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林学长期为农学组成部分。有关著述除散见于经史诸子及类书、笔记等古籍外,主要见之于下列各类著述:①各类农书(包括综合类农书、月令体农书、日用百科全书类农书、文告、童蒙、家训类农书等);②药物本草类;③植物志类;④植物专谱类;⑤植物综合类书。先秦时期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焚书坑儒事:“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但这类种树之书均已逸失。
在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林学长期为农学组成部分。有关著述除散见于经史诸子及类书、笔记等古籍外,主要见之于下列各类著述:①各类农书(包括综合类农书、月令体农书、日用百科全书类农书、文告、童蒙、家训类农书等);②药物本草类;③植物志类;④植物专谱类;⑤植物综合类书。
先秦时期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焚书坑儒事:“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但这类种树之书均已逸失。战国时期有一部专门解释词语的典籍一《尔雅》,其中有释木篇,列举树木80余种,林业术语20余种,并有释草篇,列举草本植物190余种。这是中国最早的植物词书,反映了中国古代传统的植物分类知识。《山海经》是一部先秦时期的重要地学著作,对全国自然环境进行了综合概括,其中记录了中国广大地区的动植物分布,涉及主要树木20余种。于战国时期成书的《尚书·禹贡》是中国古代又一部地学巨著,书中把全国划为九州,并记述了当时九州所生长的主要林木及向夏王朝进贡的木材种类和木材水陆运输路线。《夏小正》一书是中国淮河至长江一带物候学专著,记述了一年十二个月自然、气象情况及动植物的变化,并规定了应当从事的生产活动,其中包括林业生产。与此类似的书还有《礼记·月令》,规定一年四季行事,其中包括林木采伐的规定。此二书开后世月令体例农书之先河。《管子》一书记述了春秋时期齐相管仲的言论,从全书看为富国强兵之术,为政治经济之作,其中包括林业政策及林业经济的论述。此书《地员篇》根据地势高下、水位深浅和18种不同的土壤提出“适地适树”的原则,规定了不同地区所适宜生长的植物,属于土壤分类和生态地理植物学专著。《吕氏春秋》为先秦重要典籍,综合战国时期各家之言,学术资料丰富,其中包括林学知识和保护森林资源和自然生态的论述。《周礼》一书为记述周王室官制和战国时期各国制度的书,也记载了有关林业机构、林业管理及林业各级官员的职责等。《诗经》是中国最早一部诗歌总集,不少诗篇反映了先秦时期林业生产水平和林学水平。
183 西沙鸟岛
184 朱鹮
185 大天鹅
186 丹顶鹤
187 疣鼻天鹅
188 灰鹤
189 黑颈鹤
190 白鹤
191 下右黑鹳
192 白鹳
193 上左 棕颈犀鸟
194 上右 池鹭
195 中 鹈鹕
196 下 鸳鸯
197 中华秋沙鸭
198 中右 灰喜鹊
199 绿啄木鸟
200 褐马鸡
201 上右 雄蓝腹鹇
202 上左 雌蓝腹鹇
203 中 黑长眉雉
204 下左 黄腹角雉
205 下小熊猫
206 大熊猫
207 云豹
208 雪豹
209 东北虎
210 白头叶猴
211 金丝猴
212 懒猴
西汉时流传的农书据《汉书·艺文志》载,共有9家114卷之多,其中除《神农》、《野老》两书为先秦时期之农书外,其余7家均为西汉流行的农书,这些农书与林业有关者为《汜胜之书》,书中对桑树的浸种及育苗有所论述,是中国栽桑技术最早的记载。东汉时期流传至今的农书为崔寔的《四民月令》,此书沿袭《夏小正》及《礼记·月令》体例,为农家月令形式,是一部研究汉代农林生产颇有价值的文献,书中有不少林业技术方面的记载。诸如果树的分枝压条,漆树的种植,竹、桐、柏、梓、松等树的种子采集、移植、砍伐,以及花卉栽培等。此时期开始出现本草类著作,在先秦医药学发展的基础上,产生了中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按上中下三品记载药物365种,其中252种为植物。此书实际为后世研究药用植物之先声,也是较早的植物谱录。
