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为兔属(Lepus)种类。中国是兔属野兔最多的国家之一。据《中国经济动物志·兽类》(寿振黄,1962年)载,中国有8种野兔,即雪兔(L.timidus Linnaeus,1758)、高原兔(L.oiostolus Hodgson,1840)、东北兔(L.mand-schuricus Radde,1861)、华南兔(L.sinensis Gray,1832)、海南兔(L.
均为兔属(Lepus)种类。中国是兔属野兔最多的国家之一。据《中国经济动物志·兽类》(寿振黄,1962年)载,中国有8种野兔,即雪兔(L.timidus Linnaeus,1758)、高原兔(L.oiostolus Hodgson,1840)、东北兔(L.mand-schuricus Radde,1861)、华南兔(L.sinensis Gray,1832)、海南兔(L.hainanus Swinhoe,1870)、塔里木兔(L.yarkandensis Günther,1875)、蒙古兔(L.tolai pallas,1778)、中亚兔(L.centrasiaticus Satunin,1907)。但《中国野兔》(罗泽珣,1988)则认为中国有9种野兔,即除有雪兔、高原免、东北兔、华南兔、海南兔、塔里木兔外,还有草兔(L.capensis Linnaeus,1758)、东北黑兔(L.melainus Li&Luo,1979)和云南兔(L.comus G.Allen,1927)。
免属种类终生在地面上生活,从不挖洞穴居。幼兔产在地面上,初生时周身具毛,眼开睁,不久即会跑。后鼻孔较穴兔类大,颅部顶间骨与上枕骨于成年后愈合。耳长为耳宽的数倍。尾短,尾毛长,呈毛簇状。后肢长于前肢,后蹠足掌有毛。前足有较强的扑击力。全部陆栖于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半荒漠及农田中。为避免天敌常栖息于坑洼处、草丛、石块缝隙或其他动物的卧迹、弃洞中隐蔽。黄昏或黎明时活动最频繁。多单独活动。以树皮、嫩枝及草本植物为食,无存草习性。有时也食昆虫和螺类。繁殖力强,性成熟后,春季开始交配。在中国境内,北方兔种年产仔2~3胎,南方兔种年产仔3胎以上,每胎产仔2~10只,平均3~5只。在繁殖季节内,雌兔多次发情,雄兔争偶。妊娠期30~50天。
①兔皮板薄,干后较脆,毛不耐磨,经济价值低,却因轻暖、直毛不缠结、价廉而为人们所喜爱。②野兔肉含21.47%的蛋白质,脂肪含量低,消化率高达85%,有益于人体。③华南兔的针毛与黄鼬的尾毛是合制狼毫毛笔的主要原料。④是一种狩猎资源。野兔虽有一定经济价值,但危害森林和农作物。
中国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别名变色兔、白兔、蓝兔等。体型较大,体长45.2~62.0厘米,体重2000~4000克。足底毛长,利于雪地行走。冬毛除耳尖和眼圈黑褐色、前后脚掌淡黄色外,通体全白,是唯一冬毛换成白色的中国野兔。夏季毛色多为赤褐色,混有黑毛尖的针毛。栖息于亚寒带针叶林带,以树皮、嫩枝及草本植物为食,无固定洞穴,冬季在雪被下挖洞。分布的南限不超过北纬45。。
别名灰尾兔、长毛兔。体型较大,体长41.5~48.0厘米。耳长超过头长。吻部细长,显著区别于其他种野兔。毛长绒厚而蓬松。背毛黄褐色,有黑或褐色毛尖的针毛。腹毛白色,臀部灰色,尾毛基部灰色。每年换毛一次。生活在海拔3000~5000米的高山草甸及其附近的森林中。分布在青藏高原及四川西部、柴达木盆地和昆仑山、印度西北、克什米尔和锡金。
别名满洲兔、山跳子、山兔、野兔。体型略小于雪兔。体重1400~4000克,体长31.6~50.0厘米。背毛黄褐色,臀部与背色同。与雪兔夏毛的区别在于雪兔夏毛虽为栗褐色,但其颈背部毛色同,且背毛无零乱的黑色斑纹。东北兔虽有背毛为黑褐色的变异个体,但其腹毛均是纯白色的。分布在中国的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等省、区内。朝鲜北部及前苏联滨海地区亦有其足迹。分布北缘在北纬50°内。
别名华东兔、短耳兔、短尾兔、粗毛兔、山兔。体长35.0~37.0厘米。体重1250~1938克。尾长和耳长在中国野兔中最短。背部中央针毛长且较粗硬。冬皮背毛黄赭色,有黑褐色零乱的斑纹,腹毛纯白。夏皮背毛暗褐,有浅色斑纹。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吉林等省及朝鲜半岛。
