的作用;内层为几丁质层含有骨蛋白,因而质地坚硬。体壁外表有刺、棘、毛、鳞片等突起物。

消化管分前肠、中肠和后肠。前、后肠来自外胚层,由体壁内陷而成,其内壁有几丁质表皮层,蜕皮时也随之脱落。中肠来自内胚层,形成胃,无几丁质表皮层,前端有突出的胃盲囊。消化管的形态和区分,在不同种类中,随食物种类及食物利用的程度而有所不同。

排泄器官为开口于中、后肠交界处的马氏管。

呼吸器官为气门和气管,气门位于虫体两侧,与体内主气管相通连,气管在体内多次分枝,分布到达全身,组织细胞可直接与空气进行气体交换。水生的昆虫还有气管鳃。

循环系统为开管式,位于消化管的背面有背血管,分为心脏和大动脉两部分。真体腔退化,形成血腔(血窦),血液大部分在血腔中流动。

神经系统为链状。感觉器官发达,有各种感受触觉、味觉、嗅觉、视觉、听觉等的感受器

雌雄异体,有多种生殖方式和强大的繁殖力。发育过程中,分无变态和有变态两大类,后者又分渐变态、半变态和完全变态。

分类及重要种类

一般分2亚纲、33目。

无翅亚纲

Apterygota

较为原始的昆虫,体较小,原始无翅,腹部具有附肢的遗迹,发育无变态。种类不多,包括缨尾目(Thysanura),弹尾目(Collem-bola),原尾目(Protura),双尾目(Diplura)。

有翅亚纲

Pterygota

较高等的昆虫,大都有翅,有些种类的翅退化消失而成为无翅,成虫腹部无运动器,发育时有变态。种类很多,绝大多数昆虫均属于本亚纲,包括29个目,主要有:①蜉蝣目(Ephemerida),如蜉蝣;②蜻蜓目(Odonata),如蜻蜓,豆娘;③蜚蠊目(Blattaria),如蜚蠊;④螳螂目(Mantodea),如螳螂;⑤直翅目(Orthoptera),如东亚飞蝗、蟋蟀、蝼蛄等;⑥等翅目(Isoptera),如家白蚁;⑦虱目(Anoplura),如体虱、猪虱;⑧半翅目(Hemiptera),如椿象、臭虫等;⑨同翅亚目(Homcp-tera),如蝉、蚜虫、介壳虫等;⑩脉翅目(Neuroptera),如草蜻蛉、白蜡虫、紫胶虫等;⑪鳞翅目(Lepidoptera),如凤蝶、白粉蝶、二化螟、天蛾、家蚕、柞蚕等;⑫鞘翅目(Coleptera),如龙虱、瓢虫、芫菁、天牛、象鼻虫、金龟子等;⑬膜翅目(Hymenoptera),如叶蜂、胡蜂、蚁、姬蜂、赤眼蜂、蜜蜂等;⑭双翅目(Diptera),如蚊、蚋、食蚜蝇、家蝇等;⑮蚤目(Siphonaptera),如人蚤、鼠蚤等。

重要种类有: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属鞘翅目。体卵圆形拱起,背面光滑无毛。头部黑色,刻点均匀细小。复眼黑色椭圆形。触角11节有细毛。前胸背板前缘内凹。鞘翅红色或橙黄色,上有七个黑点。中胸腹板拱起,足黑色。以各种蚜虫如豆蚜、桃蚜、槐蚜等为食。在中国分布于北京、河北、河南、山东、山西、新疆、江苏、江西、湖南、浙江、福建、云南、四川。印度也有分布。

中华蜜蜂(Apis cerana)属膜翅目。雌性头部前端窄小;唇基中央稍隆起,上唇长方形;上颚顶端有三角形斑,触角柄节及小盾片黄色;足及腹部3~4节红黄色,体被浅黄色毛。分布中国各地。

三化螟(Tryporyza incertulas)属鳞翅目。雌蛾前翅黄色,后翅白色,外缘黄色,腹部末端有成束的黄褐色鳞毛。雄蛾的头、胸及前翅灰褐色,翅顶到后缘有一条黑褐色斜线,外缘有8~9个黑点,后翅白色。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在中国见于江苏、浙江、湖南、安徽、江西、湖北、河南、陕西、四川、贵州、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等省区,危害水稻。

