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脂肪吸收

脂肪经消化成基本结构单位,通过小肠上段的粘膜细胞表面的微绒毛的过程。非反刍动物脂肪吸收 主要由三酸甘油酯构成的日粮中脂类进入十二指肠后,与胆汁盐接触而被乳化。在这些相当大的乳化滴(5000)的表面上,胰脂酶的活动大大加速。三酸甘油酯的1和3位置上的两个脂肪酸伸入肠道内容物的水相中受胰脂酶的作用。

脂肪经消化成基本结构单位,通过小肠上段的粘膜细胞表面的微绒毛的过程。

非反刍动物脂肪吸收 主要由三酸甘油酯构成的日粮中脂类进入十二指肠后,与胆汁盐接触而被乳化。在这些相当大的乳化滴(5000)的表面上,胰脂酶的活动大大加速。三酸甘油酯的1和3位置上的两个脂肪酸伸入肠道内容物的水相中受胰脂酶的作用。释放出的单酸甘油酯的一部分和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小乳化滴的形成与稳定;而大部分单酸甘油酯和不饱和脂肪酸与胆汁盐一起形成混合的微团。这些微团直径仅30~100,在肠腔水介质中呈高度分散状态。它们使非极性的脂肪酸,如棕榈酸和硬脂酸呈溶液状态,在这种形式下脂肪酸和单酸甘油酯容易与微绒毛接触。肠粘膜每个上皮细胞大约有数百至上千个微绒毛,这使上皮细胞膜的表面面积增加了15~25倍。单酸甘油酯和脂肪酸通过微绒毛进入粘膜细胞。由于胆汁盐在肠道上段不被吸收,它们可被继续重新利用形成微团,最终在下段肠腔内被吸收。

反刍动物脂肪吸收

瘤胃中产生的短链脂肪酸主要通过瘤胃壁吸收。其余的大多数脂类以游离脂肪酸(很高比例的饱和脂肪酸)的形式进入十二指肠,在食糜中饲料颗粒的表面形成一薄层,在此处饱和脂肪酸与胆汁盐和溶血卵磷脂形成微团(溶血卵磷脂是由胆汁和日粮的磷脂经胰脂酶的作用而形成)。从而进入粘膜细胞中,通过磷酸甘油途径再合成甘油三酯。

反刍动物脂类吸收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但已知吸收率很高。油、脂中脂肪酸的80%~90%可被吸收。16~18碳原子的脂肪酸吸收比非反刍动物更有效。高脂肪日粮也可有效地被吸收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