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蹄疫是牛、羊、猪和骆驼等偶蹄兽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本病的病原体为口蹄疫病毒。牛口蹄疫潜伏期平均为2~4天,最短1天,最长1周左右。病牛以口粘膜水疱为主要特征。病初体温达到40~41℃,精神萎顿,闭口、流涎,1~2天后,在唇内面,齿龈、舌面及颊部粘膜发生水疱(蚕豆至核桃大),此时口角流涎多,呈白色泡沫状,常常挂满嘴边,同时或稍后,趾间及蹄冠的柔软皮肤上边发生水疱,并很快破溃,出现糜烂,甚至蹄匣脱落,然后逐渐痊愈。
哺乳犊牛患病时,水泡症状不明显,常呈急性胃肠炎和心肌炎症状而突然死亡。本病一般取良性经过,一般口腔发病一周即可自愈。如果蹄部出现病变时,则病期可延至2~3周或更长,死亡率很低,一般不超1%~2%。剖检时心肌切面呈现灰白色或淡黄色的针头大小斑点,成条纹,好象虎斑,故有“虎斑心”之称。
牛口蹄疫一旦发生,轻症病牛10天左右多能自愈。重症牛患部先用0.1%高锰酸钾水或3%硼酸水冲洗,然后涂碘甘油,蹄部和乳房的病灶可以涂抹紫药水或消炎软膏。在护理时应注意保持地面干燥、垫以软草、喂给温水和软草料等。
该病的预防措施:
(1)要加强检疫工作,防止引入病畜或病畜污染过的产品而带入本病。
(2)常发地区所在的猪、牛、羊坚持用各种口蹄疫疫苗进行主动的防疫注射,但所用疫苗的病毒型必须与当地流行的病毒相一致。
(3)发生口蹄疫后的扑灭措施仍根据“早、快、严、小”的防制原则,立即报告疫情,迅速划定疫区,进行封锁,对疫点周围疫点内未感染的牛、羊、猪立即接种口蹄疫疫苗,并由外向内顺序进行。
(4)对污染的圈舍、饲槽、工具和粪便用20%氢氧化钠液消毒。病尸不可食用,急宰肉必须经煮沸处理。最后一头病畜痊愈或死亡14天后无新病出现,经彻底消毒报请上级批准后,才能解除封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