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栽培草莓最早的国家是法国,在14世纪就有栽培草莓的历史记载,后来西方各国相继都有了草莓栽培。15~17世纪欧洲一些国家栽培的主要是短蔓莓、麝香莓等野生草莓,到了1750年法国育成了目前仍然栽培的种类——凤梨草莓。在亚洲日本栽培草莓较早,目前日本培育的新品种也较多。我国是1915年开始栽培草莓的,目前我国草莓产量已居世界首位。在栽培方式上,欧、美地区以露地栽培为主,日本、韩国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也以露地栽培为主,60年代以后,逐渐有了保护地栽培,到了70年代以后则以保护地栽培为主。现今,日本的草莓生产80%是保护地促成栽培,8%为半促成栽培,12%为露地栽培。近年来,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也陆续不断地增加草莓保护地栽培面积,以保证本国市场对鲜草莓的需求。
我国自20世纪初引进草莓以来,已有百年栽培历史。最初由于优良品种少,栽培技术落后,单产很低,所以,只有部分地区有少量栽培。到了20世纪80年代,我国草莓发展迅猛,栽培面积和产量的增长速度都列在各种水果的首位。根据全国草莓研究会(现中国园艺学会草莓分会)的统计:1980年全国草莓总面积666公顷,总产300吨左右;1985年全国草莓总面积3300公顷,总产2.5万吨。1995年第三次草莓研究会上统计,全国草莓总面积约3.67万公顷,总产量37.5万吨,居世界第二位;1998年全国草莓面积5.83万公顷,总产量70万吨左右;2003年全国草莓总面积7.6万公顷,总产量134万吨左右,总面积、总产量已跃居世界第一位,产量与面积都翻了几十倍。现今我国草莓生产已形成规模,涌现出了许多草莓村、草莓县和草莓市。如辽宁的丹东市、山东的烟台市、河北的保定市等,辽宁丹东市已成为我国最大的草莓生产基地。在栽培形式和品种引进、繁育方面也有了长足的发展,由以露地栽培为主逐步发展到以保护地栽培为主;在品种繁育上,近些年我国草莓工作者培育和引进了许多优良的草莓品种,为草莓产量和品质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草莓果实芳香多汁,酸甜适口,营养丰富,具有人体所需要的多种蛋白质、无机盐、维生素、氨基酸等营养物质。草莓果属于浆果,水分含量约占鲜果重的90%,每100克鲜果中含碳水化合物5.7克、蛋白质1.0克、脂肪0.6克、粗纤维1.4克、磷41.0毫克、铁1.1毫克、钙32.0毫克、维生素C 50~120毫克、维生素B10.02毫克、维生素A 0.01毫克、尼克酸0.3毫克、无机盐0.6克。浆果中的糖主要是葡萄糖和果糖,占鲜果重的6%~12%;有机酸大部分为柠檬酸,少量为苹果酸,占鲜果重1%~1.5%;浆果果胶物质含量占0.3%~0.5%,可溶性果胶和不溶性果胶各占一半;氨基酸主要是天门冬酰胺、丙氨酸、谷氨酸、天门冬氨酸。草莓果实除了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外,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据测定,草莓果实中含有一种叫“草莓胺”的物质,该物质对白血病、障碍性贫血、心脑血管疾病有较好疗效。另据《本草纲目》记载,草莓具有消炎、止痛、清热、通经、驱毒之功效。现代医学证明,草莓浆果还具有抗衰老,调节肠胃功能,抗癌等作用。所以,它是一种天然美容健身、延年益寿的保健佳品。
提示板
我国草莓栽培已有近百年历史,从栽培地域看分布我国大江南北,从规模看我国草莓面积与产量均居世界首位。由于草莓营养丰富,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很受消费者喜欢。是农民发家致富、出口创汇的理想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