中国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体型在中国野兔中最小。体长35.6~39.5厘米,体重1050~1750克。尾较华南兔稍长。耳前折超过鼻端。背毛黄赭色,颏部毛色纯白。尾除背面中央有一黑斑外,余全白。颅全长在中国野兔中最小。分布在海南省,主要栖息于滨海的丘陵地区。
中国特有的兔种。中国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体型小,体长35.0~45.0厘米,体重1000~1500克。夏毛背部沙褐色,冬毛色浅,背毛呈浅沙棕色。适应于干燥少雨的高温地区。分布在中国塔里木盆地。
别名沙兔。体型较蒙古兔略小,耳特别大。尾长、连毛端略等于后足长。夏毛色极淡,背面为沙灰色或沙黄色,其间杂有少量具黑尖的毛。臀部有一块明显的浅灰色斑,身体两侧毛为沙黄色,但有极稀疏的黑色针毛散布其间。腹部及下颏均纯白色,颈下方与四肢为浅棕黄色,尾背面黑色或黑棕色。栖息于荒漠与半荒漠地区。主要分布于甘肃、新疆及内蒙古的西部。1988年,罗泽珣等认为中亚兔是草免的中亚亚种(Le-pus capensis centrasiaticus Satunin,1907)。
别名蒙古兔、草原兔、山跳子、野兔、跳兔。在中国野兔中是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种。有关草兔的种名长期存在着争论。有的分类学家将其定名为蒙古兔(Lepus tolai Pallas,1778)。这些学者有索尔比(Sowerby,1833)、沃特豪斯(Waterhouse,1848)、卢卡什金(Loukashkin,1937)、奥格涅夫(Огнев.С.И.,1940)、维诺格拉道夫和格罗莫夫(Виноградов.Б.С.И.И.М.Громов,1952)、邦尼柯夫(Банииков.А.Г.1953)、寿振黄(1962)、古列夫(Гуреев.А.А.1964)。另一些学者又将它定名为欧兔(Lepus eu-ropaeus Pallas,1778),如艾伦(Allen.G.M.,1938)、塔特(Tate,1947)。而埃勒曼和莫理森—斯科特(Ellerman&.Morrison-Scott,1951)及科尔伯特(Corbet,1978)将它定名为草兔(Lepus capensis Lin-naeus,1758),彼德(Petter,1961)又将欧免划归草兔;罗泽珣(1988)则认为草免与蒙古兔是同物异名,因草兔定名在先,故名为草兔。
草兔的尾是中国野兔中最长的。尾背中央有一长而宽的黑斑,其边缘及尾底面毛色纯白,直至毛的基部。吻短而粗。体型中等。亚种多。毛色因栖息地的生态环境而异。背毛色泽由沙黄至深褐色,但其尾毛颜色始终不变。颏部及腹毛纯白。草兔的栖息环境与生活习性因地而异。在内蒙古大草原,多栖息在丘陵的灌木丛和芨芨草丛中,在东北地区多栖息在松辽平原的田野里或农田附近沟渠两岸的灌丛中,但以河谷柳丛及苔草丛中为最多;在华北平原栖身于山坡地的灌丛、坟地、林缘、苗圃、农田及谷草堆附近。活动范围不大,一般在3千米以内。晨昏时活动频繁。活动常有一定路线。听觉发达,视觉稍差,但在黄昏时视觉很敏锐。一年内通常在4月份和10月份换毛两次。一般亚种,夏皮与冬皮的毛色差异不大,但内蒙古亚种(Lepus capensis tolai Pallas,1778)冬皮臀部灰色明显,夏皮的臀部毛色与背色接近。越往北,毛色越浅,白色针毛也越多。夏皮短针毛较多,而冬皮软绒毛多,体侧有长的针毛突出于毛被之外。冬末交配,早春产仔,妊娠期45~48天。在中国东北,每年2月份即可见到幼兔。在华北,年产2~3胎。在长江流域,每年产仔4~6胎。每胎产仔4~6只。
草兔的分布纵跨亚、非、欧三洲。在中国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甘肃、青海、新疆、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山东、山西、陕西、安徽、江西、贵州、四川、江苏等省、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