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物科学各个分支学科的研究单位。中国第一个生物科学研究机构是中国科学社委托秉志、胡先骕、杨铨(杏佛)等人1922年在南京创办的中国社会科学社生物研究所,首任所长秉志。分设动物部和植物部,秉志任动物部主任,胡先驌任植物部主任(后由钱崇澍继任)。1925年该所开始出版《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报告》,刊登了大量动植物研究论文,是中国当时少数具有世界影响的学术刊物之一。
中国生物科学各个分支学科的研究单位。中国第一个生物科学研究机构是中国科学社委托秉志、胡先骕、杨铨(杏佛)等人1922年在南京创办的中国社会科学社生物研究所,首任所长秉志。分设动物部和植物部,秉志任动物部主任,胡先驌任植物部主任(后由钱崇澍继任)。1925年该所开始出版《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报告》,刊登了大量动植物研究论文,是中国当时少数具有世界影响的学术刊物之一。1928年,尚志学会得到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的支持,在北京范静生故居建立了静生生物调查所。秉志首任所长,并由他和胡先骕分别主持动物部和植物部的工作,该所以调查中国北方的动植物为主,采集动物标本11万5千多件,植物标本4万多件。出版物有《静生生物调查所汇报》。1934年,中央研究院自然历史博物馆改为动植物研究所,1944年分为动物研究所和植物研究所。动物研究所所长由王家楫担任,植物研究所所长是罗宗洛。刊物有《Sinensia》、《中央研究院动物研究所专刊》及《中央研究院植物汇报》。1929年,北平研究院在北平建立了动物学研究所和植物学研究所。动物学研究所主要调查北方沿海动物并进行分类研究,所长是陆鼎恒;植物学研究所偏重于中国北部和西北地区植物的调查和分类的研究,由刘慎愕主持工作。1932年北平研究院又在北平建立了生理学研究所,由经利彬主持工作。1931年,中国西部科学院在四川重庆成立了生物研究所,与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静生生物调查所合作,调查西南地区的动植物。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1949年11月1日成立了中国科学院。生物学各分支学科的研究所在中国科学院下相继建立。同时,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以及有些省市自治区,也都建立了相应的与生物学有关的研究机构。现将部分生物科学研究机构介绍如下。属中国科学院的研究机构有;
1950年由前国立北平研究院植物学研究所、前静生生物调查所植物部分以及前中央研究院植物研究所有关部分合并为中国科学院植物分类研究所,1953年改为现名(地址:北京市)。该所从事植物分类学、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细胞学、植物形态学、植物引种驯化、光合作用、生物固氮等方面的研究。附设北京植物园。
1950年由北平研究院动物学研究所和静生生物调查所动物学部分调整建立中国科学院动物标本整理委员会。1953年该会改为动物研究室,1957年扩建为动物研究所。1962年与昆虫研究所(成立于1953年)合并为现在的动物研究所(位于北京市中关村)。它主要研究动物的系统发育和区系演变规律、阐明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机理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探索动物生殖、代谢、衰老、行为和生物能等生命现象的活动规律和调节机理,为动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动物数量的控制提供理论依据和新方法、新技术。
1958年由中国科学院应用真菌学研究所(建于1956年)和北京微生物研究室(其前身为建立于1951年的中国科学院菌种保藏委员会)合并成立。研究方面包括细菌、放线菌、真菌及地衣的系统分类、菌种保藏、植物病理、微生物生态、生物化学、代谢、遗传及基因工程、生物物理和细胞生物学等基础理论研究以及微生物学在工业、农业、医药卫生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前身为中国科学院北京实验生物研究所,1957年以实验生物研究所北京工作组为基础建立的。1958年改现名。研究领域为生物物理、分子生物学和生物物理技术三个方面。包括辐射生物学效应和光敏作用、细胞的繁殖增生、视觉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生物膜、核酸、酶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等研究。
