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饲料中有毒有害物质

饲用植物中天然存在的及在其体内代谢过程中生成的,不利于动物正常生理的物质。有毒有害成分 饲料中有毒有害物质的化学成分非常复杂,种类繁多,这类物质不一定是单一的化合物。例如在发芽及变绿发紫的马铃薯块茎中所含有的茄碱,实际上是6种结构相似的生物碱甙,包括α、β、γ-茄碱和α、β、γ-卡茄碱。饲料中天然存在的有毒有害化学成分,大致可以分类为:①非蛋白氨基酸。

饲用植物中天然存在的及在其体内代谢过程中生成的,不利于动物正常生理的物质。

有毒有害成分

饲料中有毒有害物质的化学成分非常复杂,种类繁多,这类物质不一定是单一的化合物。例如在发芽及变绿发紫的马铃薯块茎中所含有的茄碱,实际上是6种结构相似的生物碱甙,包括α、β、γ-茄碱和α、β、γ-卡茄碱。

饲料中天然存在的有毒有害化学成分,大致可以分类为:①非蛋白氨基酸。如山黧豆属植物中含有的β-N-草酰基-L-α、β-二氨基丙酸、β-氰基丙氨酸、β-氨基丙腈、L-α、γ-二氨基丁酸等。②有毒蛋白质和肽类化合物。如蓖麻毒蛋白,豆科植物种子中含有的植物性红细胞凝集素等。③生物碱。如羽扇豆属植物中含有的羽扇豆碱,聚合草中含有的聚合草素等。④甙类。如氰甙、含硫甙、皂甙、香豆精甙等。⑤酚类衍生物。如棉籽饼中含有的棉酚,高粱及各种植物中含有的单宁等。⑥有机酸类。如藜科、蓼科、酢浆草科植物中含有的草酸盐等。

饲料中常见的几种天然毒物的毒性作用及其预防措施

棉籽饼中的有毒物质

棉籽饼中的主要有毒物质是棉酚,它是一种黄色多酚色素,分子式为C30H30O8。棉酚有结合棉酚和游离棉酚两种存在形式。榨油时大部分棉酚与蛋白质氨基酸、磷脂等物质结合成为一种复合物,称为结合棉酚,它不呈现毒性作用;而未与这些物质结合的称为游离棉酚,具有活性的醛基和羟基而呈现毒害作用。棉籽饼中游离棉酚的含量,因榨油加工方法不同而异。中国用螺旋压榨法和预压浸出法所得的棉籽饼,游离棉酚含量为0.05%~0.08%,而土榨棉籽饼因蒸炒时间短、温度较低、榨油压力较小,游离棉酚高达0.2%~0.4%。中华人民共和国《饲料卫生标准》(GB—13078~13091)规定:生长肥育猪配合饲料中,游离棉酚含量不得≥60毫克/千克;肉用仔鸡、生长鸡配合饲料中不得≥100毫克/千克;产蛋鸡配合饲料不得≥20毫克/千克。

棉酚是一种危害细胞、血管和神经的毒物。它的主要毒害作用有:①刺激胃肠粘膜引起卡他性和出血性胃肠炎。②刺激和损害心、肝和肾,可引起肾炎、血尿及因心、肺功能障碍而发生肺水肿。③增强血管壁的通透性,促进血浆和血细胞向周围组织渗出,使受害组织发生浆液性浸润和出血性炎症。④使中枢神经系统调节机能发生紊乱。⑤棉酚与体内铁离子结合,可干扰血红蛋白的合成,引起缺铁性贫血。⑥破坏公畜的睾丸生精上皮,导致精子畸形、死亡、直至无精,造成公畜不育。⑦刺激子宫收缩,引起妊娠母畜流产。猪、鸡等动物对棉酚的敏感性远比反刍动物高。棉酚在动物体内排泄缓慢,有蓄积作用,饲喂棉籽饼引起的棉酚中毒多见于饲喂一段时间之后,属慢性中毒。

