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昆虫病毒

一种以昆虫为寄主并对昆虫有病原性,具有生命和非生命的双重特性,没有细胞构造的生物体。其特征是:遗传物质上只有脱氧核糖核酸(DNA)或核糖核酸(RNA);不能成长分裂;缺少能量产生系统、核蛋白体和转移核糖核酸。目前已从11个目的900多种昆虫中发现1200种以上的昆虫病毒,其中约71%是鳞翅目昆虫。

一种以昆虫为寄主并对昆虫有病原性,具有生命和非生命的双重特性,没有细胞构造的生物体。其特征是:遗传物质上只有脱氧核糖核酸(DNA)或核糖核酸(RNA);不能成长分裂;缺少能量产生系统、核蛋白体和转移核糖核酸。目前已从11个目的900多种昆虫中发现1200种以上的昆虫病毒,其中约71%是鳞翅目昆虫。

通常引起昆虫感病的病毒主要有6个科:①杆状病毒科:核酸为双股脱氧核糖核酸,下分A、B、C、D四个亚组。A亚组:即细胞核多角体病毒。包涵体随种类而异,大小为0.5~15微米,病毒粒子杆状,单粒或多粒成束地被包埋在包涵体内,复制和多角体形成在细胞核内进行。复制部位有脂肪体、体壁、气管、血液、消化道、生殖系统等组织。B亚组:即颗粒体病毒。包涵体卵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为300~511×119~350毫微米,通常含一个病毒粒子,少数2个或2个以上。C亚组:即无包涵体的棕榈独角仙病毒。具囊膜,大小约220×120毫微米。D亚组:calyx病毒。具断裂的脱氧核糖核酸,已知存在于膜翅目寄生蜂雌成虫的生殖系统中。②呼肠孤病毒科:此科仅为细胞质多角体病毒的一个组,主要感染鳞翅目昆虫,并限于中肠上皮的圆筒形细胞。多角体形态因虫而异,大小为0.5~10微米,同一虫体所产生的多角体大小悬殊。病毒粒子为正20面体,球状,直径约60毫微米,正20面体上有12根管状突起,先端还有一个球状结构。③痘病毒科:已知有一组感染昆虫。根据病毒粒子形态的不同分为三个亚组。在脂肪细胞的细胞质中复制。粒子卵形,大小为450×250毫微米,包涵体直径可大到24微米,椭圆形。④虹彩病毒科:昆虫虹彩病毒是其中的一个属。根据130毫微米和195毫微米两种大小的病毒粒子,将其分为两个亚组,在多种组织的细胞质中复制。其最大特点之一是病毒粒子排列极为整齐,产生Bragg反射,表现虹色光彩。⑤细小病毒科:为小型球状病毒,含单链脱氧核糖核酸,病毒粒子直径21~24毫微米,除中肠以外的所有组织均能被感染。⑥微核糖核酸病毒科:已发现的上述昆虫病毒种类中,绝大多数为包涵体病毒,特别是杆状病毒中的核型多角体病毒,这可能是由于它所形成的包涵体易于发现和分离的缘故。这类病毒具有一个0.5~15微米大小的蛋白质包涵体,形态大小随种类而异。病毒粒子杆状,髓核外面为病毒的衣壳和囊膜,依囊膜内包被的核衣壳数目不同而分成单粒包埋型与多粒包埋型。杆状病毒的特异性较高,包涵体可以较长时间地保持毒力并引起次代幼虫发病。病毒包涵体被幼虫取食后,在肠道中裂解并释放出具有致病力的病毒粒子而造成再次感染。环境污染造成成虫带毒而引起病毒的垂直传播,因此而造成初孵幼虫很高的死亡率。棕榈独角仙和松黄叶蜂的病毒防治是应用病毒控制害虫取得显著成功的两个极好例证。迄今已有多种病毒投入商业性生产和使用,主要是核型多角体病毒,如美国的舞毒蛾、黄杉毒蛾等的核型多角体病毒。人工饲料养虫复制病毒是当前病毒生产的主要方式。病毒以粉剂、可湿性粉剂等剂型销售。有的病毒则用林间寄主复制。利用组织细胞大量增殖病毒尚未进入实用阶段。病毒的利用除空中和地面喷洒外,利用诱饵和天敌帮助传播等非常规使用手段也正在研究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