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科技助农展翅飞

发布时间: 2018-01-02 00:00:00    字体大小: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而信阳作为河南省较为独特的农业生产区,一直都在用“实力”说话。2015年,上合峰会,信阳毛尖走上世界“舞台”;2016年,华英鸭飞向G20餐桌,被指定为“2016中国杭州G20峰会”鸭肉食材供应商……近几年来,南湾鱼、山茶油等农产品逐渐走出信阳,信阳用现代农业技术,让更多人的餐桌悄悄发生了变化。

  “虾稻共养” 粮渔双赢

  在市民印象中,小龙虾大量上市的季节,应该是在五六月份。但这几天,在潢川县三源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的虾稻田内,依然有小龙虾“活跃”着。该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程刚高兴地对记者说:“我们每天都有虾出水,虽然没有旺季时多了,但每天还能保证收个一二百斤。虾还能收一阵子,而且销路依然很畅通。”

  李程刚介绍,在小龙虾的养殖水域,稻农必须使用生物农药和无公害农药才可保证小龙虾正常生长,小龙虾可以吃掉害虫,排泄的粪便成为水稻的有机肥料;另一方面,水稻收割后的秸秆粉碎还田发酵,又成为小龙虾的天然饲料。在这种优势互补的生物链中,小龙虾及水稻的品质都得到了保障,更使稻米成为一种接近天然生长的生态稻,“之前我们发展了1300多亩的‘虾稻共养’,现在又发展了800多亩。”

  在潢川县,不仅仅是三源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其他不少合作社和公司都开始发展稻渔综合种养。“目前,我们已经投放了5万斤左右的虾苗,还拟建河南省小龙虾苗种繁育中心。”11月14日,潢川县文尧水产有限公司工作人员熊念表示,他们将与别人合作,新建一座大型的龙虾加工厂,把“稻虾共作”模式变成集苗种繁育、集散交易、收购加工、冷链物流等为一体的产业链,打造潢川龙虾品牌。

  “潢川‘虾稻共养’的综合种养方式,促进了资源综合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达到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粮渔双赢、生态高效’,是循环农业、效益农业的生动实践。”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桂建芳院士对潢川县“虾稻共养”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目前,潢川县已经占据了我省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的半壁江山。河南省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有2个,潢川县占有1个;省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6个,潢川县占有3个。

  新型经营体系支持农业现代化

  潢川县,因为紧邻淮河,所以造就了这里水田交织的自然风貌。11月中旬,田地里出现的深深浅浅的车辙,就是收割机留下的“印记”。

  “500亩田地,全部机械化收割,3天就能把稻谷全部归仓。”5年前,张建松流转了2000余亩土地,建起了家庭农场。如今,已经年过五十的他成了潢川县远近闻名的种粮大户。这5年来,潢川县抓住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机遇,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全县农业专业合作社达到1021家。

  近些年来,我市把大力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截至2016年年底,全市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合作社达到8791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36家,省级示范社43家,市级示范社424家;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家庭农场达到2526家,其中省级示范家庭农场9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73家。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土地面积近369万余亩,带动76万余农民增收。

  绿色无公害 生态又高效

  在经营体制上求得了创新,那么在农产品质量上也要力求突破。

  张建松把通过土地流转来的2000余亩田地种上了水稻,但他认为,农业要走规模化、高效化的路子,也要追求绿色生态的食品。于是,他辟出了一块田地种植有机水稻,这些有机大米的价格则是普通大米价格的10倍。

  而如今,像张建松一样坚持把提升农产品质量和品质作为有效对接消费者需求的突破口的种养殖大户以及企业不在少数,他们不断满足消费者对农产品优质、安全、绿色的需求,加快农业标准化、生态化、安全化生产。

  潢川县农业龙头企业河南黄国粮业编制了《水磨白糯米粉河南地方标准》,从原粮到成品,制定了严格的生产标准,通过国家粮食局审定发布,已成为全国糯米粉行业统一适用的标准。

  像河南黄国粮业一样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我市如今已经发展到376家,其中国家级5家、省级54家、市级317家。如“信阳毛尖”“羚锐贴”“詹氏蜜”“山信米”和“万富油”等品牌在同行中享有盛誉。2016年,全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产值达308亿元,利润61.6亿元。2016年,全市拥有国家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产地46个,无公害农产品18个;绿色食品企业10家,产品18个。

原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