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后翅略小,翅面多毛,翅脉简单。前足粗壮、第一跗节膨大。中足瘦小,后足腿节膨大,跗节3节。腹部10节,尾须2节。雄虫腹部末节及尾须不对称,第十腹节背板中部常裂开,分成左右两个背片,左片常向后突出,末端分开成背爪,右片向后成背板突,端部常二分叉,成一背爪及一亚腹突或腹突。有些类群右片可能向中间突出。左尾须基节常膨大,内侧生一个或数个小瓣(见图)。
Embiidina或Embioptera。通称足丝蚁。昆虫纲、有翅亚纲、渐变态类。前足第一跗节膨大,有丝腺,能纺丝结网,故名。罗斯(E.S.Ross,1970)将本目分为4亚目、14科,包括300余种。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以南美洲北部和非洲中部种类最多。中国云南、广东、福建、台湾等省区均有分布,寄居于桉树、木麻黄、榕树上。已知5种,常见者有等尾足丝蚁。多数学者认为此目可能与翅目近缘。但因其前后翅“相等”,并具有初级的社会性现象,故又与等翅目相近似。
身体瘦小细长,一般体长4~6毫米,中国有些种类超过10毫米。体壁柔软,浅褐至深褐色。头大;触角线状,由15~32节组成,缺单眼,口器咀嚼式。雌雄异型:雄虫复眼较大,肾形;上颚较细长而少齿,多数种类有翅,少数缺翅。雌虫上颚阔而多齿,完全无翅。胸部几乎与腹部等长,前胸较头部狭窄,中、后胸稍宽阔。翅膜质,狭长,有煤黑色光泽,前后翅同形,但后翅略小,翅面多毛,翅脉简单。前足粗壮、第一跗节膨大。中足瘦小,后足腿节膨大,跗节3节。腹部10节,尾须2节。雄虫腹部末节及尾须不对称,第十腹节背板中部常裂开,分成左右两个背片,左片常向后突出,末端分开成背爪,右片向后成背板突,端部常二分叉,成一背爪及一亚腹突或腹突。有些类群右片可能向中间突出。左尾须基节常膨大,内侧生一个或数个小瓣(见图)。
纺足目等尾足丝蚁
卵为圆柱形,一端有盖、若虫和成虫形态相似,共4龄。初龄雄若虫翅芽隐于皮下,至后两龄若虫,翅芽外露。雄虫腹末的不对称性至若虫最后一龄方出现。一年数代。雌雄交配后,雌虫可单独在丝质隧道内产卵并抚养后代。足丝蚁的头部及胸部均能自由活动,行动敏捷,营单独或群集生活。成、若虫均能以前足在树皮裂缝或碎石间来回摆动,泌丝结成纵横交错的网,形成隧道,有的类群可聚集20多个个体。不同个体的丝质隧道重重叠叠,但又可互相沟通。一旦惊动,能迅速逃窜于隧道间。足丝蚁以植物残渣碎片及地衣、苔藓为食。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