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种场是从事食用菌菌丝体纯培养的场所。为了提高菌种纯培养的成功率,降低污染率,必须从筹建菌种场起就注意其场地和建筑物的规划、布局的科学性。合理、科学的规划布局能为繁殖高质量的菌种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对提高菌种的合格率、增加菌种场的经济效益起着很大的作用。
所谓菌种场的规划是指菌种场筹建的规模大小,包括分期规模和最终规模,场所位置的确定以及同规模大小和制种要求相适应的投资设备,建筑物的要求标准等。所谓布局是指根据菌种场所生产菌种的种型所需要的生产工艺流程和与其相适应的厂房、配套设备安排等。
根据微生物在空气中容易传播的特点规划厂房,布局流水线,使制种的工艺流程既能节约劳力和投资,流水作业也有利于对微生物传播的控制,提高纯菌种培育的成功率,下面介绍规范化菌种场的平面布局。
所谓规范化菌种场是指严格地按微生物传播规律和流水作业规程规划设计建立起来的菌种场,它除了设备较齐全、人员素质较好外,布局上应严格按有菌区和无菌区划分,原料加工、储存、制作为有菌区,菌种培养为无菌区,提倡采用双门灭菌设备将有菌区和无菌区分开。无菌区又有高度无菌区和一般无菌区之分。其工艺特点是:
(1)该工艺按培养基制作—灭菌—冷却—接种—培养的程序流水作业。菌种场的建筑结构参照图3,室内要求水泥地面、四周墙壁洁净,不易沾染霉菌孢子,不易吸湿,保持干燥且便于冲洗。
(2)灭菌锅应是双门的,一门与有菌区(培养基制作室)相通,另一门与无菌区(冷却室)相通,双门不能同时开放。
(3)冷却室、接种室要求做水磨石或油漆地面,四周墙壁和天花板油漆防潮,安装空气过滤装置。冷却室配备除湿和强制冷却装置,接种室配备分离式空调机。
(4)培养室要有足够的空调装置,保证高温季节能正常生产。
(5)工作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微生物常识,经过严格无菌操作训练,进入无菌区前须淋浴、更衣。
(6)菌种灭菌后的运输工具一经运出接种室,必须灭菌或消毒后,方可进入无菌区使用,其他工具或用品也一样。冷却室、接种室、培养室均采用拉门结构,减少开关式门扇启动过程的空气流通。整个无菌区要求密闭性能良好。
(7)保持冷却室、接种室的气压为正值,大约高出室外0.3~0.5个大气压,其中接种室气压又要大于冷却室,冷却室大于缓冲室和培养室。
(8)原料仓库远离冷却室、接种室和培养室。原料、特别是粮食类原料是许多杂菌的主要菌源。
(9)栽培试验场与制种场应当分开,不能处在同一处或相距很近的地方。否则栽培场杂菌易传入制种场。
(10)培养基制作室和其他仓库实验室为有菌区,冷却室、接种室和培养室为无菌区,其中冷却室、接种室为高度洁净的无菌区,要求空气净化程度达到100级。①按国家标准,凡是达到≥0.5纳米的尘埃量≤3.5粒/米3,即洁净度达到100级,表示环境中无尘、无菌。
规范菌种场的合理规划布局如图3。
图3 规范菌种场的合理规划布局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