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气候变迁

地球气候随时间的变化。地球的气候具有几十亿年的历史,经历着不同时间尺度和强度的变化,其中最长时间尺度的变化是冰期的发生和消退。地球气候的冷、暖、干、湿变化是交替出现的,作着不同振幅的波动。分期依据研究方法的差异,地球气候变化可分为3个时期。地质时代气候变迁,历史时代气候变迁,近代气候变迁。地质时代气候变迁根据地质构造、地质沉积物和古生物进行研究的史前气候变化。

地球气候随时间的变化。地球的气候具有几十亿年的历史,经历着不同时间尺度和强度的变化,其中最长时间尺度的变化是冰期的发生和消退。地球气候的冷、暖、干、湿变化是交替出现的,作着不同振幅的波动。

分期

依据研究方法的差异,地球气候变化可分为3个时期。地质时代气候变迁,历史时代气候变迁,近代气候变迁

地质时代气候变迁

根据地质构造、地质沉积物和古生物进行研究的史前气候变化。对比分析各个时期动植物化石与现代动植物分布差异,可分辨气候的冷暖、干湿演变。地质时期有3次大冰期:距今6亿年前的震旦纪大冰期;2~3亿年前的石炭——二迭纪大冰期;开始于200万年前至今的第四纪大冰期。两大冰期之间称间冰期即回暖时期。在大冰期内、间冰期内,还可根据地质沉积物等划分若干时间尺度不同的亚冰期和亚间冰期。第四纪大冰期为距今最近的一次大冰期,其间冰川曾有过多次进退,但在亚冰期划分上有不同认识,李四光1942年曾根据中国冰川遗迹划分为四次亚冰期:鄱阳亚冰期,大姑亚冰期,庐山亚冰期和大理亚冰期,两个亚冰期之间为亚间冰期,并认为中国第四纪中的亚冰期与欧洲亚冰期是相应的。

图1 中国近5000年温度变化曲线(虚线)与挪威一万年来雪线高度(实线)图

历史时代气候变迁

大理亚冰期至现代约1万年的期间称冰后期。O.莱斯脱1960年曾将冰后期划分为四个寒冷时期和四个温暖时期。挪威冰川学者曾作出挪威1万年雪线升降曲线,反映欧洲气候冷暖变化。竺可桢1972年曾根据中国物候观测、考古研究、文献记载等作出中国近5000年温度变化曲线,其结果与欧洲总趋势是近似的(图1)。根据中国温度变化结合各个时期动植物化石演变,中国亦有四次温暖时期、四次寒冷时期(见表)。近7000年气候变化特点是温暖期越来越短,温暖程度越来越低。相反,寒冷期持续时间越来越长,寒冷程度趋于更加寒冷。

近代气候变化

①19世纪以前的气候变化。据对历史资料和后期仪器观测资料的分析,约在公元1400~1900年的近500年间,欧洲称为现代小冰期,这期间温度有几次波动。中国近500年温度(图2)有四次寒冷时期、三次回暖期:第一次寒冷期中的1493年,中国东部沿海出现强雪暴及寒潮,降雪期长5个月之久,江苏北部沿海海水冻结,1513年湖南洞庭湖结冰封冻,可行人车。第二次寒冷期的1653、1655、1670年都为特冷年份,1670年中国东部沿海曾有海水拥冰至岸,积冰为堤的记载。第三次寒冷期中的1845年黄河、淮河封冻长达40天。第四次寒冷期中的1969年冬,在渤海海面出现封冻、奇寒。根据美国D.J.绍夫的资料,在现代小冰川期中的欧洲寒暖时期的趋势与亚洲是相应的。②20世纪以来的气候变化,从上世纪末至本世纪40年代,是世界性的增暖时期,高山冰川退缩,雪线升高,极地区域冰层变薄,北半球冻土带北移,海水温度升高。40年代后期至60年代,世界气候出现新的寒冷时期,北纬60度以北年平均气温比常年值降低2℃左右。1963年在欧洲、亚洲出现低温。70年代各地气候异常现象频频出现,如70年代初西非、印度、中美洲等地的连续干旱。80年代以来气候异常也时有发生。③今后气候如何演化,存在以下观点:一种认为气候将逐渐变冷,第四纪大冰期开始距今只有200万年,而前两次大冰期都持续几千万年,因此认为这次大冰期还未结束,现代为大冰期中的亚冰期或亚间冰期。另一种观点认为气候将逐渐变暖,因工业发展而引起化石燃料消耗剧增,使大气中CO2含量持续增长,增强了大气保暖效应,导致地球大气逐年增暖。还有人认为气候冷暖变化是气候史中的正常现象,CO2增加并未使气候一直暖下去,大气中气溶胶质粒的增加,虽减少了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量,但并未使气候一直冷下去,在大冰期中存在亚冰期,在亚冰期中还存有波动,全球气候变化是不平衡的,同一时期内一些地区增温(湿),其它地区则降温变干。

近7000年中国寒暖变化及物候现象

图2 中国近500年温度变化

原因

可概括三大类:①天文原因,包括太阳常数和太阳活动的变化,地球轨道参数,即地轴倾斜、轨道偏心率、岁差的改变等。②地学原因,包括地极移动、大陆漂移、极冰的消长以及火山活动等。③人类活动原因,指因燃烧化石燃料使大气中CO2含量增加,以及人为增加气溶胶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