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灌溉面积的灌水流量,是灌溉用水率的简称,也叫灌水模数。在进行渠道设计流量计算时,利用它可以简化计算过程。不考虑输、配水和田间的各项损失,只考虑灌入田间的有效水量时的灌水率叫净灌水率,一种作物的净灌水率可用下式计算: 灌水率 式中 qin为某灌水时段某种作物的净灌水率(米3·秒-1·万亩-1);A为总灌溉面积(万亩)
单位灌溉面积的灌水流量,是灌溉用水率的简称,也叫灌水模数。在进行渠道设计流量计算时,利用它可以简化计算过程。
不考虑输、配水和田间的各项损失,只考虑灌入田间的有效水量时的灌水率叫净灌水率,一种作物的净灌水率可用下式计算:
灌水率
式中 qin为某灌水时段某种作物的净灌水率(米3·秒-1·万亩-1);A为总灌溉面积(万亩);Ai为某种作物的种植面积(万亩);αi=Ai/A,为某种作物种植面积与总灌溉面积的比;mi为某种作物某次灌水的灌水定额(米3/亩);Ti为某种作物某次灌水的延续时间,即灌完全部某种作物所需的时间(日)。
灌区内同时灌水的各种作物的灌水率叠加即得某时段的灌区灌水率。当灌区内不同区域有不同的作物组成、种植比或灌溉制度时,则应分别计算各区域的灌水率。以时间为横坐标,以灌区的净灌水率为纵坐标,把一个灌溉周期(通常为一年)的净灌水率绘制成图叫灌水率图。为了使渠道供水均匀,减少水量损失,便于管理和充分发挥水利设施的功能,要求在一个周期内灌水率的变化幅度应尽量小些。调整各种作物灌水率(主要是调整灌水延续时间,也允许对灌水定额作小的调整)和在允许范围内前后移动灌水日期可消除净灌水率图的高峰和低谷,最小净灌水率一般不应低于设计灌水率的40%,渠道供水间断时间不宜少于2~3天,修正后的灌水率如图所示。选取出现时间较长(一般为20天以上)的最大净灌水率作为计算渠道设计流量的依据,即设计灌水率。个别出现时间较短,难以调低的更大的灌水率,用它计算的流量只要不大于加大流量(见渠道流量)时,即可不必再作调整。中国北方旱作物灌区净灌水率在0.3米3·秒-1·万亩-1左右;水稻灌区的净灌水率在0.5米3·秒-1·万亩-1左右。
由净灌水率求得的设计净流量加上各项损失即渠道的设计毛流量,也就是渠道的设计流量。设计流量除以灌溉水利用系数即得毛灌水率。
修正后的灌水率
灌水延续时间越长、灌水率越小、渠道的设计流量也越小,相应的工程费用也降低。但对作物来说,可能使它的生长受到影响。因此要根据不同作物,因时、因地制宜地确定适宜的灌水延续时间。影响灌水延续时间的主要因素有灌溉面积、土壤含水量、作物种类和它的生长阶段以及农事季节等。中国的经验,灌水延续时间一般取值如表。
灌水延续时间表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