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球蚜

是同翅目中一个古老而复杂的类群。全世界已知40余种。生活习性和蚜总科中的其他类群有显著差异,主要是:①所有的球蚜,都只寄生在针叶树上;②全生活史两年,包括各个不同的虫型,而每一虫型在寄主上的寄生部位亦不相同;③必须有两种寄主树种,其中第一寄主为云杉属的树种,第二寄主因虫种而异,可以是落叶松属、松属、冷杉属、铁杉属或黄杉属树种

同翅目,球蚜科。是同翅目中一个古老而复杂的类群。全世界已知40余种。

生活习性

和蚜总科中的其他类群有显著差异,主要是:①所有的球蚜,都只寄生在针叶树上;②全生活史两年,包括各个不同的虫型,而每一虫型在寄主上的寄生部位亦不相同;③必须有两种寄主树种,其中第一寄主为云杉属的树种,第二寄主因虫种而异,可以是落叶松属、松属、冷杉属、铁杉属或黄杉属树种;④在全生活史中(见图),有性世代的出现是固定的,其亲代都是具翅的,且只出现在云杉属的树木上。在全生活史中,包括以下6个不同虫型:①干母:在第一寄主上,起源于有性虫所产的受精卵。②瘿蚜:在第一寄主上,起源于干母所产的无性卵。③伪干母(尼母):在第二寄主上,起源于瘿蚜所产的卵。④性母:有翅,迁飞回第一寄主。⑤侨蚜:在第二寄主上,有翅或无翅,营孤雌生殖,其后代可分化为停育型若虫和进育型若虫。停育型若虫当年不再生长,即以初孵若虫越冬,第二年早春再活动,成长为伪干母;进育型若虫继续生长,成长为侨蚜,一年可繁殖4~5代。⑥有性虫:在第一寄主上,起源于性母所产的卵,分别长成雌蚜和雄蚜,交配后产受精卵,由此卵孵化为干母若虫。

落叶松球蚜生活史

中国的重要球蚜

在中国分布最广、为害严重的是落叶松球蚜和红松球蚜。

落叶松球蚜(Adelges laricis Vallot)全周期种,多形态,在分类上通常采用1龄干母的形态特征。干母1龄若虫呈卵圆形,体长0.5毫米,黑色,被稀疏的玻璃丝状长丝。玻片标本在显微镜下可见:头部背面有两大三角形腺板,每一腺板沿缘有6个腺孔群;前胸有两大块方形腺板,每一腺板四角上各有一个腺孔群;从中胸到腹部第五节,各有6个圆形腺板,除中、后胸缘腺板有2个腺孔群外,每一腹板各有1个腺孔群。分布东北、华北、西北。黑龙江带岭林业试验局落叶松林人工林,1959年,由于球蚜为害,当年高生长降低了40%。

红松球蚜(Pineus cembrae pinikoreanus Zhang et Fang)干母在鱼鳞云杉上,越冬1龄若虫体长约0.5毫米,黑色,卵圆形,腹面平,背面凸出,触角3节,全体密被向后伸展的白色粗蜡毛。玻片标本在显微镜下可见:背面除头和前胸外,具有典型的6纵列方形骨板列;每一骨板内具有若干个略呈多角形的双边的腺小面,它们形成网状纹;每一骨板有一圆形小孔。分布黑龙江省。严重为害采伐迹地上和人工林内的20年生以下的红松幼树。有时也为害苗圃内的3年生红松幼苗。在红松幼树上,以2龄无翅孤雌侨蚜在针叶束基部内侧白色蜡毛团内越冬。4月中旬越冬若虫开始活动,脱皮,逐渐长大,并从针叶束基部内侧移到外侧。5月上旬越冬代侨蚜成熟,开始产卵,卵橙色或淡红褐色。母蚜产卵期较长,到5月下旬仍在大量产卵,而这时大部分若虫已爬入嫩梢芽缝内为害。若虫到2龄时开始分化,其中大部分若虫分化为带翅芽的性母若虫;小部分仍旧是无翅孤雌侨蚜。6月上旬,在红松针叶上出现有翅性母,不久即迁飞到鱼鳞云杉上。到6月中旬在红松嫩梢芽缝内只有正在产卵的第一代侨蚜成虫。6月下旬卵开始孵化,刚孵若虫(第二代侨蚜)都集中在红松新叶束内为害。7月末到8月初在红松针叶束内出现第三代侨蚜若虫。8月下旬出现第四代侨蚜若虫,9月上旬孵化结束,中旬所有若虫进入越冬状态。

防治方法

①育苗时,注意防止第一寄主和第二寄主在同一苗圃;造林时,避免第一寄主和第二寄主树种混交。②在球蚜易于集中分布的避风的洼地、沟槽及其坡面等小地形环境中,避免营造易感染虫害的树种。③保护和利用瓢虫、食蚜蝇等天敌。④一年中,在虫口相对集中、虫龄发育较为整齐、抗药力较弱的侨蚜第一代卵孵化盛期至若虫1、2龄期,施用敌百虫、敌敌畏等药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