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鸟的生活有哪些规律?

来源:中国农业出版社>观赏鸟驯养问答

问题回答

来源:中国农业出版社>观赏鸟驯养问答

观赏鸟饲养者应该对鸟在自然界中的习性有所了解,掌握鸟的活动规律,这样才能更好地饲养、繁育观赏鸟。

鸟类的生活包括飞翔、取食、繁殖、迁徙等丰富多彩的内容,奇特而有趣。

鸟类分布的范围大小不一,有的种类分布得特别广泛,几乎遍及全球,有的分布区却十分狭窄,只有几平方公里。

鸟类的栖息地包括山地、田野、城市、森林、草原、水域、沼泽、荒漠等各类生境,活动范围十分广阔。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同,又形成了地栖性、半地栖性、树栖性和水鸟等不同的生活习性。鸟类大多有较强的领域性,繁殖季节较为明显,其领域大小不一,群居的领域较小,有的只有几十平方厘米,有些种类的领域很大,可以达到几平方公里。

在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弱肉强食”的残酷竞争,只有胜利者才能赢得生存的权利。飞翔和捕食是鸟类为生存而斗争的主要手段,也是它们生活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个方面。大多数种类的鸟飞翔力都很强,活动范围较为广泛。

鸟类有的种类在非繁殖期大多单独生活,有些种类为群栖型,有些种类在越冬时结群活动。在繁殖期则大多成对生活。鸟类的领域包括营巢领域、活动领域和取食领域等,它们的日常活动大都在自己的领域中进行。

鸟类休息时经常停歇在高大的树木顶端、电线杆上或者岩石上等,有的种类喜欢隐匿于树洞、岩穴、草丛或灌丛之间。大多数鸟类有饮水和洗澡的习惯,有的种类还喜欢进行日光浴。

鸟类还要用一些时间来“做游戏”,这样可以提高肌肉的弹性,增强内脏的机能及协调生理功能。对于肉食性鸟类,还能起到训练捕食本领的作用。

鸟类有时还会摆出某种可怕的姿态,以恫吓敌人或同类,来保卫自己的利益,称为恐吓炫耀。

鸟类的食性可分为肉食性、植食性和杂食性等。根据它们的嘴形与脚形的特征,便不难确定它们的食性。肉食性鸟类有的嘴强大,有锐利的尖钩,喙的先端有缺刻,如鹰、隼、鹗等鸟类,且有锐利的趾爪,便于撕裂肉类食物。肉食性鸟类中还有半数以上是食虫鸟,它们的嘴形多种多样,吃飞虫的鸟嘴,多呈扁而阔,嘴须发达,脚短小而无力,如燕类、夜鹰、鹟类、鸲类、点颏类;有的嘴尖细而凿状,如啄木鸟类;有的嘴细长而弯曲,如旋木雀;有的嘴尖细而钳状,如山雀类、莺类等。植食性的食谷鸟一般嘴呈圆锥状,粗短而圆钝,峰脊不明显,观赏鸟中如黄雀、朱顶雀、燕雀、蜡嘴雀、锡嘴雀、锦花雀、白腰文鸟、五彩文鸟等多是食谷鸟类。杂食性鸟类的食性较为复杂,有的以食植物种子为主,兼吃昆虫;有的以食昆虫为主,而兼吃植物种子的;还有的以食果实与植物种子为主的,兼吃昆虫。但嘴形多为长而稍弯曲,有峰脊,或者上嘴钩曲,形似鹰嘴,但比较肥厚。杂食性的观赏鸟主要有太平鸟、画眉、百灵、八哥、鹩哥、鹦鹉、相思鸟、斑鸫等。

不同种类的鸟随着所处的环境和习性的不同,又各有不同的取食对象。有的种类食性较广,几乎是见什么吃什么,选择性不强,称为广食性;有的种类则十分挑剔,只吃一两种食物,称之为寡食性。广食性和寡食性的形成是有规律的,一般是那些不迁徙或者只在居住地附近游猎的种类属于广食性,长年呆在一个很小的地区生活,对食物的要求不能随心所欲,只有扩大食物种类的范围,才能维持生活的需要。反之,迁徙的种类往往是寡食性的,因为它们可以跟随自己所喜食的对象作长途旅行。还有的种类具有贮存食物的本领。

鸟类每天活动时间的长短,随着食物的丰富程度、天气的变化、本身取食技巧等因素会有所变动。大多数鸟类在清晨和黄昏两个时段最为活跃,中午需要休息。鸟类的食量,除了最低的每日需求量外,与气温冷热变化和每日运动量多寡有关。如果天气寒冷,热量消耗大,一般食物需要量就大,否则相反。取食时间依种类不同也有差异,小型鸟类因体表面积相对较大,散热较多,新陈代谢也比较强,因而必须吃掉更多的食物,才能满足生存的需要,反之亦然。

当夜幕降临,昼行性的鸟类便结束了它们一天繁忙的活动,回归自己的夜宿地休息。与此同时,沉默了一整天的鹗、夜莺、夜鹰等夜行性鸟类却变得精神起来,开始了它们的“夜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