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伊犁马

的92%(彩图109)。清乾隆25年,在伊犁兴办两个马场,不断向内地输送马匹,这些马被称为伊犁马,实际上是当地的地方品种哈萨克马。1910年前后不少俄国侨民迁入伊犁地区带来一些良种马及其杂种,1936~1942年及1949年以后陆续由前苏联引进良种马改良哈萨克马,当地群众把这些含外血的杂种马称为改良马。1956年及1957年的伊犁马调查队把改良马正式称为伊犁马,以区别哈萨克马。

中国育成的乘挽兼用型马种。产于中国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中心产区在昭苏、特克斯、尼勒克、巩留、新源等县,分布到全州及邻近地带。它是以哈萨克马为母本,用前苏联奥尔罗夫马、顿河马、布琼尼马等品种杂交改良选育而成。体质结实紧凑,结构匀称,外形骏美,力速兼备,适宜高寒山区的放牧饲养。毛色以骝、栗、黑、青毛为主。成年公马平均体高148.3厘米,母马141厘米。最大挽力400千克,约为体重的92%(彩图109)。

清乾隆25年,在伊犁兴办两个马场,不断向内地输送马匹,这些马被称为伊犁马,实际上是当地的地方品种哈萨克马。1910年前后不少俄国侨民迁入伊犁地区带来一些良种马及其杂种,1936~1942年及1949年以后陆续由前苏联引进良种马改良哈萨克马,当地群众把这些含外血的杂种马称为改良马。1956年及1957年的伊犁马调查队把改良马正式称为伊犁马,以区别哈萨克马。1958年及1963年昭苏种马场先后制定了五年及八年的育种计划,将伊犁马培育成体大、役用能力强、遗传性稳定的新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