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蜚蠊的祖先大概是石炭纪—侏罗纪时期的古蠊目在古生代的一个时期,蜚蠊曾在地球上称雄一时,在演化史上称“蜚蠊时代”。在较早的分类系统中,蜚蠊属于直翅目下的一个总科Blattoidea或科Blattidae。近代分类学认为蜚蠊与螳螂的形态构造近似,产卵方式类同,应为同一自然单元,称网翅目Dictyoptera或蜚螳目。现习惯把蜚蠊独立称蜚蠊目。蜚蠊分类学家将蜚蠊分为4科至28科不等。
包括蟑螂、土鳖等。昆虫纲、有翅亚纲、渐变态类。是世界上最古老而至今仍繁衍颇盛的昆虫类群。它们最早出现于石炭纪前期,在中晚石炭纪已繁盛于世界,河南禹县方山煤田出土的蜚蠊覆翅化石(图1),与现今的蜚蠊前翅几乎无异。目前,世界上已知5000余种。中国记载250余种。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温带。大部分是野生种,少数生活于房屋内,是一类重要的仓储、卫生害虫。
图1 河南禹县出土的二叠纪蜚蠊覆翅化石
如图2所示,体扁平,小至大型。体色黄褐、红褐至黑色。头部较小,隐藏于前胸背板下,活动自如;单眼一对,复眼发达,肾形;触角丝状。前胸背板发达,常为梯形或椭圆形;中、后胸形状类似,略为梯形或方形。足3对,常由前至后逐对增大,腿节粗壮,中、后足腿节下缘具刺列,或无刺列,或仅1~4个小刺,胫节细长,亦具刺列,跗节5节,有一对爪,中垫一般发达。翅通常两对,前翅革质,后翅膜质;有的前、后翅均退化或消失,有的雄虫翅发达,雌虫翅缺。静止时,前翅平置,左翅盖于右翅之上;后翅臀区或折叠成扇状,或平置,仅1~2折。翅脉多,翅面划分为4个区域:前缘域,径缘域,中肘域,臀域。前翅Sc脉退化,有时仅于翅基部略现痕迹,R脉及Cu脉分支多,Rs脉缺,M脉常较简单,A脉多。腹部宽扁,11节,通常见到背板10节,腹板9节。第一节背板甚短,第十节成肛上板,有分节尾须一对,第十一节退化,仅存痕迹;腹板第一节退化,最末一节成下生殖板,雄虫为第九节,雌虫为第七节(第八、九两节被第七节所覆盖);雄虫下生殖板上着生腹刺一对,雌虫无腹刺,这是雌雄鉴别的依据。第五至八节,其中的第一或第二节背板中央有背腺开口。雄性阳茎常是3个叶状突起,生殖孔位于阳茎叶的中间。阳茎叶的数目、形状可作分类依据。雌性产卵器及生殖孔藏在生殖腔内,产卵瓣有夹持卵鞘的功能。
图2 蜚蠊成虫模式图
一般一二年1代,德国小蠊一年可有3、4代。蜚蠊以各种虫态越冬。卵常包藏于卵鞘内,排列成两行,一般每一卵鞘内含卵16~40个。卵鞘的形状、大小、质地、色泽因种类而异。由卵初孵化的若虫,其触角、口器及足等均跗着于腹面,不活动,称之为“预若虫”(pronymph),经一次蜕皮,才成为普通能活动的若虫,然后再经过5~6次蜕皮,化为成虫。触角,尾须节数、翅和腹刺随着龄期而增长,但雌虫腹刺则随着龄期增加而逐渐消失。雌、雄虫以个体大小,色泽和翅的长短或有无等表现出性二型现象。如日本大蠊雌虫翅短,雄虫翅长;而中华真地鳖(图3)的雄虫翅发达,雌虫无翅。具翅成虫,虽有翅却不善于飞行,但爬行极快。蜚蠊惧光,喜隐藏于黑暗角落,夜晚活动。蜚蠊有3种生殖方式:其一,卵生,如蜚蠊科和地鳖科;其二,卵胎生,如折翅蠊科中的许多种类;其三,胎生,目前知道的仅少数几种,如折翅蠊科的龙虱折翅蠊。
图3 中华真地鳖
蜚蠊多生活于砖石下、岩缝、树洞里、以及枯枝落叶、垃圾、杂草堆中,有的钻入土下,如穴蠊亚科;有的生活于蚁巢、蜂巢中,如巢穴蠊亚科;有的栖息于水边,如大光蠊属。它们取食各种腐烂的动植物。一些种类生活于室内,以各种食品、杂物、以及粪便、痰汁为食。
有不少蜚蠊种类在农业、仓储和医学、卫生防疫上有重要意义。如美洲大蠊、澳洲大蠊、黑胸大蠊、日本大蠊、东方蜚蠊、斑蠊、德国小蠊、金边土鳖、冀地鳖、中华真地鳖等数十种。其中美洲大蠊、德国小蠊等是世界性的重要害虫。这些蜚蠊栖息于住宅、仓库、旅馆、医院、工厂、商店、车船、飞机,取食咬坏各种食品、衣物、日用品、轻工业原料等。蜚蠊取食和爬行过的地方,常遗下恶臭、排泄粪便,降低物品质量,污染环境。此外,蜚蠊还能携带30余种致病细菌及钩虫、蛔虫、鞭毛虫等人体寄生虫卵,传播痢疾、结核、麻风、霍乱、沙门氏副伤寒等流行病。
有的蜚蠊是农业害虫。广西、福建的蔗蠊为害甘蔗苗、蔬菜及仓储稻谷、糠麸等。在美国夏威夷,此虫在鸡场大量繁殖,扰害小鸡生活,是小鸡孟氏眼线虫的中间寄主,传播鸡眼病。美洲大蠊、澳洲大蠊等在温室内危害栽培植物,尤其是幼苗。角腹蠊在南美洲为害香蕉、菠萝等热带作物和蔬菜。龙虱折翅蠊在夏威夷为害柏树等。由于蜚蠊繁殖力强,发生量大,不易防除,给生产和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威胁。另一方面,一些蜚蠊,如中华真地鳖及冀地鳖雌虫是重要的中药原料。
根据化石考查,蜚蠊出现于石炭纪前期宾夕法尼亚时期,距今3.5亿年。已绝灭的古蠊科是当时这个类群的代表。现代蜚蠊的祖先大概是石炭纪—侏罗纪时期的古蠊目在古生代的一个时期,蜚蠊曾在地球上称雄一时,在演化史上称“蜚蠊时代”。在较早的分类系统中,蜚蠊属于直翅目下的一个总科Blattoidea或科Blattidae。近代分类学认为蜚蠊与螳螂的形态构造近似,产卵方式类同,应为同一自然单元,称网翅目Dictyoptera或蜚螳目。现习惯把蜚蠊独立称蜚蠊目。蜚蠊分类学家将蜚蠊分为4科至28科不等。按照理查兹(O.W.Richards)和戴维斯(R.G.Davies,1977)参照普林西斯(K.Princis)系统所划分的4个科是①地鳖科,如中华真地鳖、冀地鳖;②折翅蠊科,如蔗蠊、龙虱折翅蠊;③蜚蠊科,如美洲大蠊、黑胸大蠊;④光蠊科,如德国小蠊、金边土鳖等。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