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禽胚胎在母体外发育成雏禽的过程。孵化一词来自拉丁文incubatio,即蛋的抱孵,是鸟类的特殊繁殖方式。孵化成绩与雏禽质量密切相关,是家禽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孵化条件与胚胎发育不同禽种对孵化条件的要求,胚胎发育的过程基本一致,具有鸟类繁殖方式的共同特征。孵化期家禽胚胎体外发育全过程所需要的时间
家禽胚胎在母体外发育成雏禽的过程。孵化一词来自拉丁文incubatio,即蛋的抱孵,是鸟类的特殊繁殖方式。孵化成绩与雏禽质量密切相关,是家禽生产中的重要环节。
不同禽种对孵化条件的要求,胚胎发育的过程基本一致,具有鸟类繁殖方式的共同特征。
家禽胚胎体外发育全过程所需要的时间,随家禽种类而异(表1)。
表1 不同禽种的孵化期
同一禽种的孵化期,一般重型品种比轻型品种延长6~8小时;种蛋贮藏期过长会导致孵化期延长,种蛋贮藏期超过4天,则每多放一天,孵化时间延长20~30分钟。
通过长期对母禽孵化行为的观察和不断试验,人们掌握了满足禽蛋孵化的必要条件。
适宜的孵化温度是保证家禽胚胎正常物质代谢和生长发育的首要条件。禽蛋孵化的最适温度为37.8℃(100°F),出雏期降至37.3℃(99°F)。孵化温度超过42℃经过2~3小时以后,则造成胚胎死亡。孵化温度降低至24℃经30小时以后,会使胚胎全部死亡。
孵化器内的相对湿度与胚胎的发育、导热和破壳有密切关系。孵化期中的湿度应经常保持53%~57%,开始出雏时提高到65%~70%。
为保证孵化过程中胚胎的正常气体代谢,必须不断供给新鲜空气和排出二氧化碳。孵化器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得超过0.5%,如达到1%时,胚胎发育迟缓,死亡率增高,出现胚胎不正常和畸形等现象。
定时将孵化中的禽蛋转动一定角度,可防止胚胎与壳膜粘连,使胚胎各部位受热均匀,并有助于胚胎活动,保持正常胚胎。通常每昼夜转蛋6~12次,每次间隔2~4小时。移盘至出雏器后停止转蛋。
禽蛋中的鸭蛋、鹅蛋脂肪含量高,孵化至第14天以后,由于脂肪代谢增强,蛋温急剧增高,气体交换量也大大增加,同时,由于鸭蛋、鹅蛋单位重量的蛋壳表面积小,本身散热能力低,因此在孵化的后半期每日必须使孵化中的鸭蛋、鹅蛋凉冷1~2次,使蛋温降至33~35℃,每次保持20~30分钟。
分为两个阶段(彩图226)。
卵子在输精管漏斗部受精后,即形成受精卵,并在蛋的形成过程中开始发育。当受精卵运行到峡部时开始发生卵裂。进入子宫部4~5小时后已达256个细胞期,到蛋产出体外时,胚胎的发育已进入囊胚期,或原肠早期阶段。蛋产出体外后,由于外界气温低于胚胎所发育的温度,胚胎发育处于停滞状态。
产出体外的受精蛋在适宜的孵化条件下,胚胎从休眠状态中苏醒,并继续发育,最后形成雏禽。鸡、鸭、鹅胚胎发育不同日龄的外部特征见表2。
表2 家禽胚胎发育不同日龄的表征
在孵化过程中,家禽胚胎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和新鲜空气的供给,以及代谢产物的排泄都是依靠胎膜实现的。几种胎膜的主要功能为:①羊膜。在孵化的第二天即覆盖胚胎的头部,并逐渐包围胚体,到第四天时羊膜合拢将胚胎包围,而后增大并充满透明的液体(称羊水)。羊膜上的平滑肌可发生有节奏的收缩,引起羊水的波动,促使胚胎运动和防止粘连,并可减低震动强度,避免胚胎受机械性损伤。②卵黄囊膜。从孵化的第六天开始,到第九天几乎覆盖整个蛋黄表面。卵黄囊由卵黄囊柄与胚胎体连接。卵黄上密布血管,吸收卵黄中营养物质供胚胎的需要。③尿囊膜。于孵化的第二天在羊膜与卵黄囊膜之间形成。尿囊以尿囊柄与胚胎的肠道相连。尿囊膜具有吸收蛋白中的营养物质和蛋壳中的钙质供胚胎需要并通过气室、气孔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贮存胚胎代谢废物的功能。④浆膜。浆膜和羊膜同时形成,紧贴于羊膜和卵黄囊外面。在发育中与尿囊外层结合(图)。
