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一般不易引起富营养化。水库水的化学成分大致与湖泊相近,都是农业灌溉用水的良好水源。沼泽水化学成分 取决于水源的性质和沼泽内的生物化学作用。以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沼泽水,矿化度较低,其化学成分与地表径流的流程和流经的环境有关;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的沼泽水,矿化度最低。
灌溉、养殖和牲畜饮用水源中的化学组成,是农业用水质量评价的主要依据。灌溉用水是主要的农用水,农用水水质,对于农产品的产量、品质以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极大。农用水的化学成分主要有:①溶解性气体,主要是溶解氧和二氧化碳;②主要离子,指水中含量最多的八大离子,即钙(Ca2+)、镁(M g2+)、钠(Na+)、钾(K+)、碳酸)、碳酸氢根)、硫酸根)和氯根(Cl-);③生物营养盐,主要有硝酸根铵磷酸二氢根(和磷酸氢根)以及硅(Si)的化合物;④微量元素,有溴(Br)、碘(Ⅰ)、锰(Mn)、铁(Fe)、硼(B)、铜(Cu)、钛(Ti)、氟(F)、钡(Ba)、锂(Li)、镍(Ni)、钼(Mo)、钴(Co)、镭(Ra)等;⑤溶解的和悬浮的有机物,包括天然的和人工合成的有机物。另外,城市和工业的废污水中,含有大量耗氧物质和若干种有毒有害的重金属,如汞(Hg)铅(Pb)、铬(Cr)、镉(Cd)和砷(As)等。
与植物生长有关的化学成分,除了土壤组成固有的元素外,主要来自施肥和灌溉水源,因而农用水化学成分及其含量对农业生产有直接影响。决定灌溉水质量的最重要的特征有:①灌溉水的盐度;②灌溉水的碱度;③硼和其它毒性物质的含量。
降水化学成分 其含量远比地表水为低。降水中固有的成分有氧(O2)、二氧化碳(CO2)、氮(N2)和惰性气体,由于掺气条件良好,降水中气体含量近于饱和。风力将水面含盐泡沫和陆地上干的易溶盐类带入大气降水。火山喷发物和人为空气污染也是大气降水化学成分的重要来源。降水中的氮氧化物来自大气放电和空气污染。降水化学成分含量受地理环境和气象条件的影响,在近海和干燥地区大气降水含盐较多,在城市和工业区附近二氧化碳(SO2)和氮氧化物含量较高,严重的在局部地区形成酸雨。1961年瑞典土壤学家首先在斯堪的纳维亚建立降水化学站网,测定研究降水化学成分的时间和地理变化。日本在1963年调查降水的化学组成,还根据降水的元素和氯离子的比例与海水中的相比(即浓缩系数),判断降水化学成分的来源,当浓缩系数近于1.0时,该成分主要来自海水:若大于1.0时,则不是来自海水的。
河水化学成分 决定于集水面积内被水流侵蚀的岩石和土壤的化学组成、植被、补给来源、水的理化性质、水文气象条件和人类活动等因素。水文特征是引起河流化学成分及其含量变化的决定因素。所以,不同地区、不同河流以及同一条河流的不同季节,其水化学特征具有明显的时空差异。从中国多年的水文统计资料看,东南沿海湿润地区的河水矿化度和硬度,比西北内陆干旱地区为低,见表1;由华北向东北,随着气温的降低和湿度的增加,河水的矿化度下降;夏季高温多雨,离子径流量明显升高,冬季则矿化度高,离子径流量相对较少,季节变化明显。
中国自然河流的水质,绝大多数符合农田灌溉用水水质标准。在大中城市及工业区附近的中小河流,由于受到人为污染,水质恶化,不能直接用于农业灌溉。
湖泊水化学成分 与湖水的水源(主要是河流和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密切有关,在成因上取决于湖盆的自然环境条件的综合作用。湖泊的水文条件不同于河流,湖流缓慢,湖水更新速度较低,生物作用较河流强烈,形成湖水特有的化学组成,湖泊水质按矿化度大小分为淡水湖(矿化度小于1克/升)、咸水湖(矿化度1~35克/升)和盐湖(大于35克/升)三种类型。中国的淡水湖泊矿化度都比较低,含有丰富的生物营养盐和有机质,是理想的农用水源,见表2。湖水的溶解气体主要是氧和二氧化碳,它们受到水生植物的光合——呼吸作用的直接影响而呈昼夜交替和季节变化;水生植物稀少的深水湖,溶解气体则随水温呈昼夜变化。
