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简介
顾渚紫笋
顾渚紫笋: 牡丹花笑金钿动,传奏吴兴紫笋来
1.历史典故
顾渚紫笋,产于浙江省长兴县的顾渚山,又名紫笋茶,创制于唐代。其名由茶圣陆羽所著的《茶经》中“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牙者次”的论述得来,陆羽称紫笋茶为“芳香甘冽,冠于他境”。
顾渚山建有唐代第一座专门为朝廷加工茶叶的“皇家茶厂”——大唐贡茶院,这是督造唐代贡茶顾渚紫笋茶的场所。顾渚紫笋深受众多文人墨客的交相赞誉和追捧。张文规《湖州贡焙新茶》诗云:“牡丹花笑金钿动,传奏吴兴紫笋来。”钱起也有诗云:“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从中可见紫笋茶所享有的盛誉和受欢迎的程度。
顾渚紫笋是上品贡茶中的“老前辈”。唐代广德年间开始以团饼茶进贡朝廷,共分为五等次,第一批茶必须确保清明前抵达长安,用以祭祀宗庙,第一批进贡的茶被称为“急程茶”,至明洪武八年(1375年)罢贡,历经四朝,前后600余年。此后,随着饮茶方式的改变,茶叶逐渐改制成条形散茶。明末清初,传统工艺制成的顾渚紫笋逐渐消失,直至20世纪70年代末当地政府重新试产、培育紫笋茶,顾渚紫笋才被重新发掘出来。
唐陆羽著《茶经》称“野者上,园者次,阳崖阴林,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芽者次”。最早出紫笋贡茶产自当时的阳羡(现今的宜兴),是因为茶圣陆羽品尝了阳羡(宜兴)紫笋茶后向宫廷推荐,称其为“茶中第一”,后因为宜兴贡茶数量大,由长兴顾渚分造。而从陆羽所述可知,所谓顾渚紫笋,并非全部都是紫色,如果能遇上有微微紫韵的顾渚紫笋野生茶,便符合了他的“上上茶”的描述。
1979年,在浙江省名茶评议会上,顾渚紫笋茶被列为一类名茶;1986年,在全国花茶、乌龙茶优质产品评选会上,顾渚紫笋茶被评为全国名茶。
2.生长环境(茶园茶山)
顾渚紫笋茶产于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水口乡顾渚山一带。顾渚山属低山丘陵,坡度平缓,植被丰富,土层厚,有机质含量高,适宜茶树生长。
3.品质特征
顾渚紫笋,曾是大唐皇帝的“杯中上品”,茶圣陆羽书中的“茶中第一”,文人钱起的“忘言紫茶”……如今,褪去一身华装的它,转身为茶农手中再普通不过的一片茶叶,代表的是湖州长兴的味道。
顾渚紫笋茶鲜茶芽叶微紫,嫩叶背卷似笋壳。极品紫笋茶叶相抱似笋;其成品色泽翠绿,银毫明显,香孕兰蕙之清,味甘醇而鲜爽;茶汤清澈明亮,叶底细嫩成朵。该茶有“青翠芳馨,嗅之醉人,啜之赏心”之誉。
4.加工工艺
顾渚紫笋鲜叶极为幼嫩,在每年清明至谷雨期间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或一芽一叶,炒制0.5公斤干茶,芽叶多达3.6万个左右。鲜叶采回后,需经5~6小时摊放,待含水量降至72%左右、发出清香时炒制。
经过历代的发展,如今顾渚紫笋的炒烘工艺需要经过摊青、杀青、回凉、初烘、复烘等14道工序,所用时间达半月之久。紫笋茶系半炒烘类型,杀青在锅中进行,要求杀匀杀透。杀青叶出锅后,进行摊凉,再入锅炒干整形,最后烘干至含水量5%左右时下烘,稍经摊凉,包装收藏。该茶系半炒烘类型,既用锅炒,又用烘焙,因而外形紧结,又较完整。香气馥郁,汤色清澈,茶味鲜醇而回味甘甜。
根据《茶经•三之造》记载:“晴,采之、蒸之、捣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紫笋茶古法蒸青和制作茶饼的过程,目前已复原,经过精挑细选摘茶叶、蒸汽杀青保绿色、蒸罢捣碎如细米、圈模成规拍成饼、晾至半干刀锥孔、茶饼慢焙穿作串、挑选封包细贮存等工序精制而成,其香浓纯,滋味醇和。
知识点:
(1)紫笋茶古法蒸青制作过程中,最重要是哪一步?
蒸鲜叶是关键,也是最难的。因为没有确切的标准,不能掐着时间去计时,要考虑到火候、温度、鲜叶以及香气的散发程度,这些都需要靠长久的经验和对茶的钻研。
(2)茶饼烘干大约需要多久,到什么程度可以?
两天左右,需要烘到完全干透才好储存。
5.冲泡建议
烘炒型紫笋茶推荐下投法冲泡,茶水比为1:50,选用洁净透明直身玻璃杯,沸水烫杯后,85摄氏度开水温润泡——摇香润茶——定点高冲(凤凰三点头),水中茶叶舒缓展开,又似兰花盛开,除了茶汤令人舒爽,也同时赏心悦目。
古法蒸青团饼茶则推荐用唐代煮茶法进行烹煮,古意盎然。
6.传承与保护
2009年“紫笋茶的制作技艺”先后被列为湖州市、浙江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被列为国家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郑福年,男,1961年7月出生,长兴县水口乡人,2021年获文化和旅游部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支持项目人选,曾获浙江省文化厅“千名群众文艺骨干”,县“优秀非遗传承人”“最美茶人”“优秀非遗讲师”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