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牡蛎

牡蛎属(Ostrea)贝类的总称。俗称蚝、海蛎子。属软体动物门、双壳纲、珍珠贝目、牡蛎科。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其软体部含蛋白质45%~57%,脂肪7%~11%,肝糖19%~38%,碘含量高于牛奶、鸡蛋。此外尚含有多种维生素及铁、铜、锰等微量元素。肉除鲜食外,也可制成干品“蚝豉”或罐头,加工牡蛎的汤可提炼“蚝油”。据《本草纲目》记载,牡蛎可作药用,多食能细洁皮肤、治虚弱、解丹毒。

牡蛎属(Ostrea)贝类的总称。俗称蚝、海蛎子。属软体动物门、双壳纲、珍珠贝目、牡蛎科。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其软体部含蛋白质45%~57%,脂肪7%~11%,肝糖19%~38%,碘含量高于牛奶、鸡蛋。此外尚含有多种维生素及铁、铜、锰等微量元素。肉除鲜食外,也可制成干品“蚝豉”或罐头,加工牡蛎的汤可提炼“蚝油”。据《本草纲目》记载,牡蛎可作药用,多食能细洁皮肤、治虚弱、解丹毒。其贝壳可作为烧石灰、水泥、乙炔的原料及禽畜饲料。

牡蛎是海产经济动物中开展研究最早最全面的种类之一。18世纪已开始研究牡蛎的分类,19世纪开始研究牡蛎的生物学、胚胎学。1918~1938年英国纳尔逊(T.C.Nelson)、1926年永格(C.M.Yonge)研究了牡蛎的摄食和消化机理;1921~1937年奥顿(J.H.Orton)研究了欧洲牡蛎的生殖行为、贝壳形成与生长规律等。1956年中国张玺、楼子康研究了僧帽(褶)牡蛎的繁殖和生长。各国学者还研究了牡蛎人工杂交、遗传育种、三倍体及生态、生理与抗原性等。

种类与分布 世界主要的经济品种有食用牡蛎(Ostrea edulis Linnaeus)、欧洲牡蛎(O.angulata Lamarck)、希腊牡蛎(O.lurida Carpenter)、美国牡蛎(Grassostrea virginica Gmelin)、长牡蛎(C.gi-gas Thunberg)和澳洲牡蛎〔C.commercialis(Ire-dale and Roughley)〕等。中国有20种,已养殖的主要品种是褶牡蛎(O.plicatula Gmelin)、近江牡蛎(O.rivularisGould)、大连湾牡蛎(O.talienwhanen-sis Cross)、密鳞牡蛎(O.denselamellosa Lischke)和引进的长牡蛎等。

除极地和寒带的少数地区外,牡蛎分布于世界各地沿海,栖息在中潮区至水深数十米处。种类生态因地而异。水平分布主要受温度、盐度支配。中国主要养殖牡蛎品种的地理分布和垂直分布见表。

形态构造 可从贝壳形状、鳞片排列、有无放射肋、韧带槽长短等识别牡蛎的外部形态特征。

褶牡蛎 贝壳小而薄,体型多变化,但大多呈三角形或长条形(图1)。右壳薄而脆,平如盖,表面有同心环状鳞片多层,无放射肋,壳面多为淡黄色,杂有青色和紫褐色条纹,固着的左壳较大,凹陷很深,具粗壮放射肋。颜色大多比右壳淡。壳内面灰白色,韧带槽狭长,前凹陷极深。

中国主要养殖牡蛎的分布

近江牡蛎 贝壳大型、坚厚。体型多变,有圆形、卵圆形、三角形和长形(见彩图233)右。壳略扁平,较左壳小,表面环生薄而平直的黄褐色或暗紫色鳞片。左壳具凹陷,大而厚,背部有附着面。壳内面白色边缘为灰紫色和褐色闭壳肌痕甚大,位于中央背侧。韧带槽长而宽牛角形,紫黑色。

图1 褶牡蛎

长牡蛎 壳大,呈长三角形或窄长方形,但也有长圆形个体(见彩图226)。右壳扁平,环生波纹状薄鳞片。左壳稍凹,鳞片较右壳更粗大,壳顶附着面小,韧带槽宽大而长。贝壳内面白色,闭壳肌痕大,棕黄色。

