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高含沙水流

含沙量达每立方米数百公斤以上的含沙水流。中国黄河中游黄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最大含沙量超过1000公斤/米3的河流(包括干支流)有40条;山区的泥石流;河口与海岸的浮泥运动;管道水力输送固体粒状物质的流动等,都属高含沙水流。高含沙水流流动时会引起水库、河道的淤积,给防洪、发电、航运及工农业引水带来严重影响。利用高含沙水流淤灌农田、加固堤防、异重流排沙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含沙量达每立方米数百公斤以上的含沙水流。中国黄河中游黄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最大含沙量超过1000公斤/米3的河流(包括干支流)有40条;山区的泥石流;河口与海岸的浮泥运动;管道水力输送固体粒状物质的流动等,都属高含沙水流。高含沙水流流动时会引起水库、河道的淤积,给防洪、发电、航运及工农业引水带来严重影响。利用高含沙水流淤灌农田、加固堤防、异重流排沙是行之有效的方法。管道长距离水力输送矿砂、煤粉、化工原料等固体粒状物质已得到广泛的应用。

流变类型 含沙浑水流动变形时,剪切应力τ与切变速率的关系主要有几种类型:①牛顿体,τ=μ,μ是粘滞系数。清水及含沙量很小的浑水属于牛顿体,含沙量较大,但粒径较粗(不含有粒径d<0.01~0.02毫米的极细泥沙)的浑水一般也属于牛顿体。②宾汉塑性体,τ=τB+η,η称塑性粘滞系数或刚性系数,τB称宾汉极限切应力或屈服应力。该式是美国化学家宾汉(E.C.Bingham)1919年由实验得到。1958年中国学者钱宁等用中国北方含沙浑水作实验证实,浑水中含有一定数量的极细沙,当含沙量达一定程度后属宾汉塑性体。③伪塑性体,τ=,k称稠度系数,m称塑性指数,m<1。用宾汉塑性体描述的浑水也可近似用伪塑性体描述,见图1。

图1 各种流型曲线示意图

粘滞系数及屈服应力浑水的粘滞系数μ大于清水的粘滞系数μo。当含沙量很小时(体积比含沙量Sv<5%),1911年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A.Einstein)得到理论公式

μ/μo=1+2.5Sv

钱宁研究高含沙浑水的粘滞性,得μ/uo=(1-kSv-25,在试验范围内k=2.4~4.9。粘滞系数还随浑水中颗粒的变细而加大。宾汉极限切应力τB,是宾汉体发生剪切运动所需克服的起始切应力。实验表明,,n=2~5,随Sv而变化。形成τB的原因与颗粒间絮凝发展,形成连续空间网状结构有关。浑水的容重为γm=γ+(γs-γ)Sv,rs及r分别是泥沙及清水的容重。

流速分布及水流阻力 高含沙水流分层流与紊流。二元明渠宾汉体层流流速分布由τ=τB+η积分求得,见图2。在河底以上切应力(y<yo)的边界层(见边界层),符合抛物线规律

高含沙水流

式中 τo是河底切应力,τo=γmHJ,H是水深,J是比降;边界层以上τo的“流核”层,水流以同一速度Uo=(τoB2·整体运动。将

图2 明渠层流流速及剪切应力分布图

流速分布变换后得水流阻力规律

高含沙水流

式中 λ是阻力系数,;V是断面平均流

速;Re是雷诺数,Re;ρm是浑水的密度He是赫氏数,He。λ=f(Re,He)的关系,最早由瑞典的化学家赫德斯屈姆(B.O.A.Hedstrom)1952年用量纲分析得到。略去上式的高次项,得,Rem称有效雷诺数,

μe称有效粘滞系数,μ。与清水层流阻力具有相同的形式,但在同一V、H条件下,较清水层流有较大的阻力损失。对于高含沙紊流,明渠紊流过渡区及粗糙区是否存在流核层,各家资料有分歧。多数认为边界层流速分布符合对数规律U*是摩阻流速,△是床面凸起高度,A是系数,卡门常数x较清水小。紊流阻力:光滑区λ只与Rem有关,在相同的Rem条件下,接近或略小于清水的λ,但在同一V、H条件下,较清水有较大的阻力损失;过渡区);粗糙区λ只与相对光滑度有关。在同条件下,过渡区的λ较粗糙区为小。层流向紊流过渡的临界雷诺数Rem约为2000左右,由于高含沙水流较清水有较大的粘滞性,因此在较大的流速和水深下就自紊流进入层流区。

输沙特性 按照输沙特性,高含沙水流可分为一相均质流及二相挟沙水流。对于宾汉体,存在不沉降的临界粒径,α是试验系数。当悬沙中最大粒径(常用D95代表)Dmax<Do时,粗细沙不发生分选沉降,水沙组成均质浆液,当河底切应力rm、HJ>τB时,形成一相流动。若Dmax>Do时,浑水中D<Do的细泥沙和清水组成的均质浆液是液相,D>Do的粗泥沙是固相,流动时即是二相流。对于牛顿体,组成液相是清水,固相是全部泥沙的二相挟沙水流。由于沉速大幅度减小,高含沙水流有很大的挟沙能力。

河床演变特征 高含沙水流有巨大的冲刷能力,有时短期内成片地冲深河床几米至近十米,产生揭底现象。高含沙水流进入下游河道,流速减小会造成大量淤积,在洪峰的陡急落水过程中,有时会出现一河浑水骤然停止流动的浆河,当上游水位抬高到一定程度,又恢复流动,如此多次重复,形成间歇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