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蓑蛾

茶树叶部的一类害虫,俗称背袋虫、袋袋虫、避债虫。主要有茶蓑蛾(Clania minuscula Butler)、大蓑蛾(Clania variegata Snellen)、小蓑蛾(Acanthopsyche sp.)桔白蓑蛾(Chalio-ides kondonis Mats)、褐蓑蛾(Mahasena colona Sonan)等,均属鳞翅目蓑蛾科。

茶树叶部的一类害虫,俗称背袋虫、袋袋虫、避债虫。主要有茶蓑蛾(Clania minuscula Butler)、大蓑蛾(Clania variegata Snellen)、小蓑蛾(Acanthopsyche sp.)桔白蓑蛾(Chalio-ides kondonis Mats)、褐蓑蛾(Mahasena colona Sonan)等,均属鳞翅目蓑蛾科。

几种蓑蛾在中国各产茶省分布均较普遍,常聚集发生形成“为害中心”,点片为害严重。幼虫蚕食叶片、幼芽甚至啃食树皮,常致局部茶丛受害殆尽。除茶树外还为害多种林木。

茶蓑蛾

形态

雄成虫深褐色,体长10~15毫米,前翅沿外缘有两个透明斑。雌成虫蛆状,乳白色,长12~17毫米,头褐色,无翅。幼虫成长时体长16~28毫米;头黄褐色,两侧各有若干并列褐色斜纹;胸部各节背板灰黄白色,具有两条褐色纵纹,两侧有3个褐色斑。蛹赤褐色。护囊长20~40毫米,囊外布满断截的细小枝梗,平行排列整齐(图1)。

生活习性

一年发生1~2代,福建一年发生3代。多以3~4龄幼虫越冬。次年气温升至10℃左右,即活动为害。在两代区,幼虫发生期分别为6月下旬至9月上旬、8月下旬至次年6月上旬,其中以7、8月份及早春为害较大。除雄蛾外,各虫态均有护囊护体。雌蛾无翅,卵均产于原护囊内,幼虫孵化自母囊涌出后即吐丝粘结许多碎叶末造囊护体。幼虫共6龄,其取食为害随龄期的增长而加剧,同时囊外逐渐排满枝梗。在田间常形成“发生中心”,点片为害严重。茶蓑蛾天敌种类较多,有寄生蜂,寄生绳和一些菌类,如蓑蛾疣姬蜂,大腿蜂等。

图1 茶蓑蛾

防治

人工摘除蓑囊,清除“为害中心”。幼龄幼虫发生盛期喷施杀螟杆菌,青虫菌每毫升含1亿孢子菌液,80%敌敌畏、80%敌百虫、50%辛硫磷、50%杀螟松、50%马拉松1000倍液,或除虫菊酯类农药6000~8000倍液,并适当重喷。

大蓑蛾

形态

雄蛾体翅淡褐色,前翅翅脉暗褐,外缘有5个半透明斑,胸部背面有5条暗褐色纵纹。雌蛾蛆状,长25~27毫米,头端部淡赤褐色,胸、腹部淡黄白色。卵椭圆形,淡黄白色。幼虫大多灰褐色。成长幼虫雌雄分化差异明显:雌幼虫肥大,体长25~40毫米,头赤褐色,胸部背板灰黄褐色,中线黄色,侧方有两条赤褐色纵斑,腹部乌褐色,多横皱;雄幼虫瘦小,体长17~24毫米,头黄褐色,中央有一白色“人”字纹,胸部灰黄褐色,背侧亦有两条赤褐色纵斑,腹部黄褐色,背面较暗。蛹赤褐色,背面较暗。雄蛹为被蛹,雌蛹似蛆蛹。成长幼虫护囊50~70毫米,丝质坚实,囊外贴附枝叶碎屑及枯叶片(图2)。

图2 大蓑蛾

生活习性

各地均一年发生1代,局部发生不完全两代。以老熟幼虫在护囊内越冬,次春4月底前后化蛹,5月下旬成虫盛发。雄蛾夜晚活动,有趋光性。雌雄交尾后,每头雌蛾产卵量多达1000余粒,幼虫食性杂,初龄时可随风飘移,常自一些乔木树上向附近茶园扩散为害。其天敌较多,主要有寄生绳和灰喜鹊等啄食。

防治

茶蓑蛾

小蓑蛾

形态

雄蛾黑褐色,体长4毫米左右,后翅底面银灰色,有光泽。雌蛾蛆状,体长6~8毫米,头咖啡色,体米白色。卵椭圆形米色。幼虫淡黄白色,体长5.5~9.0毫米,中、后胸背板各分成4个黄褐色小块,腹部第8节背面有褐点两个,第9节有4个。护囊近圆锥形,长7~12毫米,囊外贴满有茶叶细末叶片,内壁丝质灰白。

生活习性

在浙江、安徽一带一年发生两代,福建与广东一年则可发生3代,在杭州以3、4龄幼虫越冬,两代幼虫危害期分别为6月中旬、8月下旬至次年5月下旬。每头雌蛾产卵100~200多粒。卵期6天左右。1、2龄幼虫咀食叶肉,留下一层表皮,2龄后穿食成许多空洞,且常食嫩茎皮,老熟幼虫多在茶丛中下部挂囊化蛹。

防治

茶蓑蛾

桔白蓑蛾

又名白囊蓑蛾、棉条蓑蛾。

形态

雄蛾淡褐色,长8~11毫米,展翅18~20毫米,翅透明,后翅内角有淡白毛。雌蛾体长9~14毫米,体黄白色,蛆状,无翅。卵椭圆、黄白色。幼虫成长时体长25~30毫米,头褐色,有黑色点纹,胸部背板纵斑深褐色,腹部黄白色,各节背面都有满色点纹。护囊灰白色,长圆锥形,丝质紧密,囊外无附着枝叶,可长达30~40毫米。

生活习性

各地均一年发生1代,在江西等省以中、小幼虫越冬,次年6月中旬至7月中旬化蛹,6月底至7月底羽化,幼虫龄时只食叶肉,残留一层表皮,叶面形成半透明枯斑,长大后将叶片食成孔洞或缺刻,10月中、上旬即停食越冬。

防治

茶蓑蛾

褐蓑蛾

形态

雄蛾有翅,棕褐色,体长约15毫米,翅展约25毫米,翅面带金属光泽。雌蛾蛆状,乳白色、无翅、体长15毫米。幼虫成长时体长18~25毫米,头褐色,散生暗色斑纹,胸部背板淡黄色,两侧各有两个不规则黑斑,腹部黄褐色。护囊丝质疏松,附有许多碎叶作鱼鳞状重叠排列,护囊长达25~45毫米。

生活习性

除台湾外,各地均每年发生1代,以幼虫将护囊粘附在茶枝基部越冬,次年2~3月开始活动,集中为害。在湖南长沙,幼虫有两个取食高峰期,即5月下旬至6月上旬、8月中旬。雌蛾产卵囊内,幼虫孵化后,爬出母囊,分散在枝叶上,随即作囊护体,咀食表皮及叶肉,每次蜕皮后将头壳粘附于护囊口外。

防治

茶蓑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