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决口泛滥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民生命的伤亡将比历史上更加严重,也必将打乱国民经济部署,因此,黄河安危,事关重大。黄河防洪的发展与防洪体系 1946年人民治黄以来,根据黄河洪水泥沙和河道特点以及洪灾影响范围,认真总结了历史治黄经验,在黄河下游提出“宽河固堤”的方针,开展了大规模的复堤工作,加强了堤防的抗洪能力,同时开辟了东平湖、北金堤分洪区,作为防御大洪水的措施。
黄河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个省(区),历史上灾害频繁,灾情严重,而且地区分布范围很广。黄河
自三门峡至花园口区间的干、支流,如花园口1761年(乾隆26年)的32000米3/秒和1958年的22300米3/秒的洪水。自三门峡水库建成后,对三门峡以上的洪水可以起到控制作用,但是,对主要来自三门峡以下的洪水,还没有得到控制,据水文气象和历史资料分析,仍有可能发生超出下游现有的防御能力的洪水;同时由于黄河流经西北的黄土高原区,每年暴雨季节,在中游地区造成严重水土流失,洪水挟带大量泥沙进入黄河下游河道,据实测资料,流入黄河下游的泥沙每年平均为16亿吨,其中约有4亿吨淤积在河道内;有12亿吨淤积在河口滨海地区(包括灌溉引走部分泥沙),使河床每年淤高约0.1米,河口亦不断淤积延伸,因此,现行河道普遍高出两岸地面3~5米,最高达10米,形成了“悬河”,而且游荡多变,一旦决口泛滥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民生命的伤亡将比历史上更加严重,也必将打乱国民经济部署,因此,黄河安危,事关重大。
黄河防洪的发展与防洪体系 1946年人民治黄以来,根据黄河洪水泥沙和河道特点以及洪灾影响范围,认真总结了历史治黄经验,在黄河下游提出“宽河固堤”的方针,开展了大规模的复堤工作,加强了堤防的抗洪能力,同时开辟了东平湖、北金堤分洪区,作为防御大洪水的措施。50年代后期为控制洪水,兴建了三门峡水库及支流陆浑水库等,现在正在修建故县水库,为了防凌还修建了山东齐河和垦利展宽工程,并大规模进行河道整治,初步建成了“上拦下排两岸分滞”的防洪工程体系,以防御花园口站22000米3/秒的洪水为目标。同时为了当地农业增产和黄河减沙,在中游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大规模进行了植树、种草、修建淤地坝等水土保持的综合治理工程,现在初步治理面积达7万多平方公里。
现有防洪工程 ①干支流水库。为了控制黄河洪水,开发黄河水利,1960年建成了三门峡水库,由于库区淤积,而改变了原来运用方式,并进行了两期改建,三门峡水库控制黄河流域面积的92%,原建总库容354亿立方米,当三门峡水库以上发生大洪水时,进行畅泄最大下泄流量将不超过15000米3/秒,当三门峡以下发生大洪水时,控制下泄流量,拦蓄洪水减轻下游洪水威胁亦有很大作用,同时在凌汛期调节水量,控制凌洪,防御冰凌灾害亦取得很大的效果,并能结合蓄水灌溉、发电、供水等的综合效益。陆浑和正在修建的故县水库分别控制伊河和洛河流域面积3492和5370平方公里,占三门峡至花园口区间总面积的21%,总库容分别为12.9和12亿立方米,当发生百年一遇的洪水时,可削减花园口站洪峰流量2000~6000米3/秒。②加培大堤和河道整治。黄河下游两岸有1396公里的临黄大堤,大多数是在历代旧堤基础上修筑的,堤基大部是粉细沙壤土,渗透性大,洪水时常发生翻沙鼓水,加之堤防土质不匀,隐患多,自50年代至80年代先后进行三次大规模加培,一般加高2~6米,现在堤高8~14米。