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大稻缘蝽

成虫体长16~19毫米,宽2.3~3.2毫米,草黄色,密布黑色小刻点,头长,侧叶长于中叶,向前直伸。前胸背板有密而显著的刻点,侧角较圆纯,不突出。前翅革质部前缘玉绿色,余为茶褐色,膜质部浓褐色。雄虫抱器基部宽,端部弯曲而渐尖削(见图)。 大稻缘蝽 云南年生3~5代,广西4~5代,世代重叠,以成虫在灌木叶荫下或田边杂草丛中过冬,冬暖仍可外出取食。在南部地区,无越冬现象。

刺吸水稻等作物的害虫。又名稻蛛缘、稻穗缘。学名Leptocorisa acuta(Thunberg)。半翅目,缘科。分布于印度、孟加拉国、马来半岛。在中国的广东、广西、云南、台湾等省区比较普遍。主害水稻、小麦、玉米、甘蔗、豆类及多种禾本科杂草。在穗期局部严重。为害水稻的近似种还有中稻缘及异稻缘。成虫和若虫喜在灌浆至乳熟期的稻穗及穗颈上吸食,造成秕粒或白穗。1973年在广西、1974年在海南猖獗成灾。成虫体长16~19毫米,宽2.3~3.2毫米,草黄色,密布黑色小刻点,头长,侧叶长于中叶,向前直伸。前胸背板有密而显著的刻点,侧角较圆纯,不突出。前翅革质部前缘玉绿色,余为茶褐色,膜质部浓褐色。雄虫抱器基部宽,端部弯曲而渐尖削(见图)。

大稻缘蝽

云南年生3~5代,广西4~5代,世代重叠,以成虫在灌木叶荫下或田边杂草丛中过冬,冬暖仍可外出取食。在南部地区,无越冬现象。云南元江越冬成虫3月中下旬开始活动,4月上中旬产卵,第一代若虫4月中下旬始孵;5月下旬达羽化高峰。第二代成虫6月中旬大量出现,为害早稻较重。第三代成虫7月中旬发生,主要为害晚稻。第四代8月下旬发生,部分第五代可在10月上中旬发生。卵期8天左右。若虫期15~29天。成虫寿命60~90天。越冬成虫约活300天。成虫和若虫多在白天群集于水稻扬花后的稻穗上吸食,中午阳光强烈时栖息于稻丛荫蔽处。羽化后,经10天左右开始交配,清晨交配最盛,一生可多次交配,交配后2~3天产卵。卵多聚产于叶面,每块5~14粒,多达30余粒,排成单行,间或双行,亦有散生者,每雌产卵可达二三百粒。喜温湿,冬季温暖,则翌年第一代发生重。稻田周围禾本科植物多时,水稻抽穗后受害重。

水稻抽穗灌浆期,如发现虫口密度较大,可喷施敌百虫、敌敌畏、杀虫双、辛硫磷等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