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综合养鱼

在亚洲和欧洲也有较久历史。至80年代末,鱼、鸭结合经营主要分布在中国、匈牙利、德国、波兰和苏联等国家。类型和方法中国已发展起多种形式的综合养鱼类型,包括渔与农,渔与牧,渔、牧、农等。渔、农综合经营包括养鱼与种植青饲料(或菜),养鱼与植蔗,养鱼与栽果,养鱼与种花木等,以鱼与青饲料结合最为普遍。

一种以池塘养鱼为主,兼营作物栽培、畜禽饲养和农畜产品加工的生产方式。是中国池塘养鱼的方式之一。畜禽的粪便用做作物栽培和池塘养鱼的肥料,农、畜产品加工的下脚料和废弃物为鱼类和畜禽饲养提供饲料,池塘淤泥可做作物的肥料,以保持物质良性循环,实现生态平衡。

简史

16世纪初,珠江三角洲利用池塘堤岸种植果树,发展起果基鱼塘。16世纪末、17世纪初又兴起在养鱼塘基种桑养蚕,出现桑基鱼塘。明代徐光启还在《农政全书》中记载了江西省“作羊倦于塘岸上,安羊,每早扫其粪于塘中,以饲草鱼,而草鱼之粪又可饲鲢鱼……。”这是中国鱼、畜结合的早期记录。20世纪30年代,日本蚕丝、人造丝兴旺起来,中国蚕桑业衰退,桑基鱼塘的面积大为缩小,发展起甘蔗种植业,形成蔗基鱼塘。1949年后,基塘生产得到很大发展,除种蔗、桑、果外,还种植多种经济作物和青饲料、花木、蔬菜、杂粮等;在养蚕之外,还把养猪业、养乳牛业结合起来。鱼池养鸭,在亚洲和欧洲也有较久历史。至80年代末,鱼、鸭结合经营主要分布在中国、匈牙利、德国、波兰和苏联等国家。

类型和方法

中国已发展起多种形式的综合养鱼类型,包括渔与农,渔与牧,渔、牧、农等。

渔、农综合经营

包括养鱼与种植青饲料(或菜),养鱼与植蔗,养鱼与栽果,养鱼与种花木等,以鱼与青饲料结合最为普遍。利用鱼池堤埂、斜坡和零星土地种植高产的青饲料或部分绿肥作物,为草鱼、团头鲂等草食性鱼类提供饲料或鱼池肥料,池塘淤泥作饲草地的肥料。也有在鱼池排干水后于池底种青饲料,进行鱼、草轮作。为配合不同季节鱼类摄食的需要,需要做好各种作物的茬口安排。南方种植多年生的象草,可以全年刈割。鱼与种蔗结合,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基塘地区,以蔗叶和蔗尾(顶端的幼嫩部分)喂鱼,以塘泥作蔗地肥料。鱼与果树、花木的结合是以基面的杂草下塘喂鱼,以塘泥作果树或花木的肥料。以上各种基面土壤中的有机质和养分,又随地表径流返回鱼池,形成基面和鱼池中物质的反复循环。

渔、牧综合经营

包括鱼与畜、鱼与禽和鱼、畜、禽综合经营。以畜、禽的粪尿和残余饲料下塘肥水或喂鱼,或将鸡粪掺于饲料中喂猪,再用猪粪喂鱼;或将鸡粪经简单的除臭、消毒处理,作为配合饲料成分,重复喂鸡,再以鸡粪喂猪。有的利用养鱼池放鸭,鸭的粪便可以直接排入池中肥水,粪中未完全消化的食物(在鸭粪中占较大比重)可被鱼类摄食;鸭群不停地在塘底掘食,翻动塘泥,能促使有机质分解,释放养分,加速物质循环;鸭在池中游动和戏水,能提高水中的溶氧量,有利于鱼类的生活;鱼池中的蝌蚪、有害昆虫及其幼虫是鸭的天然食料,同时也能减轻这些生物对鱼类的危害。养鱼与养鸭联营的方法是在堤面搭鸭棚,并用网片在堤边围起一定水面,作为鸭的活动场所。兼养的数量一般每公顷鱼池养鸭1500~3000只。

渔、牧、农综合经营

将鱼、农和渔、牧结合起来经营,以进一步强化水陆相互作用和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例如鱼、猪、草(或菜)的结合,以猪粪养鱼,利用塘泥作种草(或菜)肥料,草或菜可作鱼和猪的饲料,从而构成较完整的复合生态系统。鱼、猪、菜结合在湖南衡阳有较久历史。蔬菜供应市场,废弃菜叶喂猪、喂鱼,猪粪便作菜地肥料,部分下塘肥水,养殖鲢、鳙。在不需供应城市蔬菜的地区,较多采用鱼、猪、草结合的类型,牧草单产高,池塘养草鱼为主,草鱼生长较鲢、鳙快,在饵料充足的条件下,其单产较鲢、鳙高,草鱼的粪便可肥水增产鲢、鳙。太湖流域还出现了鱼、乳牛、猪、鸭、草及畜禽产品加工等综合型经营。

鱼、桑、蚕的结合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和太湖流域。这一带基面宽阔,以种桑为主,冬、春季间种蔬菜或绿肥,或疏植果树和种植部分青饲料。以桑叶养蚕,蚕沙(粪便)养鱼或肥桑,蚕茧加工后,蚕蛹喂鱼或作工业原料,缫丝水可肥水,青饲料及部分蔬菜可喂鱼,塘泥可肥桑,桑田的肥分又随降水返回池塘。如此往复循环,鱼池每年沉积的淤泥,不但会因其中有机质的分解而消耗池水中大量的氧或在嫌气条件下使含氮有机质变成氮气而损失,并产生大量有害的还原性气体和有机酸等,造成水质污染、病原细菌滋生,影响鱼类生长,感染鱼病。因此,以塘泥作基面肥料,既促进桑树作物增产,又改善了鱼池的生态环境,提高鱼产量,达到物质的良性循环。为使系统内水陆间的能量交换维持较高的水平,达到鱼、桑、蚕相互促进,共同增产。据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经验,基面与鱼塘之比为4.5∶5.5时,可保持年每公顷产桑30000千克,每公顷桑产茧2100千克左右,每公顷产鲜鱼7500千克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