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刘慎谔

中国大学、辅仁大学、东北大学农学院及云南大学等校任教。1949年后,任东北植物调查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林业土壤研究所副所长兼植物研究室主任。刘慎谔于1931年参加中法西北学术考察团。之后又在新疆、西藏等地进行了两年科学考察,写出了《中国西北地区植物地理概论》及《中国南部及西南部植物地理概要》等论著。

中国著名林学家、植物学家。字士林,山东省牟平县人。生于1897年8月26日,卒于1975年11月23日。1920年赴法国留学,1926年在克来孟大学理学院毕业,获理科硕士学位,后又在里昂大学理学院和巴黎大学理学院学习,1929年以《高斯山植物地理的研究》学术论文获得法国理学博士学位。回国后相继在北平研究院植物学研究所任研究员兼主任,西北植物调查研究所任所长,西北农学院、北京大学、中法大学农学院、中国大学、辅仁大学、东北大学农学院及云南大学等校任教。1949年后,任东北植物调查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林业土壤研究所副所长兼植物研究室主任。

刘慎谔于1931年参加中法西北学术考察团。之后又在新疆、西藏等地进行了两年科学考察,写出了《中国西北地区植物地理概论》及《中国南部及西南部植物地理概要》等论著。1949年后,他首先提出东北红松阔叶混交林的演替规律,总结了“采育兼顾伐”(即今谓之采育择伐)。1963年他编写了《动态地植物学》及《历史植物地理学》,其中有关顶极和演替理论,可用来解决森林采伐更新、治理沙漠及植被区划等实际问题。他还兼任过中国科学院治沙队副队长,根据沙地植物演替规律,从实践中总结了草、灌、乔相结合的人工植被类型综合治沙措施。此外,刘慎谔在林业科研方面,先后发表或主编了《贡山植物社会》、《中国植被区划的若干问题》、《关于大小兴安岭的森林更新问题》、《中国北部植物图志》、《东北木本植物图志》及《东北草本植物志》等学术论文和专著。

刘慎谔编著的《动态地植物学》在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上被授予重大科学技术奖。他亲自参加和指导的《东北森林采伐更新基本理论的研究》和《西北沙漠地区修筑铁路设计施工》,也获得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的科研成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