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猪副伤寒

来源:中国农业出版社>兽医防疫技术问答

问题回答

来源:中国农业出版社>兽医防疫技术问答

48.为什么仔猪副伤寒容易在饲养管理条件不好的情况下发生流行?

本病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主要发生在饲养密度较大的仔猪群,常发生于6月龄以下的仔猪,以1~4月龄的猪多发。常年可发,但以冬春发病较多。常与猪瘟、气喘病混合感染。

病猪和带菌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健康猪带菌现象相当普遍。病菌可潜藏于消化道、淋巴组织和胆囊内,饲养情况好而又无不良因素刺激的猪群发病较少,即使发病,也是散发。

当饲养管理不良,外界各种不良因素使动物抵抗能力降低时,病菌可变为活动化而发生内源性感源;病菌连续经过若干易感猪,毒力增强而扩大传染。有时甚至发生地方流行。这就是仔猪副伤寒为什么容易在饲养管理条件不好的情况下发生流行的原因。

49.猪副伤寒有哪些临床症状?

仔猪副伤寒在临床上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

(1)急性(败血型)。在猪的抵抗能力弱而病源体毒力很强的情况下,感染猪迅速发展成为败血症引起死亡。病猪突然体温升高到41~42℃,精神不振,不食,后期下痢,呼吸困难,耳、腹下皮肤发绀。有时出现症状后24小时内死亡,大多病程2~4日,死亡率很高。

(2)亚急性和慢性。副伤寒病猪多见于亚急性和慢性型。主要特征为坏死性肠炎,与慢性猪瘟临诊表现很相似。病猪体温升高,怕冷、喜钻草堆或堆叠一起,眼有粘液或脓性分泌物,精神、食欲不振,初便秘后拉稀,粪便淡黄色或灰绿色、恶臭。由于下痢,失水,病猪很快消瘦,病程2~3周或更长,最后极度消瘦、衰竭而死。有时有的猪症状逐渐减轻,状似恢复,但以后生长发育不良或短期内又复发。

有的猪群发生所谓潜伏性“副伤寒”,小猪生长发育不良、被毛粗乱、污秽,体质较弱,偶尔下痢。体温食欲变化不大,一部分患病猪发展到一定的时期突然症状恶化而引起死亡。

50.猪副伤寒如何预防?

加强饲养管理,增加机体抵抗力;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如土霉素饲料添加剂。实践证明,这不但可促进猪的生长,对预防猪副伤寒等消化道传染病也有明显效果。若产生抗药性菌株,应更换新药;常发地区的猪群,应注射猪副伤寒菌苗。仔猪副伤寒弱毒冻干苗适用于1月龄以上哺乳或断乳的健康猪。口服或注射均可,以口服法常用。使用时,用冷开水按瓶签标明头份稀释成每头份5~10毫升,均匀地拌于饲料中,让猪自由采食。或每头份菌苗稀释成1~10毫升后逐头灌服。注射时,按瓶签标示的头份,用20%氢氧化铝稀释至规定量,每头猪耳后注射1毫升。注射免疫时,往往出现减食、体温升高或呕吐、腹泻等接种反应,1~2天自行恢复,口服免疫接种反应轻微。

51.猪副伤寒如何治疗?

当发现本病时,应立即隔离消毒,病死猪应严格执行无害化处理,防治病菌扩散和人的食物中毒。

症状严重的猪,应及时扑杀并进行无害化处理,以免增加开支而又难以治愈。症状较轻的,应隔离治疗。治疗原则是选择对细菌药效作用大的药物,大剂量应用于病的早期。

首选药物为氯霉素,其口服剂量为30千克的猪每天3克,分2~3次内服。肌注剂量为30千克的猪每天0.9克,分2~3次注射,连用4~6天。土霉素口服剂量同上。

磺胺甲基异噁唑或磺胺嘧啶都有较好疗效,初次剂量30千克重的猪每次6克。维持量减半,1日2次。同时添加磺胺增效剂,30千克体重的猪每次120毫克,疗效更好,连用7~10日。

呋喃唑酮(痢特灵),口服剂量30千克重的猪每次1.2克,每日2次,使用3~5日后,剂量减半,再继续服3~5日。

大蒜5~25克,捣成蒜泥或制成大蒜酊内服,1日3次,连服3~4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