大连湾牡蛎 壳较大,中等厚度,略呈三角形(图2)。右壳扁平,壳面具波纹状鳞片,放射肋不明显,壳面黄白色相间。

密鳞牡蛎 壳厚大,通常近于圆形或卵圆形(见彩图227)。左壳略大而凹,右壳略小而平,表面密生薄而脆的鳞片,放射肋不甚明显,边缘呈波纹状。韧带槽三角形,壳顶内两侧有小齿数枚。

牡蛎的软体部为左右外套膜所包被;鳃两对,较发达。唇瓣呈三角形与口相近。食道大,后接带有晶杆及胃楯的多皱褶胃,肠自胃的腹后方至腹部闭壳肌下方上折,经弯曲转向后方,末端游离,开口为肛门。心脏在围心腔内,位于闭壳肌前方。有脑脏等若干对神经节。肾脏左右各一,肾管开口于腹嵴末端即闭壳肌腹部与生殖孔相连的泄殖孔。

图2 大连湾牡蛎

生殖习性 牡蛎的繁殖方式有两种:①幼生型。精、卵在亲贝鳃腔中受精发育,面盘幼虫期后游向海中。雌雄同体者为主,卵及初生幼体均较大,但产卵量少,以密鳞牡蛎、食用牡蛎为代表。②卵生型。精、卵排到海水中受精发育,雌雄异体者为主,产卵量大,卵及初期幼体均较小。褶牡蛎、近江牡蛎、长牡蛎、大连湾牡蛎等大多数种类都属于这一种。

牡蛎发生后一年性成熟。繁殖期因种类而异;同种牡蛎由于所处海区条件不同繁殖期也有差异。即使在同一海区的同种牡蛎,每年的繁殖期也会因环境因子的变化而提前或延后。牡蛎的繁殖期在春末或夏季,繁殖盛期因种类而异,大连湾牡蛎在辽宁沿海为6月底至7月中;褶牡蛎在山东青岛沿海为7~8月;近江牡蛎在广东沿海为6~7月。大多出现在水温上升至最高点前后而盐度又是全年最低的月份里。在整个繁殖期内集中排放精、卵数次,每次持续两三天。急剧的温度、盐度变化可诱发产卵、排精。产卵量按种类、个体大小、栖息环境、分布密度不同而有差异,一般在数百万粒至1亿粒左右。幼虫发生与变态固着见图3。

图3 长牡蛎的发生

栖息环境 中国养殖的牡蛎对温度的适应能力较强,多栖息在海水温度变幅较大的环境中。除大连湾牡蛎外,大多数适温范围均在3~32℃之间。对海水盐度的适应则有一定范围。如近江牡蛎和长牡蛎的适宜盐度为10‰~30‰,多栖息在河口附近。大连湾牡蛎和密鳞牡蛎多生活在盐度为25‰~35‰的海区。褶牡蛎的适盐范围处于上述两者之间。

生长 牡蛎的生长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一年生型。贝壳在发生后一周年内基本成型,以后增长极慢,如褶牡蛎;另一种是多年生型。贝壳在发生后的若干年内仍能不断增长,如长牡蛎、近江牡蛎等。生长速度快慢同环境条件有关,体型大小则因种类而不同。如生活在中国东南沿海的棘刺牡蛎(O.echinata),其最大壳长仅3~5厘米;而长牡蛎的最大体型则可达30厘米。牡蛎软体部的重量增减同生殖腺或肝糖贮存组织的季节消长有联系。通常在产卵期前夕肉体最肥,在产卵期过后软体部消瘦。

食性 牡蛎主要滤食海水中的微细浮游生物及有机碎屑等。以浮游植物为主要饵料,摄食的动物性饵料不到10%。摄食种类因季节及生长海区不同而有差别。褶牡蛎饵料中以硅藻为主,其中圆筛藻、脆杆藻、海链藻和舟形藻约占总摄食量的68%,此外还有其他硅藻、丝状海藻、海绵骨针及有孔虫等。牡蛎在幼虫阶段一般只能摄食直径10微米以内的微小颗粒;前期幼虫摄食更少。摄食强度不受潮汐、昼夜变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