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中华绒螯蟹养殖

根据中华绒螯蟹的生活习性和繁殖特点,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人工繁殖、饲养的生产过程。人工繁殖每年10月中、下旬,选取成熟雌雄蟹分开暂养于土池中。每平方米放亲蟹2~3只。池周设防逃设施,水深1.5~2米,水质清洁。初期每天或隔天投喂鱼干、蚌肉、谷类、薯类等,半个月或1个月灌新水1次。水温下降至7℃以下时,不再投饵。翌年水温升至7~10℃时进行催产。交配蟹的雌雄比为1.5~3∶1。

根据中华绒螯蟹的生活习性和繁殖特点,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人工繁殖、饲养的生产过程。

人工繁殖

每年10月中、下旬,选取成熟雌雄蟹分开暂养于土池中。每平方米放亲蟹2~3只。池周设防逃设施,水深1.5~2米,水质清洁。初期每天或隔天投喂鱼干、蚌肉、谷类、薯类等,半个月或1个月灌新水1次。水温下降至7℃以下时,不再投饵。翌年水温升至7~10℃时进行催产。交配蟹的雌雄比为1.5~3∶1。实验证明,8‰~33‰的盐度能促使产卵。为此,沿海地区多采用天然海水或河口半咸水,内陆地区则配制人工半咸水。雌蟹在交配后,约经7~16小时,受精卵由生殖孔排出,粘附在腹肢内肢的刚毛上,形如长串葡萄。100余克的个体抱卵约30万粒,150克以上的个体抱卵70万~90万粒。首批受精卵孵化后,勿需再次交配就能第二次抱卵,少数甚至能第三次抱卵,称之为多次抱卵现象。正常的受精卵为酱紫色或赤豆沙色,遇水温过高、性腺过熟或水质恶化等情况,会呈现米灰色、灰白色或蓝紫色,往往不能顺利发育孵化,或孵出的溞状幼体弱小,成活率低。当胚体将要孵出时,需将抱卵蟹自交配池移至育苗池(池水仍为人工配制半咸水),用直径40~50厘米的竹笼吊养,每笼放抱卵蟹15~20只;或直接散放于专用的出苗池中,待孵出第一期溞状幼体后,用管道输入育苗池。育苗池为室内水泥池,设有给排水和采光、加温控温、充氧增氧、排污、集苗等设施,还应配有活饵料培育设备,培育卤虫、轮虫和单细胞藻类。投饵采取少量勤投的方法。在自然温度下经30~40天、人工加温时约20天左右,溞状幼体就能发育成大眼幼体。

蟹苗运输

一般采用湿法运输。在保持湿润、气温不太高的情况下,蟹苗离水24小时内的成活率可达90%以上,36小时为60%~80%,48小时后只有30%左右。如运输中气温高,通风面大,水分蒸发快,会降低成活率。运输时使用木叠盒,四侧采用长方形塑料纱窗,网目约1毫米。运输中用喷雾筒经常向盒内喷洒水雾。如旅途较远,当天运不到目的地,可选水质好的地点进行暂养,并去除死苗。如运输放流用的蟹苗,应选能适应淡水生活的4~5日龄以后的大眼幼体。

放流

河蟹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强,许多原来没有河蟹的水域都可放流河蟹苗。为提高放流效果,需注意:①选择水质清洁、溶氧充足、水草和螺蚌类等饵料生物丰盛,底为泥质的湖泊、水库、河流、沼泽等为放流水域。②投放蟹苗不要集中在一处一地,更不要大量投放在湖泊的闸口附近,以免尚未成熟长大的河蟹在开闸放水时逃逸。③放流密度因湖制宜。适宜的密度是每666平方米水面投放蟹苗200~400只,亦即每千克蟹苗放流水面26.6~53公顷。④提倡投放30~50克的大规格蟹种。或投放第一、第二期的仔蟹,即在湖滩地用聚乙烯窗纱布(网目1毫米)围栏,将蟹苗暂养其中,待蟹苗蜕皮一二次变成仔蟹营底栖生活后再撤除拦网,向湖泊放流。

池塘饲养

分仔蟹培育、幼蟹培育和食用蟹饲养三个阶段。

仔蟹培育

从大眼幼体至第二、第三期幼蟹。多使用聚乙烯网箱,网目1毫米,呈六面体封闭式,规格为4米×2米×1米或3米×1.5米×1米。网箱的2/3在水面以下,四角用竹固定。放置在湖滩或池塘中,网箱中投放菹草、聚草、凤眼莲等水草。网箱中蟹苗密度每平方米3000~5000只。培育时间12~15天,成活率50%~70%,投喂鱼、虾及其肉糜、蚌肉、瓜类、薯类及专用的颗粒饵料等,日投饵量为仔蟹总重量的80%~40%,前期高、后期低。这一阶段每蜕皮1次增重约1倍。也可用水泥池培育,池水深30~40厘米,池壁光滑,投放水草,用鼓风机充气增氧,也能达到较高的成活率。

幼蟹培育

从仔蟹到当年育成20~50克的大规格蟹种。一般用土池,池深1.5米,水深1米,池底少淤泥,呈沟状倾斜。池中种植或投放水草。防逃设施同食用蟹。投放密度为每666平方米8000~10000只。以鱼、蚌、螺类等为饵料时,在早期要加工成肉糜,以利于消化吸收,同时搭配投喂各种水草、饼渣类、马铃薯、山芋、南瓜、生瓜等。饵料的分配应集中于6月至10月,特别是7月至9月幼蟹摄食的盛期。

食用蟹饲养

食用蟹饲养的池塘大小不限,一般为1/3~2/3公顷,水深1~2米。北方冬季需加深池水,保持冰下水深1米左右,以免冻死越冬蟹。池有一定坡度,向出水口一侧呈沟状倾斜。在出水口处挖一正方形或圆形的集蟹底槽,槽深10~20厘米,面积5~10平方米,便于排水收获。常用的防逃设施为砖墙,在池四周堤面用单砖砌40厘米高的矮墙,内侧用水泥抹面,上加压檐,伸向池内侧。北方可采用玻璃钢布或塑料板围栏。蟹池的进水管道应高于池面,伸向池中。排水口在蟹池低洼处一侧池底,口径大于进水口,并配置铁丝或不锈钢丝网罩,拦蟹排水。池中可种植水草和顺着排水方向堆成条状土墩,以增加池蟹饵料和池底栖息面积。放养前用生石灰清塘。1龄蟹种的放养密度为每667平方米2000只左右。如蟹种较大,重20~30克,投放量可适当增加。如蟹种较小,重5克,为使出池的商品蟹达较大规格,可适当减少投放量。投喂的饵料除苦草、聚草、菹草外,也可喂鲜嫩陆生草类、山芋、马铃薯、南瓜、稻谷、麦类、玉米、螺蚌类、肉联厂屠宰下脚料、鱼干等。生长旺季,可每天投喂一次,日投饵量为池蟹总重的5%~7%。水温下降时隔日或数日投喂一次,投饵量也相应减少。投喂的时间可在傍晚前,以适应河蟹夜间活动的习性。池水pH值以7.5~8.5为宜,溶氧量应在5毫克/升以上,不能低于2毫克/升。为促进池蟹生长,可定期注换新水,夏季每星期或每旬注水一次,秋冬季半个月或一个月一次。收获成蟹的最好方法是排去池水,在集蟹底槽捕捞,也可在排水口上方挂灯,利用成熟河蟹晚间趋光性诱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