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根系由着生在新茎和根状茎上的不定根组成,没有直根,也无主、侧根之分,属于须根系。由初生根、侧根和根毛组成。初生根由短缩茎基部发生,直径1~1.5毫米,一株草莓有初生根30~50条,多时可达100条。初生根上又发生侧根,侧根上密生根毛,与土壤密切接触,是草莓吸收养分和水分的主要部位。新发出的初生根呈乳白色,以后逐渐变为浅黄色、黄褐色,最后老化成黑色。初生根的寿命一般在1年左右,当生长到一定粗度时,不再加粗生长,逐渐变褐发黑衰老枯死,然后在根状茎上部发新根,取代原来根系继续生长,吸收水分和养分。随着草莓植株年龄的增加,根状茎和新茎逐年加长,部位不断抬升,产生新根的部位也不断升高,有的甚至露出地面,造成新发的根系发育不良,甚至死亡,使吸收营养和水分的部位减少,植株的长势和产量也随之下降。因此,生产上经常在果实采收后淘汰老株,一般露地栽培2~3年更新一次;保护地栽培每年都要更新一次,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使经济效益最大化。
草莓根系主要分布在0~20厘米深的土层中,少数根系可深达40厘米以下。据观察,在0~20厘米土层内输导根和吸收根占同类根总量的70%以上。所以,草莓在土壤施肥时应浅施,灌水时要少灌、勤灌。
草莓根系一年有2~3次生长高峰。早春当5厘米深的地温达5℃左右,或10厘米深地温稳定在1~2℃时,根系开始生长,此时主要是前1年秋季发生的根进行延长生长,以后随气温的不断升高,根状茎和新茎逐渐发生新根。当10厘米深地温稳定在13~15℃时,地上部花序初显期,根系生长达到第一次生长高峰。随着开花和幼果的增大,地上部生长加强,消耗营养多,根系生长逐渐减缓,进入低潮。果实采收后,匍匐茎大量发生期,根系进入了第二次生长高峰,这次高峰以新茎基部发生新根为主。但南方地区,由于此时地温较高,抑制了根系生长,此次高峰不明显。9月中下旬到越冬前,随着叶片养分回流到根系的增多,根系生长形成了第3次生长高峰。
草莓根系的穿透能力较弱,根系先端细胞遇到坚硬的土壤时,伸长生长放慢或停止,所以,为了扩大根系生长范围,定植前要充分翻耕、耙细土壤。
提示板
草莓根系分布浅,主要分布在0~20厘米的土层中。因此施肥要浅施,灌水要少而勤。根系一年有2~3次生长高峰,要在生长高峰来临前施肥灌水,以提高水肥利用率。根系穿透力弱,定植前要深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