鸡胚和胎膜的发育
分为自然孵化和人工孵化两大类。
利用母禽就巢本性(某些公禽,如公鸽也有就巢性)孵化禽蛋的方法。一只母禽的孵蛋数有限,这种方法已不能适应现代养禽业大量孵化家禽的需要,但这种方法简便易行,又可利用母禽抚育雏禽,因此在人工孵化尚未普及的地区,仍采用这种方法繁殖家禽。中国一些地区还习惯用鹅孵鹅蛋或鸡孵鹅蛋、鸭蛋的自然孵化方法。
人工模仿母禽孵化原理的一种仿生孵化禽蛋的方法。中国和埃及是世界上发明人工孵化方法最早的国家。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已开始用牛、马粪为热源发酵产热进行禽蛋的人工孵化。据历史记载,宋代以后各地因地制宜发展成为缸孵(见宋代《调燮炎编》),炕孵(见明代《物理知识》)和桶孵(见清代《治蝗传习录》)三大中国传统孵化方法,具有设备简单,成本低廉,能源易得,孵化温度控制巧妙等特点,一直流传至今。机器孵化是现代人工孵化方法。1540年法国人费赛斯(Facis)创制第一台简易孵化机;1777年法国人邦尼曼(Bonnemain)发明热水管为热源的孵化器;1845年法国人瓦利(M.Vallee)发明自动调节盖,以控制温度的高低,奠定了机器孵化器自动调节的基础;1870年美国波士顿城开始以电作热源进行新式孵化器的商业性生产。
按通风方式可分为自然通风和动力通风方式;按供热方式可分为电力式、水热式、水电两用式等类型。孵化器的容蛋量少则数百个,多至数万、数十万不等。现代先进的孵化器已达到孵化温度、湿度、通风、转蛋、报警、记录的全自动化水平。孵化条件可采用电脑程序控制。为了更充分地满足禽蛋胚胎对孵化条件的要求,现代孵化器已分为相互独立的入孵器和出雏器,孵化效果更为理想。
为中国北方普遍采用的传统孵化方法。主要设备为火炕、棉被和摊床。鸡蛋孵化头11天,鸭蛋头14天为供温孵化的炕孵期,鸡蛋12天,鸭蛋15天以后为自温孵化的摊孵期,17~18天以后每天要凉蛋1~2次。孵化期内采取烧炕,增减棉被,翻蛋、晾包、移包等方法调节温度。
流行于中国江、浙一带的传统孵化方法。主要设备为孵缸和蛋箩。一个蛋箩可放鸡蛋1000个、鸭蛋800个或鹅蛋400个。缸孵分为供温孵化的缸孵期和自温孵化的摊孵期两大阶段。缸孵期采用“抢心”、“抢心取面”和“平缸”三种方法调节温度。
中国南方地区广泛用于孵化鸭蛋的传统孵化方法。主要设备为一个内衬草垫的竹编无底圆桶,蛋网和摊床。孵桶内每一层分内、外圈,平放两网鸭蛋(每网60个)。一个孵化桶可装蛋10层,即可孵1200个鸭蛋。桶孵法分为供温期的桶孵期和自温期的摊孵期两大阶段。桶孵期又分为谷桶期和官桶期。谷桶期的孵桶内只装有一种胚龄的蛋,每层蛋之间填入适宜温度的炒谷;官桶期的孵桶内装有两种或三种胚龄的蛋,只在桶底和最上一层蛋面上填入适宜温度的炒谷,采取有不同胚龄的蛋的多种组合方式调节孵桶内的孵化温度。
中国三种传统孵化法虽各具特色,但都采用前半期供温,后半期自温的两段式孵化,摊床自温孵化的操作基本相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