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肉足虫纲

以伪足为运动胞器的原生动物。全部为动物性营养,多数种类营自由生活,少数寄生。许多自由生活的种类,如太阳虫、表壳虫、砂壳虫等都可作为甲壳类和鱼类的饵料。特征体表无坚韧的表膜,只有一层极薄的质膜,也没有任何固定的运动胞器。细胞质能向外流动形成临时性突起,称为伪足(图1)。变形虫借伪足的形成或消失而运动,并发生一定的体形变化。伪足形状不一,有叶状、丝状、根状和有轴伪足4种。伪足除运动外,尚有摄食和排遗功能。结肠内变形虫的滋养体和变形虫等体表裸露,无外壳,但部分种类可有各种类型的外壳或骨骼;有孔虫具石灰质外壳;表壳虫具几丁质外壳;放射虫则具矽质骨骼等。细胞质一般明显分为比较透明而致密的外质和含有较多颗粒的内质。内质又可分为内、外两层,外层呈凝胶状,内层呈溶胶状。两者可相互转变,这与伪足的形成有关。多数为无性的二分裂繁殖,少数种类为有性生殖,如有孔虫。包囊形成极为普遍,广泛分布淡水或海洋中。 图1 变形虫的构造及伪足形成 分类及重要种类已知约8000种。通常分2亚纲。①根足亚纲(Rhizopoda):伪足为指状、叶状、丝状、网状等,但均无轴丝,种类较多。②辐足亚纲(Actino-poda):伪足

以伪足为运动胞器的原生动物。全部为动物性营养,多数种类营自由生活,少数寄生。许多自由生活的种类,如太阳虫、表壳虫、砂壳虫等都可作为甲壳类和鱼类的饵料。

特征

体表无坚韧的表膜,只有一层极薄的质膜,也没有任何固定的运动胞器。细胞质能向外流动形成临时性突起,称为伪足(图1)。变形虫借伪足的形成或消失而运动,并发生一定的体形变化。伪足形状不一,有叶状、丝状、根状和有轴伪足4种。伪足除运动外,尚有摄食和排遗功能。结肠内变形虫的滋养体和变形虫等体表裸露,无外壳,但部分种类可有各种类型的外壳或骨骼;有孔虫具石灰质外壳;表壳虫具几丁质外壳;放射虫则具矽质骨骼等。细胞质一般明显分为比较透明而致密的外质和含有较多颗粒的内质。内质又可分为内、外两层,外层呈凝胶状,内层呈溶胶状。两者可相互转变,这与伪足的形成有关。多数为无性的二分裂繁殖,少数种类为有性生殖,如有孔虫。包囊形成极为普遍,广泛分布淡水或海洋中。

图1 变形虫的构造及伪足形成

分类及重要种类

已知约8000种。通常分2亚纲。①根足亚纲(Rhizopoda):伪足为指状、叶状、丝状、网状等,但均无轴丝,种类较多。②辐足亚纲(Actino-poda):伪足针状,有轴丝,故为有轴伪足,大多营漂游生活。

太阳虫

Actinophrys

属辐足亚纲太阳目(Helio-zoa)。虫体呈球形,细胞质为泡沫状。伪足具有轴的辐射伪足和无轴的丝状伪足两种。核大,位于中央。多生活于淡水,营漂浮生活,成为浮游生物的组成部分(图2)。

表壳虫(Arcella)和砂壳虫(Difflugia)

均属根足亚纲有壳目(Testacea)。表壳虫有分泌的几丁质外壳,伪足自壳口伸出壳外。砂壳虫的壳是由分泌的胶性物质和砂粒混合构成。两者常漂浮于水中,为浮游生物的组成部分。

有孔虫类

属根足亚纲有孔目(Foraminifera)。是一群古老的动物,一般具有石灰质或其他物质所形成的外壳,大量沉积于海底,形成石灰岩。在不同时期的地层中存在着不同的有孔虫化石。因此在鉴定地层、寻找沉积矿产,发现石油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图2 太阳虫

寄生于人、畜体内的变形虫

均属根足亚纲变形虫目(Amoebida)。如痢疾内变形虫(Entamoeba hi-stolytica)结肠内变形虫(E.coli)、齿龈内变形虫(E.gingivalis)和波列基内变形虫(E.polecki)等。前三者主要寄生于人体内,其中痢疾内变形虫亦见于犬、牛、猴等,波列基内变形虫则寄生于猪。在这些内变形虫中,以寄生于人体的痢疾内变形虫最为重要。

痢疾内变形虫也称痢疾阿米巴。生活史分滋养体和包囊两个阶段(图3)。滋养体有两种,大滋养体寄生于人体结肠壁组织中,虫体内常含有吞噬的红细胞或其他组织细胞,可引起阿米巴痢疾;小滋养体生活在肠腔中,以肠腔的分泌物、细菌等为食,一般不侵入肠壁组织,当肠道发生生理变化或肠壁损伤时,才侵入肠壁,变为大滋养体。若肠腔内环境不适宜时,小滋养体能形成包囊,具1~4个核,对外界有较强的抵抗力。包囊随宿主粪便排出体外后可污染饮水或食物。(任家驹)

图3 痢疾内变形虫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