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两减”和“粮丰”专项的科研成果要赢得产业和农民的点赞

发布时间: 2018-05-20 00:00:00    字体大小:

  5月19-20日,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组织召开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和“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重点专项管理专家委员会2018年度会议。

  据介绍,通过实施“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重点专项,力争到2020年,项目区氮肥利用率由33%提高到43%,磷肥利用率由24%提高到34%,化肥氮磷减施20%;化学农药利用率由35%提高到45%,减施30%,农作物平均增产3%,实现作物生产提质、节本、增效。该专项自2016年实施以来,在农田肥料利用时空演变特征规律等基础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研发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105项,研制新型高效农药和肥料131个,在水稻、小麦、蔬菜、茶叶等作物进行了示范推广,共建立示范点194个,推广面积3600余万亩。“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重点专项主要围绕粮食丰产增效可持续发展,提升粮食科技的前沿理论和共性关键技术的创新能力、集成示范能力和现代化生产能力,在三大粮食主产平原力争实现水稻、小麦和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平均单产新增5%,生产效率提高18%,增加效益250亿元以上,形成高度机械化、信息标准化、精准轻简化的生产体系。该专项自2016年实施以来,在粮食作物产量与效率差异特征等规律机制研究上取得重要进展,研发新技术、新工艺45项,研制新产品、新装置39件,集成了优质高效、绿色防控等一批关键技术,构建了与区域生产特点相契合的高效生产模式,项目还与“三区三园一体”相结合,在粮食生产功能区积极示范推广,加强产学研的结合,提升了项目对粮食生产的贡献度。

  专委会委员认为,这两个重点专项,管理规范有序,取得了较好的阶段性成果,体现了提升技术研发创新度、与产业需求的关联度和成果对解决产业问题的贡献度的总要求。今后的研究要继续坚持下到第一线,掌握真情况,解决真问题,防止两张皮;要久久为功,防止项目短期化;要注重整体性和系统性,积极促进同一项目内部的一体化实施,推动专项内部基础研究、关键技术、集成示范上中下游的全链条有效衔接;要主动与各粮食主产区对接,与产业深度融合,积极探索新时期推广模式,让科研成果真正落地,达到“用好技术,出好产品,卖好价钱”的效果,赢得产业和农民的点赞。

  2018年是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项目“精细化管理年”,杨雄年主任强调,不仅要“重立项”,更要“重管理”。希望专委会既为专项战略方向和任务把好关,也对项目进行全程跟踪、监督指导,避免研究“跑偏、走浅、低水平重复”,确保专项实施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提供引领和支撑。

原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