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精准施策 多点发力 长白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 2022-07-01 10:32:00    字体大小:

  长白县精准发力,持续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以产业振兴为出发点,加快发展现代农业。针对坡地多、小地块多,不适合大规模种植粮食作物的实际情况,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瞄准市场需求,科学调整产业发展方向,因地制宜发展高附加值特色农业。投入助农资金7000余万元,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按照“一村一品”“一镇多品”的原则,实施肉牛、蜜蜂养殖、浆果坚果种植等特色产业项目45个。打破农村区划建制界限,推动临近镇村抱团发展,建设沿鸭绿江农业产业经济带和人参、食药用菌、蔬菜瓜果等12个产业园,拉大发展框架、增强发展后劲。加快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二品一标”认证,打造绿色有机示范村32个、特色绿色标准化种植基地8个,推广使用“长白”农产品公共品牌,通过加强技术创新、做大农业品牌,促进农业增值、农民增收。

  以人才振兴为着力点,加大外引内培力度。将人才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围绕破解农业经营人才、技术人才短缺问题,探索建立引才育才长效机制,厚植人才发展沃土。优化人才引进政策,创新实施“长白山生力军”工程,抛开身份、地域、性别等条件限制广发“求贤令”,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投入资金380万元,为全县77个村公开招聘“乡村振兴专员”,积极引导和鼓励高校优秀毕业生、返乡创业人员、乡贤能人、退伍军人等群体通过考录进入农村基层队伍,建强乡村振兴一线队伍力量。以农民就业创业需求为导向,建立并实行“订单+菜单”培训机制,去年完成高素质农民培训103人次,培育家政、餐饮、编织等技能人才500余人。

  以文化振兴为突破点,倡树乡村文明新风。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创新实施“乡村记忆”“文明创建”“文化提升”三大工程,注重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实现乡村振兴内外兼修。建立乡村文化资源保护传承与创造性转化利用机制,深入挖掘乡村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内涵,在干沟子村、果园村建设了“吉林印记”乡村博物馆,激活了乡村文化“沉睡资源”。创新开展“七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评选出一批在孝老爱亲、助人为乐、诚实守信、见义勇为等方面有示范带头作用的星级文明户,引导农民自觉适应新时代、树立文明新风尚。加强乡村文化阵地建设,建立送文化下乡制度,去年组织志愿者开展送辅导、送图书、送演出、送电影等活动1300余场次,满足了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

  以生态振兴为立足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全省唯一的绿色低碳建设试点县,牢固树立“两山”理念,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坚定不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科学评价产业绿色发展情况,构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发展支持机制,整合资金8000万元,重点发展绿色低碳项目,已建成特色种养殖、光伏发电等项目36个,果园村和望天鹅新村分别荣获“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称号。实施“整村品质提升”工程,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百日攻坚战,探索形成“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一体化垃圾处理模式,清理村屯垃圾671.7吨,整治卫生乱象176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以组织振兴为落脚点,不断夯实基层基础。不断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示范作用,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坚强保障。持续深化“五星级”乡村党组织创建工作,打造村党组织、网格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党员志愿者“五级共治”管理模式,打通村党组织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创新实施“BTX助力强基兴边工程”,以“规范型、先进型、标杆型”三类评价标准对所有村党支部开展分类定级,基层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水平显著提升。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壮大与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的互促模式,制定了《村级集体经济提质增效分类推进方案》,鼓励有条件的村党组织领办创办合作社,发展规模化种养殖、农产品加工、民宿旅游等产业项目,全县村级集体经济项目总数达231个,村集体经济年收入5万元以下村全部清零。

原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