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长江荆江分洪工程

为保证荆江大堤的防洪安全,提高两岸圩区防洪标准,在上荆江南岸,利用荆江与虎渡河之间历史上洪灾较多的民垸,加高加固围堤构成分洪区;并设置进洪闸、泄洪排水闸和安全区、安全台等所构成的平原分蓄洪工程。它是荆江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江自湖北省枝城至湖南省城陵矶一段河道长400公里,通称荆江。

为保证荆江大堤的防洪安全,提高两岸圩区防洪标准,在上荆江南岸,利用荆江与虎渡河之间历史上洪灾较多的民垸,加高加固围堤构成分洪区;并设置进洪闸、泄洪排水闸和安全区、安全台等所构成的平原分蓄洪工程。它是荆江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江自湖北省枝城至湖南省城陵矶一段河道长400公里,通称荆江。由于荆江河段河道狭窄、弯曲,河道安全泄量与上游来量很不适应,且北岸荆江大堤堤顶高出地面十多米,形势险峻,每当汛期高水位时,险情迭出。万一溃决,不仅江汉广大平原遭受淹没,造成大量人口伤亡,并直接威胁武汉市的安全,还将影响长江航运,给国民经济造成巨大损失。为了改善这一被动局面,故修建此工程。

荆江分洪工程位于长江右岸湖北省公安县境与荆江大堤隔江相望,分洪区总面积920平方公里,总蓄洪容积62亿立方米,有效蓄洪量54亿立方米。工程于1952年4月上旬动工兴建,同年6月建成。荆江分洪工程的组成:①分洪闸,位于太平口分洪区北端,为钢筋混凝土开敞式宽顶堰,全长1054米,分54孔,每孔宽18米,高5.5米,闸门为钢质弧形门,设计分洪流量8000米3/秒。②节制闸(南闸)。为节制向洞庭湖分泄水量,在分洪区最南端横跨虎渡河,为钢筋混凝土开敞式宽顶溢流堰,设计流量3800米3/秒。③分洪区围堤全长208公里,其中包括虎渡河堤90.6公里,荆江右岸的江堤97.8公里,南大堤20公里。④分洪安全设施。在分洪区四周边缘修建有安全区21处,总面积19.98平方公里,修筑安全台129个,总面积1.21平方公里,修建移民房950栋,计有房屋面积36.86万平方米,仓库85栋,计房屋面积1.12万平方米,已定居十多万人,但仍约有30万人分散住在分洪区内,分洪时,需根据洪水预报临时转移。已修建紧急转移各类桥梁693座,道路280条,计1145公里。⑤排水设施。该区现有耕地54万亩,为解决分洪年的分入洪水和不分洪年除涝水垦殖,修建有黄天湖分洪排水闸2座,最大排水流量约700米3/秒,及电力泵站等排水设施。开挖排水渠道500多条,还有灌溉闸10座,基本实现遇涝能排,遇旱能灌。工程布置见图。

当预报上游来水将超过荆江大堤安全泄量时,即进行分洪,当预报分洪区黄金口水位将超过42.0米时,在无量庵干堤扒口回泄入长江,以保南线大堤的安全。为了防御更大的洪水,充分发挥荆江分洪区有效蓄洪容量的作用,在分洪区上游扩建涴市分洪区,可与荆江分洪区联合运用,扩建区面积96平方公里,设计扩大分洪流量5000米3/秒。以上各项进洪工程,加上腊林洲扒堤共计最大分洪流量22000米3/秒,使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由5~10年一遇,提高到约40年一遇。

1954年7月下旬至8月初,长江上中游连降大暴雨,荆江洪水三次超过荆江安全泄量,其中最大一次枝城洪峰达71900,为保障荆江大堤的安全,北闸三次开闸分洪,由于北闸分洪能力不足,并扒开腊林洲江堤以扩大分洪流量,北闸最大分洪流量7769米3/秒,腊林洲扒口最大流量约2580米3/秒,总分洪量122亿立方米,因蓄洪水位超过原设计水位,洪水从荆江干堤郭家窑处溃口泄入长江进行“上吞下吐”的运用。三次分洪分别降低沙市洪水位0.47米、0.64米、0.96米,分洪效果是明显的。

荆江分洪工程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