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十二经脉

前后肢三阳经、三阴经的总称。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又称十二正经。五脏六腑加心包络,共十二脏腑,各系一经,在动物体构成十二道经络通路,分布于胸背、头面和四肢,均左右对称,共24条。它们内联脏腑,外络肢节,将动物体内外连贯起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关于人体十二经脉的循行及所主病证,在《黄帝内经》中已有详细记载。

前后肢三阳经、三阴经的总称。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又称十二正经。五脏六腑加心包络,共十二脏腑,各系一经,在动物体构成十二道经络通路,分布于胸背、头面和四肢,均左右对称,共24条。它们内联脏腑,外络肢节,将动物体内外连贯起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关于人体十二经脉的循行及所主病证,在《黄帝内经》中已有详细记载。中兽医古籍《司牧安骥集》绘有标明十二经脉名称的“六阴六阳之图”,到《元亨疗马集》改为“三阴三阳之图”(图1),并明确提出“牛马周身有十二道经脉”,但对其具体循行没有描绘和记述。现代中兽医文献中的马体十四经脉循行图,是根据针灸、针麻的大量临证实践,并参照人体十四经脉的循行而描绘的。

图1 三阴三阳之图

十二经脉的名称分类

十二经脉有前肢经、后肢经、阴经、阳经之别,各经的命名是根据其所联属脏腑的阴阳属性及其在动物体的循行部位不同而定的。阳经属腑,行于四肢外侧,且阳明在前缘,少阳在中央,太阳在后缘;阴经属脏,行于四肢内侧,且太阴在前缘,厥阴在中央,少阴在后缘;前肢经行于前肢,后肢经行于后肢(表)。

十二经脉名称分类

十二经脉的循行交接

十二经脉的循行和交接有一定的规律。前肢三阴经从胸部开始,经前肢内侧至前肢末端,与前肢三阳经相交;前肢三阳经从前肢末端起始,经前肢外侧上达于头,与后肢三阳经相交;后肢三阳经从头起始,过躯干,经后肢外侧至后肢末端,与后肢三阴经相交;后肢三阴经从后肢末端起始,经后肢内侧过腹部,抵达胸部,与前肢三阴经相交(图2)。这样构成一个阴阳相贯,如环无端的循行经路。由于前后肢三阳经在头部交接,故称“头为诸阳之会”;前后肢三阴经在胸部交接,故称“胸为诸阴之会”。营气在十二经脉运行时,还有一条分支,即由前肢太阴肺经起始,传注于任脉,上行通连督脉,循脊背,绕经阴部,又连接任脉,到胸腹再与前肢太阴肺经衔接,这样,就构成了十四经脉的循行通路。

图2 十二经脉走向交接示意图

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

十二经脉与内在脏腑均有特定的络属联系。每一条经脉都与其脏或腑直接相连,称“属”;与其相表里的腑或脏相联系,称“络”。阳经皆属腑络脏,阴经皆属脏络腑。阴阳两经之间的表里关系,与脏腑之间的表里关系相一致。阳明与太阴相表里,少阳与厥阴相表里,太阳与少阴相表里。凡是有表里关系的经脉,均循行分布于四肢两个侧面相对位置,并在前肢末端或后肢末端交接。由于十二经脉存在着这种表里络属联系,所以在生理上是彼此相通的,病变也是互相影响的。

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

十二经脉分布在动物体的内外,其中的气血流注是循环相贯的。即从前肢太阴肺经开始,依次传至后肢厥阴肝经,再传至前肢太阴肺经(图3),首尾相贯,环流不止,使机体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维持各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

图3 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