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中国马种资源

马种资源已大型化、专业化,能力突出、类型很多。这些新马种的出现,以人的培育为主,标志着科学、文化的进展。它们在所在国比赛、运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些优良马种,作为种马引入中国,促进了中国培育马种的形成。中国的马种资源主要是地方品种,自汉代以来不断变化。汉代引入大宛马。唐代进入强盛时期,以西北为中心,引入国内外多种马杂交,得到体大、力强、形美的重型骑兵马,以适应着铠甲骑兵的需要。

由许多具有特点的马匹品种所组成,是养马业的基础。马种资源是在人类的影响下形成及变化着的。这种变化是同社会经济、文化、科学的发展相联系。家马来自野马,家马驯养成功以后,个体间差异并不显著,在很长时期内,经过人为及自然的影响,才形成不同的品种。品种本身也存在变化,相互间杂交又产生新的马种。另外,随着养马业的发展,马匹品种已高度分化,出现许多性能高的专用马种。部分原有地方马种也在保存利用。

世界最早的马种,主要有三种,称为三大起源。亚洲北部的蒙古草原上,分布着体型较小,外形粗重的蒙古马,是世界上数量大的马种。它在野外条件下放牧,依附于自然,呈一种半野生状态。蒙古马主要分布于中国、蒙古人民共和国等地。蒙古马影响到欧洲、中亚。中亚阿拉伯半岛,地中海之滨干旱炎热的气候,使它形成了一种中等体高、清秀、速度快的马,即举世闻名的阿拉伯马。这一血统马引入欧洲,在此基础上育成了速度更快的马种——英纯血马,并以此为父本杂交育成多个兼用型优秀马种。在欧洲北部沿海地区,温度适宜,湿度较大,产生了高大粗重的挽用马。这种马,在农业发达的条件下,饲料丰富,从事重役,形成今日力大粗重的重挽马。这三大马种血源,同今日大多数马种都有联系。育种工作进行最早的是欧洲。在原有马匹品种资源基础上发生变化,形成许多新马种。英国居于领先地位,法国、德国以及美国都先后育成多个马种。俄国于1775年已育成速步马。到20世纪初,欧洲、美洲马种资源已大型化、专业化,能力突出、类型很多。这些新马种的出现,以人的培育为主,标志着科学、文化的进展。它们在所在国比赛、运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些优良马种,作为种马引入中国,促进了中国培育马种的形成。

中国的马种资源主要是地方品种,自汉代以来不断变化。汉代引入大宛马。唐代进入强盛时期,以西北为中心,引入国内外多种马杂交,得到体大、力强、形美的重型骑兵马,以适应着铠甲骑兵的需要。唐马造型优美,独特。汉马、唐马的出现,反映出中国马种资源的两次变化。唐代以后,宋代、元代亦重视军马,但未曾引种改良,致使中国马种资源长期停顿在原有状态。20世纪前半期,通过不同渠道把外国马种引入中国。1949年以前,东北北部、中部,新疆西部,杂种马已批量出现,但大部分地方马种并无变化。1949年以后,由于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迫切需要体大力强以挽车为主的新型马匹,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了大规模马匹改良。1951年,从前苏联引入11个品种的种马1100匹,这是汉代以来引入种马最多的一次。同时建立马场,引入外种纯种自繁,又衍生出大批种马,采用人工授精手段改良马匹。1965年,各类杂种马已达百万匹,占当时马匹总数的10%。在杂种马基础上,开展育种,至80年代初,已育成体型较大,能力较强、适应性较佳、类型不同的11个培育马种。

中国马种资源是由若干类别的马种组成的。中国马种分类,自古有按体高及用途分类的方法,亦有按原产地划片分类的方法。1949年以来,对马种资源多次考察,特别是80年代初的全国马种资源普查以后,对中国马种资源提出了较为合适的分类方法。这一分类方法,首先从整体上将其分为原有马种、培育马种、引入马种三大类。这一明显类别的划分,是中国马种资源分类上的重要成就(表)。

中国的马匹品种

中国的马匹品种(续)-1

不同年代引入中国的外国种马,有一部分对马种改良起了很大的作用,在中国条件下适应繁衍。有一部分马种引入后,现已消失无存。现存引入马种已被视为中国马种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