表1 中国部分河流水的化学成分
水库同湖泊具有类似的水文特征,在建库初期,库区水体的生物营养盐含量较低,生物作用较弱,水质属于贫营养型。水库随着时间推移,水体中生物营养盐积累和生物作用的加强,库水水质逐渐向富营养化演变。深水库一般不易引起富营养化。水库水的化学成分大致与湖泊相近,都是农业灌溉用水的良好水源。
沼泽水化学成分 取决于水源的性质和沼泽内的生物化学作用。以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沼泽水,矿化度较低,其化学成分与地表径流的流程和流经的环境有关;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的沼泽水,矿化度最低。在同一区域、同一水源补给的情况下,由于沼泽植被类型、积水状况不同,沼泽内进行的生物化学过程也不尽相同,从而影响沼泽水的化学成分,颜色和气味。沼泽水富含有机质,水体混浊,水色黄褐,有腥臭味,有机酸及铁、锰含量高,水面常浮现红色,矿化度一般较低,pH值呈微酸性至中性反应。沼泽水的矿化度受水文气象因素的影响。在寒冷湿润地区,蒸发量小,沼泽水矿化度较低,例如若尔盖草原草本泥炭沼泽水的矿化度为100~500毫克/升,东北三江平原的草本潜育沼泽水矿化度只有40~90毫克/升。蒙新干旱地区蒸发量大,沼泽水的矿化度相对较高。
表2 中国主要淡水湖泊水化学成分表
滨海平原由于受海水的直接影响,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大多为咸水,水质属氯化物型,矿化度大于3克/升。深层的承压水一般水质较好,矿化度普遍小于1克/升。
地下水化学成分 地下水水质的地区分布,因水文地质条件而不同。在平原周边的山麓地区,含水层的透水性强,地下水水质普遍良好,水化学类型单一,多属重碳酸钙(镁)型水,矿化度小于0.5克/升。在平原地区,由于沉积条件和环境的差异,水质类型复杂多变,黄淮海平原的潜水水质变化复杂,平原南部矿化度小于1克/升,东部和北部地区大部分为矿化度1~3克/升的微咸水。淡水仅在局部地区呈条状分布。黄河以北地区地下水水质呈垂直分布,浅层为矿化度小于1克/升或1克/升左右的淡水,浅中层为矿化度大于2克/升的咸水,深层为淡水,承压水是中部平原地区的主要供水水源。黄淮平原,水质以重碳酸盐类型为主,矿化度一般小于1克/升,局部为1~3克/升。在黄河以南地区,地下水矿化度一般均小于2克/升,大部分地区为1克/升左右。松辽平原中部潜水矿化度较高,有的可达30~50克/升,平原中部松散沉积层下伏的第三系及自垩系碎屑岩类含水层,矿化度一般小于1克/升。
用水成分与农作物的关系 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农产品的收成及其品质,都与土壤中化学成分及其动态密切相关。农用水源是改变土壤化学成分的主导因素,中国《农田灌溉水质标准》规定,在非盐碱土农田,灌溉用水的含盐量应小于1500毫克/升,若管理条件良好,灌溉水含盐量可略高,但超过3000毫克/升时,对多数作物有害,长期灌溉还会使土壤理化性状变坏。过量的钠盐是灌溉水中的主要有害成分,钠盐对植物的有害程度可用下列重量比近似说明。
Na2SO4∶NaCl∶Na2CO3=1∶3∶10
在易透水的土壤中,钠盐的极限允许含量:Na2SO4为5克/升,NaCl为2克/升,Na2CO3为1克/升;当这些元素共存于灌溉水中时,上述含量应该降低。美国采用钠盐吸附比(SAR)值评价灌溉水的适用情况(见水质评价)。
工业和城市污水中,有的含过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影响土壤理化性状和作物生长发育,有些化学物质(如重金属、农药、有机化合物等)能在农产品内积累和残留,危及人体健康。为此,污水灌溉必需经过处理,使之符合农田灌溉用水水质标准。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