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水产生物引种驯化

将鱼类及其他水产生物从一个国家或地理分布区引入另一个国家或地理分布区的水域中,称为引种。将国内或同一地理分布区的水产生物从一个水域移入另一个水域,称为移植。从广义上说,无意识地带入也属引种和移植的范畴。引入种或移入种在新水域不但能存活、生长,而且能自然地或通过人为措施繁衍后代,称为驯化。引种驯化是增殖水产生物资源的方法之一。

将鱼类及其他水产生物从一个国家或地理分布区引入另一个国家或地理分布区的水域中,称为引种。将国内或同一地理分布区的水产生物从一个水域移入另一个水域,称为移植。从广义上说,无意识地带入也属引种和移植的范畴。引入种或移入种在新水域不但能存活、生长,而且能自然地或通过人为措施繁衍后代,称为驯化。引种驯化是增殖水产生物资源的方法之一。

概况水产生物引种工作可以追溯到欧洲的中世纪,当时主要在欧洲和亚洲之间进行。大规模地开展这项工作是从19世纪中叶开始的,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最为活跃。这与信息传播技术的进步、现代交通运输的发展、养殖技术的提高有密切关系。据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资料,截至1985年,全世界已有237种内陆水域的水产生物(包括鱼类、甲壳类和两栖类)被引入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被引种最多的鱼类是鲤、莫桑比克非鲫和虹鳟三种。中国的鲢、鳙和草鱼也被许多国家引种作为养殖对象或用于生物防治。20世纪50年代以前中国也从国外引进过克氏原螯虾、食蚊鱼、海带等种类,大量的引种工作是在50年代后进行的,至今已引入近30种淡水鱼类。通过国际水域游入中国境内的,如东方欧鳊、河鳟、裸腹鲟、梭鲈等。此外,还引入100余种观赏鱼类。其中在渔业生产中发挥较大作用的有非鲫类、虹鳟和白鲫等。引入的海藻类有巨藻和菲律宾麒麟菜;海产贝类有长牡蛎、海湾扇贝、虾夷扇贝、红鲍、绿鲍等,有的已发挥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两栖类的牛蛙和甲壳类的罗氏沼虾也都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中国国内的移植工作,历史悠久。原产长江、珠江的鲢、鳙、草鱼、青鱼等已被移植到全国许多省份的各类水域中,成为中国的主要养殖鱼类。团头鲂是50年代发现的新种,原产长江中游一些水草丰盛的湖泊中,经人工驯养后,有了一整套繁殖和养殖技术,现已在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成为重要的养殖对象。太湖新银鱼从江苏太湖移入云南滇池后,很快在湖中生长、繁殖,形成可供捕捞的群体。原产黄渤海的中国对虾移到中国南方许多省份后已形成一定规模的养殖业;经人工放流,在浙江象山湾等海区已形成能自然繁殖的种群。原产黄海的紫贻贝被移植到东海后,已是浙江、福建的主要海水养殖对象之一。

目的或条件

引种和移植的目的有以下几种:①由于某种水产生物的经济价值高,养殖技术成熟,可以在人为控制的水域中作为新养殖对象;②水域中原有的生物渔业效果不高,而以经济价值较高的种类代替或部分代替原有生物,以提高这类水域的经济效益;③原有水产生物不能充分利用本水域中的饵料资源,该水域的鱼产量远低于它所能提供的鱼产力,通过引种或移植提高其鱼产量;④由于某种原因,水域状况发生了变化,变得不适于原有生物栖息,必须把适宜于变化后条件的种类引入;⑤水域中栖息有经济价值的肉食性鱼类,但其饵料基础不足,引入适宜的其他鱼类或饵料生物,以改善其营养条件;⑥一种曾栖息于某水域的水产生物,由于某种原因而绝迹了,可以从其他水域移入这种生物,重新建立种群;⑦为了发展旅游业和游钓渔业,向某水域移入适当的观赏鱼类或可供垂钓的鱼类;⑧为了控制水域中有害生物,进行生物防治,如用草鱼来抑制过于茂盛的水草,用食蚊鱼来吞食蚊子的孑孓,用鲢来控制因藻类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水华等;⑨个别水域历来无鱼,为了填充小生态环境,从其他水域移入某些鱼类。如新疆赛里木湖以往由于地理隔绝,历来无鱼,后从额尔齐斯河流域移入几种鱼类,成为产鱼的高山湖泊;⑩也有不少引种和移植工作,预先没有既定目的。如原产日本北海道的海带,1927年在大连湾首次发现,推测是因海带的游动孢子附着在从北海道运来的木排和拖船底带入的。以后经努力逐步南移到中国山东、江苏北部、浙江、福建等海区养殖,成为中国海水养殖的重要产品。又如中华绒螯蟹,原产中国,1927年在德国的不来梅港首次发现,以后又通过国际水域扩散到几个欧洲国家,推测是其幼体随着轮船的压舱水从中国带到欧洲,在当地水域繁衍后代,成为有碍环境并影响渔业的一种外来生物。

由于水域生态系中加入了外来的成分,促使生态系中生物之间的关系,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原有的平衡被打破,经过一番适应和竞争,才能达到新的平衡。因此,引种和移植成功,可以获得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失败的则不但不能如愿以偿,反而造成不良后果。如带入病害、造成凶猛鱼类的肆虐、扰乱生物种质遗传资源、恶化生物群落以至整个水域生态环境等。只有在科学上和经济上都是合理的引种和移植才能付诸实施。

步骤和措施

为了保证引种或移植工作达到预期的目标,其步骤和措施应包括:①对拟引入的水域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论证。包括生物和非生物环境,食物链关系,补充生物区系的必要性,选择引入对象的生物学依据,饵料资源的贮量和潜力,引入各种发育阶段的敌害和竞争者,经济上的合理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②对引入种的生物学特性和经济价值进行全面了解。诸如食性、生长、繁殖、洄游、适应能力、食用价值等。对引入凶猛鱼类要特别慎重,以免引狼入室;③确定引入对象的发育阶段。运输受精卵和苗种的方法简单,费用较省,带入疾病和敌害的可能性较小,但形成种群的过程较长,逃避敌害的能力较差。运输成体或亲体的工作量较大,费用较大,带入病害和寄生虫的可能性较大,但产生效果较迅速,受敌害威胁的可能性也较小。通常采取的办法是将受精卵或幼体从原产地运至引入地的小水体中饲养一段时间,再放入新水域。引入藻类时,可以运幼藻或成体,也可运孢子叶或附有孢子的采苗器等;④确定引种的季节。根据生物的特性和水域环境条件来确定。例如运成鱼应避免接近生殖期,运受精卵应避开敏感期,还应注意移出与引入地的水温差等;⑤加强检疫和消毒工作。防止带入疾病,防止敌害混入;⑥引入种放入新水域后,要加强管理,注意观察它在新水域中的扩散速度和范围、食性和生长率、繁殖场所和时间、主要敌害和寄生虫、种群形成的速度等,最终全面评价工作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