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桔二叉蚜

蚜两种,有翅蚜长约2毫米,黑褐而有光泽。触角第3~5节依次渐短,第3节有5~6个感觉圈排成一列。前翅中脉分二叉,腹部背侧有4对黑斑,腹管短于触角第4节,尾片短于腹管,中部较细,端部较圆,且有12枚细毛。 桔二叉蚜 生活习性一年发生20余代,偏北方茶区以卵在叶背越冬,南方则多以无翅若蚜在叶背越冬,甚至无明显越冬现象。

茶树芽叶害虫之一,又名茶二叉蚜、可可蚜,属同翅目蚜科,学名为Toxoptera aurantii Boyer de Fonsco-lombe。

分布与为害

中国各茶区均有分布,斯里兰卡、苏联、日本亦有发生。聚集于芽梢嫩叶背面刺吸为害,致芽叶拳缩,生长停滞;并排泄“蜜露”,诱致煤病。芽叶连同虫体采制成干茶,茶汤暗而混浊,带有腥味。一般常以春茶受害较大。还为害油茶、咖啡、柑桔、可可等。

形态

分有翅蚜和无翅蚜两种,有翅蚜长约2毫米,黑褐而有光泽。触角第3~5节依次渐短,第3节有5~6个感觉圈排成一列。前翅中脉分二叉,腹部背侧有4对黑斑,腹管短于触角第4节,尾片短于腹管,中部较细,端部较圆,且有12枚细毛。

桔二叉蚜

生活习性

一年发生20余代,偏北方茶区以卵在叶背越冬,南方则多以无翅若蚜在叶背越冬,甚至无明显越冬现象。据观察在安徽越冬卵于2月下旬始孵,而后不断营孤雌生殖,世代重叠发生,4月下旬至5月中旬呈现虫口高蜂,夏季转少,9月下旬至10月中旬虫口又有所回升,直至深秋出现两性蚜交配繁殖,于11月中旬前后在叶背产出黑而有光泽的卵粒越冬。茶蚜趋嫩多聚于芽下1、2叶叶背刺害,并随芽叶伸育不断向上转移,同时不断产生无翅蚜。当虫口过密,养分不足,即产生有翅蚜迁飞,扩散为害。

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茶蚜发生受气候、芽叶伸育和天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据观察,在安徽于4月下旬至5月中旬气候适宜(16~21℃,相对湿度70%以上),晴暖少雨,又值一轮芽伸育旺盛,正适宜蚜虫发生,春茶受害较重。此后则因气温渐高(28~30℃以上),暴风雨袭击,或因夏茶芽叶持嫩性较差,采摘较净,天敌增多,致蚜虫虫口显著下降,只在丛间少量残存。及至秋季温度转宜,尤其在秋茶不采或早停采的情况下,虫口又有回升。茶蚜天敌较多,对茶蚜自然控制效应常较显著,主要有异色瓢虫、龟纹瓢虫、大草蛉、中华草蛉、黑带食蚜蝇、大灰食蚜蝇等扑食和蚜小蜂等寄生。据报道瓢、蚜比为1∶280时,7天后有蚜梢率下降82%。

防治

茶园注意多次分批采摘,抑制蚜害,重点发生的地块和幼龄茶园,检查掌握有蚜芽梢率10%、有蚜叶叶背平均有蚜虫超过20头时,及时施药。通常可喷40%乐果或50%辛硫磷3000倍液,50%敌敌畏,2000倍液等或拟除虫菊酯类农药6000~80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