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茶树叶片

茶树的营养器官之一,是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制作饮料茶叶的原料。茶树叶片的形态叶起源于营养芽的叶原基,由叶片和叶柄组成,为不完全叶。在枝条上为单叶互生,着生的状态依品种而异,有直立的,半直立的,水平的,下垂的四种。直立状的叶片几乎紧贴枝条,半直立状的,叶片与枝条成45°左右的角,水平状和下垂状的与枝条所成的角度更大。

茶树的营养器官之一,是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制作饮料茶叶的原料。

茶树叶片的形态

叶起源于营养芽的叶原基,由叶片和叶柄组成,为不完全叶。在枝条上为单叶互生,着生的状态依品种而异,有直立的,半直立的,水平的,下垂的四种。直立状的叶片几乎紧贴枝条,半直立状的,叶片与枝条成45°左右的角,水平状和下垂状的与枝条所成的角度更大。在同一枝条上,上部新生叶较直立,随着叶龄的增长,自上而下,叶片逐渐平展。同一株丛中,树冠面上的叶片较直立、树冠内的叶片较为平展。生长定型的叶片,以其叶长与叶宽之比来分类,凡叶长宽比在2以下者,为圆形叶,2~2.5之间的为椭圆形叶,3以上者为披针形叶。生产茶园中以椭圆形和长椭圆形叶的茶树居多。叶面有革质,具光泽,较平滑,也有隆起的。叶面曲度,有沿主脉向上呈一定角度折叠的,有平展的,少数品种也有向叶背翻转的。叶背无革质,较粗糙,有气孔,气孔是茶树体内外气体交换的通道,大叶种气孔数少而大,小叶种气孔多而小。在嫩叶的背面被覆着银灰色或淡黄色的茸毛(即表皮毛),茸毛的周围环绕有微小而密集的腺细胞,分泌出芳香油,茸毛的多少常常作为鉴别品种性状的依据。随着叶龄的增长,茸毛逐渐脱落,老叶茸毛尽失。

图1 茶树叶片

茶叶的叶脉为网状脉,由叶柄引伸的叶脉,顺叶片中央直达叶尖的为主脉(或称中脉),由主脉分出许多的小叶脉为侧脉,侧脉又分出许多细脉。主脉在叶的正面不显露,并稍微凹下,在叶背凸起;侧脉从主脉上成对分出,一张叶片多的有10~15对,一般有7~8对,少的也有5~7对的;侧脉与主脉成45°或45°以上的角度向叶的边缘延伸,到叶缘的2/3处呈弧形向上弯曲,并与上一侧脉连结,组成一个闭合的网状输导系统。这是茶树叶片的重要特征之一,叶脉有支持叶子的伸展和输导水分、营养物质的功能(图1)。

茶叶叶片的边缘,有平展的,也有呈波浪式皱折的,还有向背翻转的。成熟叶片的叶缘有锯齿,平滑无毛,锯齿深浅,疏密不一,一张叶片有锯齿16~32对不等,锯齿尖端有腺细胞,腺细胞脱落后,留下褐色疤痕。叶尖形状常为茶树分类的依据之一,有长而锐达10~12毫米的,有短而锐仅1~10毫米的,因而可分为锐尖、钝尖、圆尖三种。

茶叶叶基,有狭长的,也有圆形的。叶片与枝条连结的部分为叶柄,茶叶的叶柄短,只有2~12毫米,叶柄起输导和支持叶片的作用,还调节叶片接受光源的位置。在完成一个生活周期以后,叶片连同叶柄从枝条上脱落,而在茎上留下叶痕。叶质在同一枝条上,嫩叶柔软,老叶硬脆。叶片厚度,一般为0.3~0.4毫米,大叶种叶片薄而软,中小叶种则厚而硬脆。叶色有浓绿、淡绿、黄绿等不同,嫩叶呈黄绿色,叶片越成熟,叶色越浓。叶的长度,长的有25厘米,短的只有3厘米(甚至更短)。叶面积计算通常采用日本人田边贡的公式:

叶面积(平方厘米)=叶长×叶宽×0.7(系数)以成熟叶为标准,凡60平方厘米以上的为特大叶,40~60平方厘米之间的为大叶,20~40平方厘米之间的为中叶,20平方厘米以下的为小叶。

