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凌对水流产生阻力而引(郑连第) 图1 1953年黄河内蒙古河段开河期沿程各站流量过程线 起江河水位明显上涨的现象。有时冰凌聚积形成冰塞或冰坝大幅度的抬高水位,轻则漫滩,重则决溢堤防,泛滥成灾。凌汛特点 ①凌峰沿程传播时节节增大。
冰凌对水流产生阻力而引(郑连第)
图1 1953年黄河内蒙古河段开河期沿程各站流量过程线
起江河水位明显上涨的现象。有时冰凌聚积形成冰塞或冰坝大幅度的抬高水位,轻则漫滩,重则决溢堤防,泛滥成灾。
凌汛特点 ①凌峰沿程传播时节节增大。由于河道出现冰凌之后,阻拦了一部分上游来水,增加了河槽蓄水量,当解冻开河时,这部分槽蓄水急剧释放出来,出现凌峰,向下传递,沿程冰水越聚越多,冰峰节节增大,呈递增趋势(见图1);②凌汛期流量小而水位高。
凌汛成因 产生凌汛的自然条件取决于河流所处的地理位置,在高寒地区,河流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时,出现严重凌汛的机遇愈多。这是因为河流封冻时下段早于上段,解冻时下段迟于上段,而且冰盖厚度下厚上薄,加之河道弯曲,往往在解冻期形成冰坝。凌汛严重与否,取决于河道冰凌对水位影响的程度。通常只是在河道中出现冰塞或冰坝后,才会引起水位较大幅度的上涨。
冰凌洪水 凌汛期由于河槽蓄水释放或河道冰凌堵塞,复又崩溃而引起的凌峰和壅高水位的现象。按成因可分为融冰洪水、冰塞洪水和冰坝洪水。融冰洪水是上游河段气温回升,冰凌消融,槽蓄水量释放,引起沿程凌峰不断增大的洪水。由于冰凌系自行解体故洪水规模一般不大。冰塞洪水是冰花和碎冰堵塞冰盖下的过水断面,使上游水位抬高,造成洪水。冰塞洪水系由冰塞形成,其冰塞体的最大冰量及最高拥水位多出现在冰塞稳定阶段,稳定时间长短,随低温持续时间长短而定。一般纬度越高的地区,冰塞的稳定时段越长。如中国东北地区的第二松花江白山河段1963~1964年的冰塞体持续时间长达四个多月,高纬度地区未封冻的河流,有时由于碎冰和水内冰潜入水中形成冰塞,积聚一定规模后即行溃决,溃决后的冰水形成凌峰,产生冰塞洪水。冰坝洪水是河道形成冰坝以后,严重阻塞河道的过水断面使上游水位壅高,形成的洪水。冰水的推力随冰坝的增高而增大,当增至一定限度时,坝体崩溃,冰坝上的所蓄大量冰水短时释放,在下游造成洪水或再次结坝。冰塞洪水壅高水位的时段远较冰坝洪水长,而冰坝洪水壅高水位的涨率又较冰塞洪水快,故冰坝洪水灾害较之冰塞洪水严重。
凌汛期水流特征 凌汛期水流在冰的阻力作用下,与无冰期相比,有显著不同的特征:①流速减小,水位升高。在冬季,尤其是河道封冻以后,由于湿周增大,水力半径减小,以及冰盖底面糙率的作用,大大增加了水流的阻力,与无冰期相比,断面最大流速值明显减小,且下移到较大的深度。冰盖底面愈粗糙,下移深度愈大。从整个过水断面的流速分布来看,最大流速多下移到冰盖下水流的中央部位,等流速线在全部和部分过水断面中形成闭合曲线;同时水浸冰和冰花又占去了部分过水面积,因而在同流量下,水位比无冰期为高。在没有冰塞和冰坝的情况下,纵向上表现为沿程阻力的增加,它使沿程水位有同时上升的趋势,一般上升速度较慢,幅度不大。当河道出现冰塞或冰坝时,表现为局部阻力的极大增加,以致局部河段产生严重壅水,此时水位上升幅度大,涨速快。1941年中国黑龙江上游连金河段出现冰坝,上游水位最大涨率每天6.12米。苏联别巧列河冰坝壅高水位曾达14米。②断面过流能力降低。断面过流能力主要取决于冰盖底面的糙率变化、封河段的水面比降和水浸冰及冰花对过流断面的影响。封河初期冰盖底面的糙率最大;稳定封河后,在水流的冲蚀作用下,冰盖底面逐渐趋于光滑,糙率相应减小。封冻初期冰花很多,过水断面急剧减小,过流能力大大降低;随着气温的持续转负、冰盖增厚,冰盖下冰花不断减少,断面面积则逐渐增大,过流能力随之增加(见图2)。③河槽蓄水量变化幅度较大,在冰期中,由于水流所受的阻力增大,河槽蓄水量比无冰期明显增加。根据河道里冰情发展的情况,槽蓄量的变化过程可分为三个时段,一是形成,封冻开始至稳定封冻期,槽蓄量逐渐增加,直至最大。二是稳定,在稳定封冻期,冰盖下水流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槽蓄量变化不大。三是释放,解冻期冰水齐下,槽蓄量急剧释放并大量减少,直至恢复到无冰期状态。槽蓄量与凌汛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解冻开河期。由于冰盖的破裂或消融,解除了对水流施加的阻力,槽蓄量沿程迅速释放增大,就会形成凌洪、凌峰。当下游坚冰未解,常导致武开河。(蔡琳)
图2 1954~1955年凌汛期黄河利津站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