此时期出现了一部传世的农书巨著,即贾思勰之《齐民要术》,此书著于534~544年之间,它标志着中国农学体系的成熟,不仅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一部农书,也堪称古代重要林业著作。全书10卷92篇,其中20余篇为林业生产问题,其内容不仅限林木栽培技术,并总结了群众选种育种的经验,提出一套比较完整的选种育种制度。此外,还总结了果树无性繁殖的嫁接技术。后世农书多依此体例,并引用此书。此时期本草类植物专著有南朝陶弘景之《神农本草经集注》。此书是在汉代《神农本草经》基础上,经三国(魏)吴普等多人增订而成,增加药物365种,在敦煌石窟有残卷,后世其他著作中有所摘引,原书已失,现行本为后世从历代本草书中辑出。此时期出现了不少地方志及地方植物志一类著作,如三国东吴沈莹著之《临海水土异物志》,记载中国东南沿海(包括台湾)的海产、鸟类及竹、木、果、藤等动植物,成书于230~280年之间,为中国最早的地方志。304年西晋嵇含著之《南方草木状》,记述南方植物80余种,为中国最早的地方植物志。此时期还出现了植物专谱,晋人戴凯之著有《竹谱》,此书用四言韵语记述70多个竹的品种、性状和产地。不仅为中国竹类第一部专谱,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植物专谱。东晋末年至刘宋初年间还有一本《魏王花木志》,为中国较早的观赏植物专著。
隋唐时期逸失之林业著作有隋诸葛颍之《种植法》、唐李淳风之《齐人月令》、武则天颁行之官书《兆人本业》、韦行规之《保生月录》、唐王旻之《山居要术》及杜师仁之《栽植经》等。唐代著称并传世之农书为韩鄂之《四时纂要》,为农家月令体,沿袭汉代《四民月令》体例,但其内容远远过之。全书共698条,与林业有关者40余条,与药用植物栽培有关者30余条,其中茶树及药用植物的栽培为前人所未曾论及,果树之嫁接技术较以前农书亦有所发展。唐代之本草类著述有官修之《新修本草》,系657年在政府主持下,由长孙无忌等22人,用三年时间编成,为中国第一部国家药典,比欧洲最早的佛罗伦萨药典早800多年。此书既是一部药物学著作,也是一部植物形态学著作,全书54卷,图文并茂,有药图25卷,记载药物844种。唐刘恂著之《岭表录异》为记述唐代岭南地区,以广东为主的珍奇草木鱼虫鸟兽和风土人情,分上中下3卷,卷中动植物志,记述珍异树木多种。
此时期传世的与林学有关的综合性农书主要有四部:①成书于1149年,南宋陈旉之《农书》,他结合自己实践总结了长江下游人民农林生产经验,该书下卷专门论述桑蚕技术。②成书于1272年之《农桑辑要》为元代政府编纂之农书,总结了《齐民要术》出版后700年间农林牧业生产技术成就。全书7卷,其中第四卷与林业生产有关,对栽桑技术有所论述。③成书于1313年元代之《王祯农书》共22卷、约30万字,此书根据当时黄河流域及江南一带的生产实践写成,除泛论栽培技术外,并就果木、竹木、药材等种植栽培多所论述,全书图谱尤多,占全书80%。④1814年刊行的元代维吾尔族人鲁明善撰写之《农桑衣食辑要》为月令体例综合农书。此时期传世之综合农书与林学有关者还有金末元初之《种艺必用》及《种艺必用补遗》,前者为吴撰,后者为张福撰,皆保存于《永乐大典》中。1360年元人汪汝懋撰有《山居四要》,其内容类似《农桑衣食辑要》。另外元代还有两种《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一为李梓撰,一为熊宗立撰,书中有林业科技部分,此书类似现代日用百科全书。宋代对修订《本草》十分重视。两宋出版之《本草》在8种以上,大部分为政府主持或官方出版,其中影响较大者为唐慎微编纂之《证类本草》及寇宗奭编纂之《本草衍义》。值得注意者此时期出现了一种与《本草》体例不同的植物综合谱书,即南宋陈(字景沂)撰辑之《全芳备祖》,此书辑录花卉120种,其他植物150余种,每种植物各设三纲:事实祖、赋祖及乐府祖,此体例为新创,后世之《群芳谱》、《广群芳谱》及《采芳随笔》等,皆以此书为蓝本。宋代动植物志和植物专谱大量涌现。如周去非编撰记述岭南地区动植物之《岭外代答》、宗祁编撰记述四川动植物之《益部方物略记》、范成大编撰之《桂海虞衡志》等。此时期传世之竹木专谱有:宋僧人赞宁之《笋谱记》,陈翥之《桐谱》,蔡襄之《荔枝谱》,韩彦直之《永嘉橘录》,元柳贯之《打枣谱》等。
