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个泥沙颗粒在无边界影响的静止清水中均匀沉降的速度。它的大小反映了颗粒的粗细程度,因此也称水力粗度。泥沙颗粒的沉降速度,是泥沙的重要水力特性,在水库、河道的冲淤计算,沉沙池及引洪淤灌工程的设计等实际问题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球体颗粒的沉速 颗粒在静水中因重力作用而下沉,下沉过程中又受到水体绕颗粒相对流动而产生的绕流阻力作用
单个泥沙颗粒在无边界影响的静止清水中均匀沉降的速度。它的大小反映了颗粒的粗细程度,因此也称水力粗度。泥沙颗粒的沉降速度,是泥沙的重要水力特性,在水库、河道的冲淤计算,沉沙池及引洪淤灌工程的设计等实际问题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球体颗粒的沉速 颗粒在静水中因重力作用而下沉,下沉过程中又受到水体绕颗粒相对流动而产生的绕流阻力作用,颗粒的沉速即是这两种力平衡的结果。绕流阻力的大小用下式表示:
沉降速度
式中 ρ是清水的密度;A是颗粒在垂直于流动平面上的投影面积,对于球体A=;d是颗粒直径;C是绕流阻力系数,它随颗粒的绕流状态及颗粒雷诺数Re=(代表绕流液体的惯性力与粘滞力的相对作用)而变化;ν是清水的运动粘滞系数。根据实验,球体的C关系,如图所示。当R<0.5时,球体沉降属层流状态,1851年英国物理学家斯托克斯(G.
G.Stokes)应用纳维埃—斯托克斯方程组,忽略惯性项后求解得F=3πμωd,μ是清水的动力粘滞系数,代入(1)式,可得CD=,在R<0.5的范围内与试验资料符合;当R=0.5-1000时,属过渡区,C=f(R),是曲线关系,目前还没有理论的表达式。1910年加拿大流体力学家奥辛(C.W.Oseen)部分地考虑惯性项的影响,求解得:
沉降速度
绕流阻力系数与颗粒雷诺数关系图
但只适用于R<2的范围;当R>1000时,属紊流状态,绕流阻力主要是球体前后压差所造成的形状阻力,C取为常数值0.43。颗粒的水下重量W=(r),r及r分别是颗粒及清水的容重。当重力与阻力相平衡时,颗粒匀速下沉,得沉速的一般表达式:
沉降速度
将C=代入上式,得层流区斯托克斯公式
沉降速度
过渡区无通用公式。紊流区C=0.43,代入(2)式得
沉降速度
天然泥沙的沉速对于非球状的天然泥沙,层流状态时,常用沉降粒径(具有相同沉速的球体直径,它包含有形状的影响)计算沉速应仍用(3)式计算,适用于d㊣0.1毫米;紊流状态,用沉降粒径计算时,应仍用(4)式计算,用等容粒径(具有相同体积的球体直径)或用与其相近的筛孔粒径计算时,C=1.2,得:
沉降速度
上式适用于R>400,或常温条件下d>1.5-2.0毫米;过渡区常借助于经验或半经验法建立公式,如建立无因次数之间相关关系的公式,将层流区阻力与紊流区阻力按一定比例线性叠加的公式等。中国水利电力部1975年水文测验试行规范中,建议对d=0.15-1.5毫米的颗粒,用苏联岗恰洛夫经验公式:
沉降速度
式中 W为泥沙沉降速度,以厘米/秒计;d为泥沙粒径,以毫米计;T为水温,以℃计;r为泥沙的比重;r为水的比重。
影响沉速的其它因素 影响沉速的因素还有含沙浓度S。当浑水中不含极细沙(d<0.01-0.02毫米)时,颗粒各自分散下沉,S越大,群体沉速越小。当浑水中含有一定数量的极细沙时,群体沉速对单颗粒沉速的比值与S的关系可分为四个阶段:①S很小时呈分散沉降。②S增加,颗粒间连接成絮团,>1。③S再增加,絮团间连接成空间结构网,浑水呈宾汉体特征,存在不沉粒径d=,γ是屈服应力,γ是浑水的容重,α是试验系数,浑水中d<d的颗粒与清水组成的均质浆液,以极缓慢速度下沉,d>d的粗颗粒在均质浆液中分散沉降。S增大至某一临界值,浑水的γ足以支持最粗颗粒不下沉,全部粗细沙均参与组成均质浆液,<1。紊动对颗粒沉速的影响目前尚无肯定结论,初步认为,一般的紊动强度对颗粒沉速的影响不大。水质对沉速的影响较大,在一定的含盐度范围内,盐度增加,颗粒絮凝成团,沉速加大。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