为消灭堤身隐患,普遍采用锥探压力灌浆。还利用黄河多泥沙采用涵闸虹吸管、扬水站、简易吸泥船等引(抽)黄河水,使其中所含的泥沙沉积在大堤前后,以加固堤防,至1984年已修筑和放淤固堤土方达8亿多立方米。在大堤临水面经常着溜容易出险的地点修筑丁坝、垛、护岸等工程,防止洪水冲刷。为了控导主流,护滩保堤,有利于引水与航道,修建大量控导护滩工程,进行整治河道,现在山东省陶城埠以下河道已得到控制,高村至陶城埠过渡性河段也基本控制,高村以上游荡性的河段也建立一部分治理节点工程缩小了河道游荡范围。③分洪工程。黄河下游河道上宽下窄,排洪能力上大下小,为了处理超过河道排洪能力的洪水,开辟有东平湖、北金堤分洪区。北金堤分洪工程,位于黄河左岸,原是临黄堤与北金堤之间的洼地,面积2316平方公里,有效容积20亿立方米,在濮阳县渠村建有分洪闸一座,设计分洪流量10000米3/秒,分洪流向直趋濮阳市而入金堤河,流经滑县、长坦、濮阳、范县、台前等县,流程170余公里,与大河错峰后,于山东省陶城埠附近退回黄河。当花园口站发生超过22000米3/秒的特大洪水时,可视水情工情进行分洪运用。此外,为了减轻凌洪威胁,在山东窄河段还修建有齐河和垦利河道展宽工程。黄河下游防洪工程措施如图。
为了有效的发挥防洪工程的作用,还着重作了洪水测报和预报,分洪区、行洪区的避洪和迁安救护措施以及河道清障等,全河共有水情站520处,其中水文站223处,雨量站297处,水情站网是根据黄河下游的防洪需要和水文站网具体情况布设的,三门峡至花园口区间的水情是下游防洪重点,为及时掌握雨情、水情变化,满足洪水预报的需要,站网最密,平均990平方公里有一个水文站,平均249平方公里有一个雨量站,其次是三门峡以上,平均3521平方公里有一个水文站,平均1610平方公里有一个雨量站,上游地区站网较稀。水情的传递一般由电信局发报;三门峡以下设有专用微波无线通讯系统,花园口以下干流及沁河下游设有专用有线电话系统和部分微波通讯,将雨情、水情迅速传递至郑州预报中心——黄河防汛总指挥部。作出预报后迅速发向防汛有关单位,布置防汛任务。为了加强洪水预报工作和调度自动化,正建设三门峡至花园口区间实时自动测报系统。
黄河下游防洪工程示意图
同时对行洪区的行洪障碍,如阻水建筑物、树林等进行清除,保持河道排洪能力,战胜了1958年的洪水,取得人民治黄以来30多年没有决口的胜利。
防汛工作 黄河下游近期防洪任务是确保花园口站22000米3/秒的洪水大堤不决口,遇到特大洪水时,尽最大努力,采取一切办法,缩小灾害。黄河下游防汛是一项重大而艰巨的工作,除治黄专业部门外,还需要动员整个社会的力量参加。因此,在中央防汛总指挥部的领导下,建立了黄河防汛指挥系统,以统筹黄河防汛工作,研究制定黄河防洪的方针、政策和防御各类洪水方案等重大问题,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省及沿河有关专区地、(市)相应建立防汛指挥部,地方基层组织建立防汛指挥部或领导机构,承担组织群众防汛队伍,筹集当地防汛料物,以及承担所属河段的大堤防守、抢险等工作。群众防汛组织,每年组织防汛队伍,并经过一定技术培训,汛期随时准备应召上堤防汛。
黄河下游虽然作了大量防洪工作,目前洪水泥沙还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洪水威胁仍很严重,因此,今后除在下游继续加高加固大堤,加速河道整治外,在上中游要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在三门峡以下须修建枢纽工程,进一步控制洪水,减少河道淤积,以确保黄河下游的防洪安全。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