叶片结构

茶叶是属典型的双子叶植物背腹叶,具上下表皮层,叶肉组织和形成叶脉的维管束组织,从叶片横切面上从上到下可清楚看到,上表皮由一层密接的长方形细胞外壁覆被角质膜,一般野生茶的角质膜为4~5微米,蜡质式样有各种图案(图2),小叶种表皮细胞较小,细胞壁较厚,这是抗寒力较强的表现;大叶种则表皮细胞较大,细胞壁薄,弯曲度小,抗寒力较差。嫩叶的角质层薄,散失水分就多,叶片成长过程中角质层渐次增厚,蒸腾水分就少。下表皮茸毛密铺叶背,茸毛多往往是优良品质的标志之一,叶片渐长,茸毛脱落,茸毛周围环绕微小而密集的腺细胞,可分泌芳香油和防止过分蒸发。着生毛的基部为基细胞,基细胞的多少,品种间极不一致。下表皮密布气孔,气孔大小和同一单位面积上气孔数目的多少,因品种而异,一般大叶种的气孔数少而大,小叶种多而小(图3)。气孔表面覆盖一层角质层,显示出凸出表面。野生茶树的护卫细胞多于栽培茶树,这也是原始茶树的特征之一。上、下表皮之间为叶肉组织和形成叶脉的维管组织。叶肉组织具有两种细胞形态,一种是长柱形的,排列紧密,状似隔栅,故称为栅栏细胞;另一种是多面形的,细胞有较大的间隙,似海绵状疏松,故称为海绵细胞。茶叶的海绵细胞中有草酸钙沉淀而形成梅花状的晶簇,这在幼叶中极少见到。在叶肉有的可见到由厚角细胞组成、形态各异的支持组织,称为石细胞,具有分类上的意义。石细胞的形态常随品种而异,通常有不具分枝的线形石细胞和具分枝的石细胞,分枝的有树枝状、星状、骨头状、棒状等,茶叶主脉中的维管束部分,有木质部,韧皮部,其外面包围着环状的由1~3层厚角细胞组成的机械组织,成“V”形,因此主脉向背面凸(图4)。

图2 云南大黑山野生茶树叶片表皮细胞外表面蜡质花纹(电镜200倍)

图3 祁门种茶树叶片下表皮细胞气孔(电镜2250倍)

图4 茶树叶片内部结构

茶树叶片的变异

茶树的器官中变异最显著的是叶片,人们常常把叶片作为鉴别品种的重要依据之一。在同一地理条件下,由于日照条件不同,海拔高度不同,茶树叶片结构上、形态上则明显地出现变异。在遮荫条件下,接受的是漫射光,叶片大而薄,叶面平展,呈水平状着生于枝条上,栅栏细胞层次少,海绵细胞多(图5),内含叶绿粒大;在直射光的照射条件下,则叶片变小而叶肉较厚,叶面内折,呈直立状或半直立状着生于枝条上,栅栏细胞层次增多。茶树叶片的叶面积随着海拔的增高而变小,叶片厚度则随着海拔的降低而变薄。在同一株茶丛中,树冠面上的叶片较小,丛内部叶片较大而薄;在同一枝条上,中段叶片比两端的要大些。老枝生长的叶片小而厚,幼年、青年期生长健壮枝条上的叶片以及从根颈部发生的枝条(亦称为徒长枝,土蕻枝)叶片大而薄,比较柔软,制成毛茶,品质良好。老年期茶树枝条上生长的叶片往往小而硬,制成毛茶则较次。

图5 茶树叶片的叶肉细胞(电镜5400倍)

对夹叶

茶树营养芽所分化的叶原基并没有完全发育为叶片,过早地停止了生长而形成为驻芽,称之为对夹叶,又叫对口叶、马口叶、对片叶、摊片、堆片。指的是新梢顶端“驻芽”邻近的、节间短、状似对生状态的两张叶片。驻芽出现后,新梢的伸长就明显缓慢下来,这种不正常的新梢一般只有2~3张叶片。

鱼叶

茶树新梢每次生长的头一片或几片的叶。叶色较淡,厚而硬脆,叶柄宽而扁平,侧脉隐而不显,叶缘为全缘或前端有锯齿,叶尖圆钝,叶面积小于真叶。鱼叶是区分春梢、夏梢的标志,鱼叶的解剖结构常见的是分化不完全,与一般叶片有显著不同(图6),主要是栅栏细胞与海绵细胞没有多大区别,叶绿体甚少,整个维管束小,薄壁细胞占据主脉的大部分,维管束的部位偏向于上表皮,仅出现少量的机械组织。鱼叶的发育不完全,采茶时不要采摘,否则制成的毛茶,品质低下。

图6 茶树鱼叶内部结构

鳞片

茶树营养芽外缠的特殊形态的变态器官,为茶树叶的变态,着生于营养芽的外面,又称为鳞叶、芽鳞。起防止严寒侵袭和水分过分散失而保护幼芽的作用。鳞片质地粗糙,褐色,外具短硬而密集的茸毛和薄层腊质。它不能发育为典型的叶片。当生长期开始,芽体膨大即张开,当鱼叶展开时,鳞片即脱落。秋冬形成的冬芽外面紧缠有3~5枚鳞片,春夏季形成的夏、秋芽一般没有鳞片,少数有1~2枚,芽的保护作用由鱼叶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