1959年由植物研究所遗传研究室(前身为1951年成立的中国科学院遗传选种实验馆)和动物研究所遗传研究组合并建立。以植物、动物、微生物及人类为对象,从事植物遗传工程、分子遗传、细胞遗传、群体与进化遗传学等方面的研究,揭示生命遗传现象的本质,控制生物的遗传与变异,从而为人类改造自然提供新理论、新方法和新物种。
1979年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细胞生物学研究室扩建而成。主要从细胞、亚细胞和分子水平上研究高等动物以及人类的个体发育规律、着重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细胞的分化和逆转,基因表达和调控,基因转移和遗传控制,以及发育过程中其他重要基础生物学问题。
1950年由北平研究院生理学研究所等单位调整为中国科学院实验生物研究所。1978年改为现名。研究真核细胞基因的结构与表达、染色体生物学、正常细胞与癌细胞的分化、生殖细胞、细胞免疫和细胞工程关键的理论和技术等。
前身是1944年成立的原中央研究院医学研究所筹备处。1950年改为中国科学院生理生化研究所,1958年分为生理研究所及生物化学研究所。本所主要研究神经肌肉系统的生理学和生物物理学、中枢神经系统生理学、特殊感觉器官生理学(主要是视觉和听觉)、呼吸循环生理学、生殖学、生物控制论、生物电子学及计算机在生理学中的应用等。
1950年由原中央研究院医学研究所筹备处改为中国科学院生理生化研究所,1958年分为生理研究所和生物化学研究所。主要研究蛋白质、核酸、酶等生物大分子结构、功能及合成,分子遗传学与生物膜以及生物工程、基因工程、酶工程等。
1953年由中国科学院实验生物研究所(建立于1950年)扩建而成。主要从分子、细胞、整体和群体水平上研究植物以及微生物在各种环境因素影响下的生长分化、物质代谢、能量转化和遗传变异等生命活动的规律。试图运用这些规律,来改造生物特性。
前身为中国科学院昆虫研究所上海工作站(建立于1953年),1959年改为现名。它以农业、卫生害虫为对象,进行昆虫激素、性信息素、杀虫剂环境毒理、害虫抗药性、昆虫病毒、棉田害虫综合防治及昆虫区系分类的研究。
成立于1956年,原为中国科学院武汉微生物研究室,1960年改为中国科学院中南微生物研究所,1968年改为湖北省微生物研究所,1978年改为现名。该所是从事病毒学研究的专业科研机构。主要研究病毒遗传物质在宿主细胞内的表达、调节与控制,病毒病原的性质、防治和应用,病毒的分类鉴定与保藏。同时开展环境微生物学和农业微生物学的研究。
1956年成立,原为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1972年改建成湖北省植物研究所,1978年改为现名。主要在华中地区植物区系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植物资源的调查、发掘、利用、保护和引种驯化,并逐步开展水生植物的研究。
原是中山大学农林植物研究所,1954年隶属中国科学院,改为现名。从事华南热带、亚热带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引种、驯化和保护等方面的研究。
前身为1938年建立的云南农林植物研究所。1950年由中国科学院接收,先后改为中国科学院植物分类研究所昆明工作站和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昆明工作站。1958年扩建为研究所。从事云南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研究。包括植物分类、地植物学、植物化学、植物生理、植物引种驯化、木材及植物形态解剖等学科。
1958年成立,原名为中国科学院四川分院农业生物研究所。1978年改为现名。从事发掘生物资源和生物工程的研究。包括生物能源、发酵微生物、生物活性物质、环境微生物、两栖爬行及动物分类区系学、地植物学、植物分类学、植物化学、植物组织培养、稻麦育种和生物化学等研究工作。
属中国科学院系统的生物科学研究机构还有:上海药物研究所、上海脑研究所、上海生物工程实验基地筹备处、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沈阳应用生态学研究所、水生生物研究所、南洋海洋研究所、青岛海洋研究所、昆明生态研究所、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新疆土壤沙漠研究所等。
国家教育委员会或农业部、林业部批准的生物科学研究机构有:
1986年由院属分子生物学研究室(1984年建立)和蔬菜研究所的植物原生质体组、植物病毒单克隆抗体组合并而成。主要研究:植物基因工程(农作物有用基因的分离、鉴定,植物品质改良、植物抗病和抗虫基因工程等);杀虫微生物基因工程;植物原生质体和组织培养;遗传转化系统;单克隆抗体在农业和植物病害防治上的应用等。
(见表)。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