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小麦灌溉制度

为获得小麦高产和省水而制定的灌水时间、灌水次数、灌水定额和灌溉定额。制定小麦灌溉制度时,除考虑生长期降雨情况与土壤水分状况外,还要考虑小麦本身的生长发育、群体与个体的关系以及对土壤养分的调动等,其目的在于创造一个合理的群体结构,实现高产稳产和省水。为此,不同阶段的灌水要有明确的目标,并要考虑到前、后阶段的关系。

为获得小麦高产和省水而制定的灌水时间、灌水次数、灌水定额和灌溉定额。制定小麦灌溉制度时,除考虑生长期降雨情况与土壤水分状况外,还要考虑小麦本身的生长发育、群体与个体的关系以及对土壤养分的调动等,其目的在于创造一个合理的群体结构,实现高产稳产和省水。为此,不同阶段的灌水要有明确的目标,并要考虑到前、后阶段的关系。

冬小麦的灌溉制度

中国冬小麦分布很广,一般以秦岭、淮河为界:以北称北方冬麦区;以南称南方冬麦区。冬小麦各生长阶段对灌溉的要求,随麦区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

播种到出苗期灌溉土壤水分以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80%左右为宜。播种时,土壤水分充足,有利于长壮苗和促进冬前分蘖,土壤水分低于70%,虽然也能出苗,但出苗缓慢,不利于冬前分蘖,不能形成冬前壮苗,将影响后期有效穗数形成。因此一般年份,尤其是北方麦区,为了保证播种时的墒情,要进行播前灌水,播前灌水定额以50米3/亩左右为宜。

越冬期灌溉 此时期小麦主要是生长根系,地上部分停止生长或生长缓慢,要求土壤水分不低于田间持水量的70%。但是否进行冬灌,不能单纯根据土壤水分。如有时土壤水分虽然较少,但麦苗生长黄弱而不分蘖,则不宜冬灌,否则会造成死苗。研究和实践表明,北方冬麦区在土壤含水量低于田间持水量的70%,麦苗有1~2个以上分蘖和气温在3℃左右的条件下进行冬灌的效果最好,冬灌定额,一般为50~60米3/亩。

返青期灌溉 越冬后气温升高,小麦地上部分加速生长。中、上部叶片形成,年前分蘖继续生长,年后分蘖陆续出现,幼穗分化加速,从个体发育来讲,此时土壤水分适宜对促进分蘖成穗和形成大穗是有利的,土壤水分不应低于田间持水量的70%。但对高产地区,为了控制群体数,抑制春蘖滋生,防止倒伏,往往节制灌水,而且要把土壤水分控制在70%以下。中国河北、山西和北京等省市,返青期灌水还要考虑温度的影响,一般年份需要等到5厘米平均地温稳定在5℃以上再开始灌返青水,以免发生冻害(尤其是对晚茬弱苗与涝洼地)。返青期灌水定额,一般控制在40~50米3/亩为宜。

拔节期灌溉 是小麦由营养生长转为生殖生长与营养生长并进的时期,也是小麦生长速度最快、生长量最大的时期,穗、叶、茎等器官对水分要求迫切,反应敏感。土壤水分不能低于田间持水量的80%。在中国北方,此时多干旱少雨,灌水机率很高而且也是关键灌水时期。灌水定额一般控制在50米3/亩左右为宜。

抽穗灌浆期灌溉 这个阶段小麦生长中心转移到籽粒部分。土壤水分高低直接影响到光合作用强弱及籽粒灌浆过程。在灌浆前期和中期土壤水分不应低于田间持水量的80%。灌浆后穗重渐渐增加,北方麦区常有大风天气出现,灌水应注意天气情况,避免灌后遇风形成早期倒伏而严重减产。灌浆水以在灌浆初期进行为好。不仅有利于早灌浆和提高灌浆速度,而且可在干热风到来以前结束灌浆过程,躲过干热风为害。对于亩产250~300千克地区,灌麦黄水有利于增加粒重。对于亩产达到400千克以上的高产麦田,不宜灌麦黄水。否则容易造成贪青、晚熟、青干与千粒重降低。

北方冬麦区不同水文年的灌溉制度如下表。

南方冬麦区多雨,麦田一般不灌溉,但在干旱年份的秋、冬季,适当灌溉对促进小麦生长发育也是十分重要的。入春以后雨水较多,容易造成田间积水,必须及时清沟、排水,是南方麦田的增产关键。

附表

春小麦的灌溉制度

中国春小麦主要分布在东北、内蒙古东部、宁夏、青海与甘肃河西走廊地区。除甘肃河西走廊外,其它地区春小麦生长后期都有一定的降雨,但在前、中期多干旱少雨。所以拔节期、孕穗期灌溉十分重要,是春小麦需水的关键时期。在甘肃河西走廊一带,由于春小麦全生长期都干旱少雨,为满足高产需要,全生长期共需灌水7~8次,最少也要灌4~5次水。灌溉定额达到235~290米3/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