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两个取代苯基形成的醚类除草剂。化学结构通式: 二苯醚除草剂 此类化合物中由于取代基R1、R2及取代位不同,各品种活性差别较大,以对-硝基二苯醚中一些含三氟甲基化合物的除草活性最高。目前应用的绝大多数品种都属对-硝基二苯醚。1963年美国罗门—哈斯公司(Rohm&Haas Co.)首先开发除草醚,其后1965年日本三井东压公司开发了草枯醚等。
由两个取代苯基形成的醚类除草剂。化学结构通式:
二苯醚除草剂
此类化合物中由于取代基R1、R2及取代位不同,各品种活性差别较大,以对-硝基二苯醚中一些含三氟甲基化合物的除草活性最高。目前应用的绝大多数品种都属对-硝基二苯醚。
1963年美国罗门—哈斯公司(Rohm&Haas Co.)首先开发除草醚,其后1965年日本三井东压公司开发了草枯醚等。1965年除草醚在日本登记用于水稻田除草,70年代成为日本除草剂的最大品种,1980年后因慢性毒性而停止销售。甲氧除草醚等品种使用面积逐渐扩大。70年代以来相继研制出若干高活性的含氟二苯醚新品种如乙氧氟草醚、三氟羧草醚、氟磺胺草醚、克阔乐等单位面积用量减少,并扩大到旱田多种作物的使用。
对哺乳动物及鱼贝类低毒。大多数品种在杂草萌芽前及萌芽初期土壤处理,被植物迅速吸收,传导性很差或不传导,主要起触杀作用,防治杂草幼芽有特效,敏感植物接触药剂,表皮细胞遭破坏,产生坏死褐变,对光合作用中的氧化磷酸化作用产生严重抑制,干扰ATP(三磷酸腺苷)引起无氧呼吸,同时透过角质层。虽然植物各部都能吸收药剂,但接触药剂部位不同,表现出来的药效差异很大。杂草幼芽接触药剂时,受害最重,而种子及根部吸收药剂时除草效果较小。对阔叶杂草的效果优于禾本科杂草。因水溶度低,施入土壤后可被土壤胶体强烈吸附,故淋溶性小,不易移动。二苯醚类大多数品种都是稻田土壤处理剂,施于土表封闭,不需混土,否则破坏药层使药效降低。由于大多数品种在植物体内不易传导,因而在使用中,即使引起作物伤害也是局部性药害,生长易于恢复。多数品种可通过动物、植物、微生物、日光等作用,发生硝基还原、醚键裂解、环裂解、脱氯等反应而分解,在土壤中微生物作用下均生成无除草活性的氨基衍生物,在旱田分解极缓慢,在淹水土壤中分解迅速,一般持效期中等。
根据除草活性与光的关系可分为两类:①光相关类。即在光下才能产生除草活性的除草剂。邻位取代的品种在第一个苯环的邻位上至少有一个取代基,此取代基以—Cl为多,其次—F、—NO2、—CH3等,后一个苯环上通常含对-硝基,其次对-Cl、对-CN,这类品种都是2、4或2、4、6位取代的化合物,而2、4、5取代的化合物无活性。邻位取代品种都具有光活化作用,而在黑暗中则无活性。如除草醚、草枯醚、甲羧除草醚、乙氧氟草醚等。②非光相关类。在光下或黑暗中均有除草活性的除草剂。间位取代的品种,多为3-位或3、5-位取代的化合物,在光下或黑暗中均有除草活性,因而对幼芽和幼根都产生显著毒害作用,如甲草醚、二甲草醚等。如按施药部位可分为三类:①土壤处理剂。作物播种后芽前或苗前施于土表,或作物出苗后施于土表,抑制或杀死正在萌发的杂草,如除草醚、甲羧除草醚等。②茎叶兼土壤处理剂。既可用于作物芽前,作土壤处理抑制和杀死刚萌动的杂草,也可在作物生育期作茎叶处理如氟磺草醚、乙氧氟草醚等。③茎叶处理剂。作物苗后作茎叶喷雾处理,如氟磺草醚、克阔乐等。
二苯醚类主要品种
二苯醚类主要品种(续)-1
这类除草剂大多数品种主要用于水稻播后芽前或插秧后3~6天施药,药后注意保水层,防除一年生杂草;其次用于旱田除草。部分品种主要用于旱田作物,如大豆等早期苗后或芽前施用,防除一年生阔叶杂草为主,使用时应严格控制用药量。
日本从1966年应用除草醚等二苯醚除草剂以来,日本脑炎发病率逐年下降,其原因是二苯醚类除草剂有抑制脑炎传播者——尖音库蚊幼虫细胞膜的效能,而杀死了幼虫。此类除草剂作为杀蚊幼虫的作用机制与除草机制完全不同,在光下或黑暗中都具有同等杀伤力,这是使用除草剂后产生间接良性效应的少见实例。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