明代以来中国农林著述骤增,农书形式呈多样化,与林业有关之农书大致可分为如下几类:①综合类农书:代表作为明末之《农政全书》及清代之《授时通考》。《农政全书》作者徐光启,是中国明末之优秀科学家,除精通天文历算之外,对农林方面的研究尤为著称。该书是他几十年心血的结晶,全书60卷,50余万字,集中国农林科学之大成。《授时通考》为清代官书,乾隆时期由政府组织40余名学者,征引文献427种,用5年时间编成,全书78卷,90余万字,插图112幅,汇集群书,博引考据,是中国古代最后一部大型农书,为农林科学的重要古籍。还有一种地方官员结合本地农林生产实际编写的文告式农书,如明代湖州武康知县桂萼编写之《经世民事录》,是按月份晓喻民户从事何种农林作业的文告合编,又如明代万历年间宝坻知县袁坤仪编《劝农书》也与此类似。②童蒙家训式农书:著称者为清代乾隆年间陕西兴平杨屾(字双山)所著之《豳风广义》、《知本提纲》、《修齐直指》。杨屾一生居家讲学并经营农桑,是一个农林教育家,《豳风广义》是一本宣传农桑的科学普及读物,《知本提纲》是他讲学用教科书,《修齐直指》是便于童蒙背诵的普及读物。家训式农书明代著称者为涟川沈氏之《沈氏农书》,此书内容相当于一个经营地主的家训,是一本较有影响的农书;清代著称者有胡炜之《胡氏治家略》,全书8卷,以家训形式教育本家子弟从事农林牧业生产,其中包括月令事宜、耕种、植树等部分。③月令类农书:沿袭前代体例,此类农书仍然不少,如明中叶之《田家历》,明戴羲撰之《养余月令》,清丁宜曾撰之《农圃便览》等。④山居类农书:此类农书多为隐居山林、怡情草木、修身养性的经验谈,其中包括种树、养花、林产加工等方面的知识,如明代之《墨娥小录》及《道生八牋》等。⑤通书类农书:继元代《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之后,明清两代出现不少类似日用百科全书类的农书,其中包括林业生产知识,著称者为明代弘治十五年(1502年)邝廷瑞纂之《便民图纂》,全书16卷(2卷图集,14卷文字)。明初树木花卉栽培学一类专著和专谱陆续涌现,如俞宗本之《种树书》,陈正学之《灌园草木识》、赵崡著之《植品》、周文华之《汝南圃史》等,都属于这类竹木花卉栽培学的著作。明代植物综合谱书有王象晋之《群芳谱》,清代康熙年间汪灏等人奉旨对《群芳谱》做了较大的修订,编成《御制佩文斋广群芳谱》。仿此体例者还有清代高士奇之《北墅抱甕录》。此时期植物科学有较大的进步,不仅药物本草学更趋完备,并出现了具有现代水平的植物志。明代伟大的植物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用30余年时间修成《本草纲目》,进一步纠正了历代本草多处错误,并增加了374种药物和8000医方,全书52卷,190万字,载药物1892种,插图1160幅,是中国继往开来的药物经典。此时期官方修纂之药典还有明代刘文泰编辑的《本草品汇精要》和清代王道纯等编写的此书的续集。《本草纲目》编成100余年后,清人赵学敏于1765年编《本草纲目拾遗》,全书10卷,载药物900余种,是对李著的补正和拾遗。在中国社会行将转变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之际,一个宦迹8个省的高级官员吴其浚编写了一本《植物名实图考》,全书38卷,载植物1714种,较《本草纲目》增加了519种,此书不仅纠正了前人的错误,并且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其植物种类涉及全国19个省,书中插图较之过去图谱更为精确,成为一本有科学价值的植物志,为现代植物志之先声。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