菜粉蝶(Pieris rapae)属鳞翅目,体黑色,头、胸部有白色的绒毛,翅和脉纹白色,翅基部和前翅前缘色暗,雌蝶明显,前翅顶角和中央有2黑斑,后翅前缘1黑斑。主要危害十字花科、及豆科、蔷薇科植物。分布于中国北方及南方部分省区。

恒春新白蚁(Neotermes koshunensis)属等翅目。有翅成虫的头方圆形。前唇基短宽梯形,后唇基与头部分界不明显。单眼大,复眼圆形。触角16~19节。前胸背板宽大于头。雄性腹部末端有腹刺。头部桔红色,胸、腹部橙黄色。群居于木屋内穿筑燧道以木屑为食。分布于中国台湾、福建、广东、海南、云南等省。危害木材及木结构的建筑物。

生态

昆虫能高度适应环境。表现随环境而变化的保护色,如蝗虫在农作物上为绿色,枯草上为黄色。另一些昆虫休息时形态与环境相似,如竹节虫、木叶蝶酷似植物枝叶,称为拟态。有色彩鲜艳使敌害不敢接近的警戒色,如凤蝶类等昆虫的生活范围广泛,除生活在陆地、空中外,并可生活在水中。其分布范围与温度、湿度、光线等条件有关。

蚂蚁、蜜蜂都是营群居性分工合作和社会性生活的昆虫。如蚁的母蚁无翅,蛰居巢中。雄蚁有翅。还有不能生育的兵蚁和工蚁司抗敌、贮粮、营巢等多种工作。蜜蜂也有严密分工的群居习性。

昆虫的食性广泛。有植食性(以植物为食料)、肉食性(以动物为食)、腐食性(以植物碎屑、粪便等为食)、寡食性(菜粉蝶幼虫吃十字花科蔬菜)、单食性(二化螟只吃水稻),多食性(玉米螟吃许多农作物)等。

生殖和发育多样化。多数为卵生或卵胎生(受精卵在母体内孵化成幼体)。还有孤雌生殖(卵直接发育成新个体,如蜂)。多胚生殖(一个卵能发育成多个胚胎,如小蜂)。童体生殖(幼体产生幼体如瘿蚊)。发育经过卵、幼虫、蛹、成虫的变态,如蝇等。

还有,对外来刺激表现的各种行为习性。如对某种挥发性化学物质表现的趋化性,有利辨认寄主、取食、交配和产卵等;以及趋光性、趋湿性和趋温性等。

经济意义

有益方面:①提供工业原料,如家蚕和柞蚕为丝绸工业提供重要原料,雄性白腊虫分泌的白腊,五倍子虫瘿所含的鞣酸,等等;②制药,如斑蟊体内的芜菁素,在外科上可作发泡剂,内服可利尿及刺激性器官,蜜蜂螯刺可治疗关节炎等;③供食用(如家蚕蛹、豆丹老熟幼虫)和饲用(如黄粉虫),蜂蜜和蜂皇浆是良好的滋补剂;④有利虫媒花的授粉,促进农作物增产;⑤利用天敌昆虫消灭害虫,这种以虫治虫的生物防治办法,是今后的重要手段和发展方向。

有害方面:不少是农林植物及仓贮等的重要害虫。如危害禾谷类作物的东亚飞蝗、粘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棉花害虫如棉蚜、棉红铃虫等;危害蔬菜的菜青虫、小菜蛾等;危害森林的马尾松松毛虫、松墨天牛等;仓贮害虫如玉米象、蚕豆象等。此外,白蚁严重危害建筑物、堤坝、桥梁、枕木等。

还有不少昆虫危害人畜健康,人的传染病有2/3以昆虫为媒介,如鼠疫、斑疹伤寒等。蚊子、跳蚤、虱子、牛虻、刺蝇等为吸血昆虫,厩蝇可刺吸牛、马血液,并传染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