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绿色兔业,是指在家兔的生产、加工过程和最终产品质量应达到绿色食品的要求。针对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农业部提出无公害食品的概念,其基本要求是:凡是人们消费的食品,从生产过程、加工到最终产品应达到最终的消费安全水平,从而保证消费者健康。可以说,无公害食品是绿色食品的初级阶段,而绿色食品又是有机食品的初级阶段。
针对养兔生产具体过程,目前我国农业部提出五项无公害食品标准,即无公害食品——兔肉标准、饲料标准、兽药使用标准、防疫标准和饲养管理标准。对兔肉规定了各项残留指标限量、卫生指标、外观、加工运输条件等一系列要求;对饲料着重从原料、添加剂、药物添加剂、饲料生产、相应指标检测手段和方法提出了标准;对兽药使用种类、禁用种类、休药期、病残兔处理做出了规定;防疫方面着重兔场基本布局,环境及消毒剂种类、方法、防疫程序等制定的要求;饲养管理主要规定了引种、饲喂的卫生要求,日常管理过程中的环境卫生要求,日常记录等方面的标准。
獭兔是以皮为主,皮肉兼用。其皮可制作服装服饰,肉供人们食用。其饲养过程、产品的屠宰加工过程的排泄物、分泌物、分解物、下脚料和丢弃物(在加工过程中不被利用的物质)都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其生产的全过程中又可能受到环境的污染。因此,在獭兔生产的全过程中,应以绿色食品生产要求去规范。其意义在于:
第一,可保证国内消费者的安全。兔肉在我国一些地方的消费数量很大,尤其是四川、广东、福建和重庆等省市。由于“非典”在我国及世界多国的发生,野生动物捕杀和食用受到严格限制,兔肉的消费量会大幅度上升。而我国国内兔肉的消费量占生产量的95%左右。因此,进行绿色兔肉的生产,首先可保障国内消费者的安全。
第二,有利于兔肉的出口。我国是世界主要兔肉出口国,其最高年份出口的兔肉约占国际贸易量的65%以上。但是,由于农药和兽药残留及卫生指标超标,多次被进口国就地销毁,不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而且严重影响我国在国际市场的声誉和地位。加入世贸后,面对各国“绿色壁垒”的重重障碍,只有严格规范兔肉的生产过程,才能取得国际市场的认可,增强我国兔肉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不断扩大兔肉的出口量和市场占有率。
第三,有助于环境保护。绿色畜产品生产的基本原则是在生产的全过程中,既不能受到环境的污染而对产品质量产生不良影响,动物的分泌物、排泄物、分解物及废弃物等又不可成为污染源而对环境造成污染。比如,动物的粪便不可对水源造成污染,粪便的分解物及污浊气体不能对空气造成污染,病死动物不可对周围环境(包括土壤、水源、空气、其他动物以及人)造成污染等。只有规范獭兔及其产品生产的全过程,才能使之既不被污染,又不成为污染源,以保护环境,保护生态。
第四,有助于獭兔健康。健康的兔群依赖于健康的基础群、良好的环境和规范的饲养管理。很多兔场为了防治疾病而滥用药物,不仅造成药物在机体内的残留,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滥用药物的同时可打破家兔体内微生态平衡,造成疾病。国内多起因滥用抗生素而导致肠炎腹泻大发生的教训。按照绿色食品规范家兔生产,不仅为了人类的健康,同时也保证了兔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