除棉酚外,棉籽饼中还含有环丙烯类脂肪酸,它和棉酚一起对蛋品的质量有不良影响。这种蛋经一定时间贮藏后,蛋黄变褐变硬,蛋白变为粉红色。环丙烯类脂肪酸还能使母鸡的卵巢和输卵管萎缩,产蛋量降低。

菜籽饼中的有毒物质

菜籽饼中含硫葡萄糖甙,它在硫葡萄糖甙酶(亦称芥子酶)的作用下,水解产生异硫氰酸酯和噁唑烷硫酮等有毒产物,可降低饲料适口性及危害家畜健康(见菜籽饼)。

利用菜籽饼作饲料时应限制喂量(一般占饲粮的5%~10%)。脱毒方法有加热、发酵、碱处理、坑埋法等,但均不甚理想。培育低毒油菜品种将是根本的解决办法。

饲料中的硝酸盐及亚硝酸盐

小白菜、白菜、萝卜叶、甘蓝、甜菜叶等十字花科青绿饲料中含有多量硝酸盐。硝酸盐本身毒性很小,但当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被大量吸收入血液后,可引起亚硝酸盐中毒。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的途径有两方面:一是体外形成,即青绿饲料贮存不当而发热、腐烂,或调制方法不当(在锅内微火焖煮,煮后放置过久),使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一是体内形成,这主要是指反刍动物在瘤胃微生物群的作用下,硝酸盐还原成氨从而合成氨基酸蛋白质。亚硝酸盐是这一过程中的正常中间产物。当日粮中碳水化合物含量少,瘤胃pH值升高,瘤胃还原能力下降时,可导致亚硝酸盐集聚而被动物大量吸收。亚硝酸盐被大量吸收入血液后,可使血红蛋白氧化为高铁血红蛋白,因而失去携氧能力而造成组织缺氧。亚硝酸盐还能引起末梢血管扩张而导致外周循环障碍。亚硝酸盐中毒发病快,临床特征为可视粘膜及全身皮肤发绀,呼吸困难,血液呈暗褐色如酱油状(用分光镜检查,在630纳米波长处可见高铁血红蛋白的吸收光带),动物迅速窒息死亡。预防亚硝酸盐中毒应注意青饲料的贮存与调制,不喂腐烂的青饲料,蒸煮时应大火快煮、现煮现喂。用富含硝酸盐的青饲料饲喂反刍动物时,其日粮中应有充足的碳水化合物。此外,亚硝酸盐是形成致癌物N-亚硝基化合物的前体物质之一,应予以重视。

饲料中的生氰糖甙

高粱幼苗、苏丹草、木薯、亚麻子饼、箭舌豌豆、百脉根及白三叶草等含有生氰糖甙,当动物采食后,这些饲用植物的组织结构因咀嚼而遭破坏,生氰糖甙遂与植物组织中与甙共存的酶(β-葡萄糖甙酶及羟腈裂解酶)接触,在酶的催化下水解产生氢氰酸(HCN)。氢氰酸被动物体吸收后,能抑制体内很多酶的活性,尤其是细胞色素氧化酶受害最大。氰离子(CN-)极易与氧化型细胞色素氧化酶的三价铁结合,使其不能转变为具有二价铁的还原型细胞色素氧化酶,致使细胞色素氧化酶失去传递电子、激活分子氧的作用,使组织细胞不能利用氧,造成细胞内窒息。氢氰酸中毒发病很快。此外,长期少量摄入含生氰糖甙的饲料时,由于氢氰酸在体内经硫氰酸酶的作用,与硫结合而生成硫氰酸盐,硫氰基(SCN-)能妨碍甲状腺素的合成,从而可导致甲状腺肿大。为了预防生氰糖甙的危害,在饲喂前采用将饲料先水泡而后加热的方法,使生氰糖甙水解生成氢氰酸,经加热挥发。

抗营养因子

某些饲料中天然含有的阻碍营养物质的溶解、消化、吸收、利用,导致动物机体内酶失活或内分泌异常(见抗营养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